二、原型和情结

二、原型和情结

(一)原型

基于集体潜意识理论,荣格提出了原型概念。他认为,集体潜意识的主要内容就是由各种“原型”构成的。所谓原型,是一种本原的模型,其他各种存在都是根据这个模型而成型的。原型是一种本能的趋向,本能和原型相互依存,本能是原型的基础,而原型则是本能的潜意识意向。[15]荣格曾说过:“原型是一种趋向,这种趋向构成这类主题的表象——细节上可以千变万化,然而又不丧失其基本的类型的表象。”[16]

荣格曾对几种最初的原型模式进行过详细的论述。

人格面具:是指个体在公众场合中公开显露和表现出的那一面,这一面有的时候与我们真实的想法是相违背的,比如,在不喜欢的人面前也表现得彬彬有礼。个体之所以表现出这一面,主要是为了获得他人和社会的认可。

阿尼玛和阿尼姆斯:荣格认为个体天生就具备了一些异性的特质,个体必须在人格中展现出一定的异性特质,才能获得平衡。人们通过这种先天性的异性特质来了解生活中的异性。当个体异性特质得到充分关注的时候,这种特质就会得到充分的发展,但如果被忽视,异性特质就会通过投射等心理机制,影响个体的心理和行为。[17]按照荣格的观点,如果一个男性没有关注到内心的女性化的一面,总是表现出刚强勇敢的男性化的一面,那么女性化的温柔、敏感就会在他的潜意识中发挥影响;反之,如果一个女性没有关注到内心中男性化的一面,总是表现得多愁善感,那么男性化的一面就会在她的潜意识中发挥影响。

阿尼玛就是男性心理中女性的一面,是男子内在的女性原型,“在男子的心灵中,阿尼玛是一切女性心理的化身,诸如模糊朦胧的感情、心绪、事关未来的征兆预感,非理性存在的接纳性、个体之爱的能力、成熟质感,以及——最后的但却并非是最无足轻重的——他与潜意识的关系。”[18]

阿尼姆斯则和阿尼玛相反,是女性内在的男性原型,它是女性心中男性化的一面,并为女性提供了理想化的男性特质,比如勇气、进取心、坚强刚毅、才华横溢等。

阴影是人格的阴暗面,是精神中最隐蔽的部分,个体的意识层面往往无法意识到它们的存在。大多数时候,阴影是由个体意识层面觉得罪恶、羞愧、焦虑的内容组成,于是在意识层面个体选择去压抑它们。阴影容易被个体投射到别人的身上。阴影并非完全是负面的东西,如果阴影得到了个体的充分觉察和关注,那么就能达到某种程度的心理整合和发展,将积极和消极的事物都融合进自身的整体中。因此,帮助个体充分觉察和关注自身的阴影,也是心理分析的重要工作。

“智慧老人”是我们内在所具有的有关意义与智慧的原型意象,象征着无所不知。荣格认为,男性阿尼玛发展最高阶段的“索菲亚形象”,以及女性阿尼姆斯发展的最高阶段的“赫尔墨斯形象”,都在不同程度上具有这种“智慧老人”的意义。荣格的“斐乐蒙”也就是荣格自己内在的智慧老人,他会出现在荣格的梦中,也会通过积极想象来和荣格沟通。荣格曾说,他所有的重要的分析心理学思想,都与他的“斐乐蒙”有着不解的渊源。[19]

(二)情结

荣格认为,集体潜意识的主要内容是原型,个体潜意识的主要内容就是情结。[20]他是最早在词语联想测验中发现并提出“情结”一词的,荣格在其理论体系正式定名为“分析心理学”之前,他命名其为“情结心理学”。

所谓“情结”就是个人所伴有的观念上或者情感上的内容聚到一起而形成的难以觉察和难以解开的心理结。情结被触发之后会对个体产生极其强烈的影响,这种影响涉及个体情绪和行为等各方面。个体童年时代遭受过的创伤及其相关情绪,在成长过程中逐渐被压抑,然而在成年后,特别是有了力量之后,当再次面临和受创伤时类似的情境时,和这一情境相关的情结就会被触发,从而表现出异乎寻常的强烈情绪反应。比如,中国历史上的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童年时期生活十分贫困。在一次饥荒中,由于贪官对救援粮食的盘剥,导致了人民大量饥饿而死,童年时的朱元璋也在这场灾难中短时期内失去了父母和兄嫂等很多亲人,从而形成了剧烈的创伤性情结,等到后来他成为开国皇帝并拥有了力量之后,当了解到手下官员有类似的盘剥行径时,情结就被触发并以强烈的情绪和行为表现出来,使他制定出一系列严酷刑法打击贪官。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身的情结,并在潜意识中对情绪和行为发生着作用。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目的并不是帮助来访者消除情结,而是帮助来访者去体验,帮助他们去关注、觉察、理解自身的情结。当情结得到充分关注的时候,情结对个体的负面影响就会逐渐减弱。

在绘画心理分析中,除了象征集体潜意识的原型信息之外,还有象征着个体潜意识的情结信息。一般来说,原型信息可以通过一些静态的画面信息分析探索,而情结信息则需要咨询师引导来访者对画面信息进行进一步的感受、觉察和挖掘,在来访者开始觉察和关注到自身情结的时候,心理和行为状态就会开始往好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