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目 录

代前言 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及其现实意义

少年期的孩子发生了什么事

“似乎有人给男孩注入了新的心灵……”

一切都取决于童年期的教育

童年期与少年期教育的两个源泉

纪律和自律——集体责任感与个人责任感

让人学会用别人的眼光来看自己

当代人的精神世界与童年期、少年期的教育方法

少年期的矛盾

少年身体与心理素养 一个人如同重生……

个人的形成

一个男人的诞生,一个女人的诞生

男孩与女孩——男人与女人

体 育

饮食制度、劳动制度与休息制度

我们在假期中的劳动与休息

灵活、轻巧与优美的动作

请保护少年的神经系统!

心理素养

少年智力培养与教育

教师教育观点与信念的统一

世界观与信念

我们怎样在课堂上指导脑力劳动

手与理智

“知识源泉室”

智力培养的两个大纲

“思想教育室”

自我教育

精神财富交流

记忆、思维与学习能力

道德的形成 公民的诞生

从物质世界到观念世界

精神素养、道德和无神论

基本道德素养

道德习惯

思想变成信念

个人与集体

恋 爱

少先队员和共青团员的浪漫主义精神

道德坚定性

情感教育和美育

情感教育和道德教育的统一

感觉素养和知觉素养

话语与人的情感素养

思想认识

少年精神生活中的情感激励

世界观和道德观念、道德原则、道德真理的情感感染

情感与公民尊严

情感环境的共同特征

最重要的情感环境

1.教会学生用心灵去感受别人的内心世界

2.善良感情的物质体现

3.世界上正在发生的一切都与我有关

4.高尚的情感冲动

美感的源泉

大自然和美

艺 术

音 乐

绘 画

创造力——精神生活的强大刺激因素

劳动对少年精神生活的作用

劳动对个人全面发展的作用

劳动习惯

劳动和智力发展

公民的劳动本质

劳动和美

劳动和意志的培养

临近青年期的时候

备 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