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环境的共同特征
情感环境作为教育手段的本质在于,一个人用心去感知另一个人最细腻的内心活动,并通过自己的精神活动来回应它们。
情感环境的特点是一种表现为精神振奋的活动,这种活动似乎是自发的,而不是由任何意图引起的:这是过去获得的道德财富开始发生作用。事先没有预见,也没有准备,但在当时情况影响下出现的活动同时也是某种情感和道德素养的表现,是人类崇高激情进一步发展和深化的手段。
母亲决定送托利亚到他的叔叔那里生活。男孩与集体离别时感到很难过,但是在他的心灵深处隐藏着一个希望,也许在不同的环境中,他的生活会变得轻松一些。集体感觉到托利亚的这种心情,大家都很伤心:离别总是让人感到难过。在动身前的那几天里,少年们给男孩带来了礼物。买了一个纪念册,每个人都在分配给他们的页面上写写画画,留下了一些东西。动身的日子到了,我们商量好5个人(3个男孩和2个女孩)去火车站(距离学校2公里)送行,火车在第三节课的时候开。早在第一课,情况就已经变得明朗起来:男孩们和女孩们都没有心思上课了。我明白了,他们所有人都想去送托利亚。我只担心一件事:难道他们没有下定决心请求不上课吗?同学们都走了,派了一名代表来说:“难道在这样的日子里能抛弃同学么?我们可以在课后进行补课。”……对我来说,这是真正的幸福,因为男孩们和女孩们正是按照高尚的感情提示来做的。他们没有通过痛苦的思考来考验这种感情是一件好事:“怎么办?可以这样做么?会不会发生不愉快的事?”
正是在这种行动中少年们获得了巨大的精神财富:一个人确信了自己的崇高感情。内心世界鲜明的情感表现加强了人际关系的纯洁性:一个人对他个的责任感加深,会培养出敏感的心灵。集体的态度在托利亚的生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当在教育工作中实现了情感和道德影响力的统一时,儿童和少年用心去生活并将心灵奉献给他人的能力更为突出。这种无私的能力使生活充满光明和欢乐。儿童和少年需要以细腻的方式将自己的心灵奉献给人们,奉献给活生生的人和事,奉献给能体现我们生活美的一切,而没有这种需求,获得充实的精神生活是不可想象的。大家都很清楚孩子的精神需求,贡献自己的心灵,使自己周围的一切都充满崇高精神和充满生气。对一个孩子来说,洋娃娃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它赋予洋娃娃智慧、感情和性格。这种精神需求并不是天生的。这是人们给予那个小生命的第一个充满人性的东西,这个小生命来到世界上并渴望成为一个人。这种崇高的怀有信任感、充满灵性并贡献自己心灵的人类需求给教育者指明了道路,在培养情感的敏感性和对道德真理、思想、原则的感受时需要走这条路。儿童的心灵应当交付给某人或某事。如果小孩不把自己的一部分心思放在洋娃娃、小马、毛绒小熊、小鸟、娇嫩和无人照顾的花朵、一棵小树、喜爱的书本上,那么他就不能了解人类的友谊、信任、忠诚和眷恋这些深刻的感情。
我认为自己的教育任务是,不应该区分童年期和少年期,应该使孩子们随时奉献心灵,务必使童年期获得的精神财富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步丧失。造成少年教育困难的原因之一,正是童年期的情感和道德财富丧失了,而童年期的情感和审美世界往往有局限性并且贫乏。对教育的巨大伤害是形式主义造成的:儿童和少年做的很多事情都不会触及他们的内心,仅仅是在意识表面上爬行(例如,有时甚至帮助残疾人、病人也变成了例行“活动”,并成为用打分来进行评价的课程……很难再找到比这种做法更能扭曲儿童心灵的事情了)。
我关心的是,让少年们在友谊和美的世界里有丰富的情感生活,让每个人都有对他来说是无限珍贵和心爱的东西,让尽可能多的人和事物进入童年期的精神生活中,并在整个少年时期,在情感世界中保藏好自己的迷人魅力。
事实上,无论在童年期还是在少年期,都是通过劳动对事物、植物和动物表现出崇高精神。重要的不是每个孩子种了多少棵树,而是这棵树,哪怕一棵小树对他来说意味着什么,它是如何进入他的内心的。充满崇高精神的劳动将童年期的情感素养与少年期的情感素养联合起来。在童年期创立的美丽之角作为他们最喜爱的地方永远留在我的学生们的精神生活中。在和朋友们、老师们离别多年以后,他们已长大成人,成为一个成熟的人,但仍然想到这些地方看一看。
在培养少年心灵对周围世界的敏感性的过程中,情感记忆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我努力用鲜明的印象和体验来丰富一个人在童年期和少年期的情感世界,以便使他对周围世界的情感态度不是转瞬即逝,而是在心灵上留下自己的印记,激起了纯洁的想法和动机。
情感教育和审美教育的统一在于发展和丰富情感记忆。我们的学生在他们的童年期发现了几个异常美丽的角落。池塘边的垂柳,橡树林寂静的暮色,山沟中古老的樱桃树,丁香花园。这些角落的美色激起了孩子们的惊奇感。他们睁大眼睛看着这个世界,体验着享受美景的幸福。与大自然景色相关的童年期回忆加强了他们对周围世界的敏感性和感受。少年们看到了大自然的美,因为他们在童年期发现了它,这种美好被铭刻在少年们的情感记忆中。
音乐是丰富情感记忆的源泉。我力求使童年期对音乐旋律的知觉与纯洁、高尚、崇高的情感和动机联系起来,这是非常重要的。在大自然中倾听柴可夫斯基、格里格、贝多芬、巴赫的作品,孩子们在自己的想象中创造了善与恶斗争的场面:他们全心全意地站在善良、美好、公正的一边。正是在这些时刻,孩子们做某种好事的愿望被唤醒了。音乐这种使人高尚的力量被转移到少年期。我们不时地举办音乐晚会和晨会,主要是让孩子们听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