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语与人的情感素养

话语与人的情感素养

在这里,我们进入教育工作中探索较少并带有神秘色彩的领域。为什么一个教师的话语可以是强大的教育手段,而另一个教师的话语对学生来说就是痛苦的折磨?

话语不能教育一个人这个论点是无论如何都不能成立的。言语教育是一种“片面的”教育“理论”,已经产生并正在产生很大的危害。有些教师相信,话语作为教育的一种手段,应该尽可能少地使用;主要靠的是制度、劳动、监督。

这些观点和论点反映了教育过程的肤浅概念。在教育工作中,不存在对人的精神世界产生影响的统一的、万能的手段。劳动是一种强大的教育力量,这是基本道理。但是,如果不用人类教育中最微妙的工具——话语去触及人的心灵最敏感的角落,那么劳动也将是一个沉睡的勇士。不尊重话语、不相信话语会产生教育上的愚昧和粗疏。教师中有人认为,“如果在‘言语教育’的概念中有什么应受谴责的东西,那么为什么还要自找麻烦,在这个问题上进行探索和创造呢?”

许多学校的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精神关系,我称之为教育上的拙口笨舌。最大的问题是,教师不知道如何从语言的宝库中选择所需要的话语,以便找到通向唯一的、与他人不一样的人的心灵之路。一些偶然的话语就像豌豆从墙上弹回一样,从学生们的意识中弹回。学生没有听到老师的话,他的内心仍然对这些话充耳不闻。

在某种意义上来说,话语是教育的唯一手段。这特别适用于少年期,因为这个时期是认识观念、原则和概括真理的时期。想要理解复杂的现象和关系,需要对话语极其细微的差别有很高的敏感性。如果不在一个少年身上培养感知人们思想和感情的细微差别的能力,那么这个少年的道德教育、情感教育和美育是不可想象的。当一个人能理解和感受到话语的变化,即理解话语丰富的内在含义和情感色彩时,才能具有这种敏感性。

培养话语及其各种细微差别的敏感性是个性和谐发展的前提之一。从言语素养到情感素养、从情感素养到道德感和道德关系素养——这就是通向知识与道德和谐一致的道路。在语言教师和教导员(班主任)的工作配合中,我看到了创造这种和谐一致的有利条件。高度的知觉和感觉素养是培养对情感色彩、话语变化细微差别的敏感性的一种手段。我为定义所举的例子不是没有原因的,这些定义让少年们理解色调和声音的细微差别。少年在祖国的语言宝库中找到的每一个词语都需要在智力和情感力量方面付出巨大的努力。话语证明了少年对在感情的自我培养方面所付出大量的内在努力。人的智力认识周围世界需要具备很高的情感素养,其物质载体只能是话语。

为了使教师的话能起到教育作用,它必须能够停留在学生的心灵中。我经常给学生讲述共产主义思想的美,讲述为祖国的自由和独立而进行的斗争,以及人的精神力量。如果我没有在学生的心灵中引起对话语的微妙敏感性,如果我说的每一句话都没有唤醒他们的内心情感反应,那么我的话就是空谈而已。为了用话语进行教育,需要在少年的心灵中创造话语的精神财富。如果这种话语的精神财富不存在,那么就会出现笨口拙舌的教育。

我坚信,少年教育中的很多困难都隐藏在一个事实中,即教师在进行智力教育的同时,没有在培养情感素养和审美素养,没有细致地斟酌过话语的敏感性。

在少年期,我们继续前往思想和话语的源头,但是,目的不仅是要积极储备新的词汇并揭示他们的情感和审美色彩,而且还应当在少年的个人创造和精神的相互关系中表现自己的情感素养。我努力在思想和话语的源头之旅中来揭示话语的细腻之处以及情感和审美色彩,力求让话语在少年的心灵中扎下根来。

瞧,我们正在欣赏开花的荞麦田:我们聆听犹如竖琴演奏般的独特的蜜蜂嗡嗡声,我们洞察了话语的细腻之处。在低年级的时候,面对这种情况,集体就会立即开始创作:孩子们写作文和诗歌。现在,美的灵感呈现出更加独立、个性化的特征。男孩们和女孩们在集体中似乎羞于表达自己的感情。这样,个人的创作就开始了。每个人都以大自然为题创作自己的小故事和诗歌。在少年期,几乎所有人都酷爱写诗。这是形成情感——审美素养的一个重要阶段。有时候,我们会举行诗歌创作晚会。男孩们和女孩们都愿意把灵感迸发的时候所创作的东西与同学们一起分享。少年们把这些诗歌牢牢地保存在记忆中,这一点证明,话语已经在学生们的精神世界中扎了根。

几乎所有的诗都是自由体诗。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受到了我的影响:我经常创作这样的诗。孩子们不仅沿用了我的文体,而且还沿用了我的思维精神,并融入了对周围世界的感受。我抄录了几十首由男孩们和女孩们创作的诗。下面是我们的女诗人瓦里亚创作的一首诗:

百灵鸟之歌

黎明的雨水洗濯了晴朗的天空。

它变成了蔚蓝的苍穹

嘹亮而又欢乐,仿佛歌声。

麦穗上水珠晶莹,

小太阳在每一滴水珠上嬉戏。

草原上一片静谧。

麦穗和雨滴垂向大地。

我在草地上漫步,

也怕打扰田野的静寂。

我走向古老的斯基泰人墓基,

把双手举过头顶,

呼吸着暴风雨的气息。

我站着,在寂静中聆听。

突然从太阳那里,

从被黎明的雨水反复冲洗

变得蔚蓝的苍穹腹底,

荡起平静而又温柔之声,

像发出嘹亮响声的蓝色玻璃钟,

仿佛有人把金色的谷粒

撒向透明的钟——蔚蓝的苍穹。

钟颤动、摇曳,似悦耳歌声。

我眺望着蔚蓝的晴空,

只见一小块灰色的东西在跳动。

这是百灵鸟在迎接朝阳。

有一个关于春鸟的童话故事:

来自太阳的点点火星,

溅落到黑色的土地中,

从此,大地一片欣欣向荣,

鸟儿飞向天空……

百灵鸟在歌唱母亲,温暖的大地,

歌唱明亮的太阳,

歌唱自己的孩子,——

雏鸟在麦地的小窝里

睡得甜蜜蜜……

醉心于言语美,一个人会对他周围美的现实和道德的现实变得更为敏感、更为严格。对话语极其丰富色彩的敏感性越细腻,少年的心灵对道德教导的理解就越深刻,对影响少年精神世界的最细腻的手段——教师的话语和所有人类事物的美的感受就越深刻。在培养这种感受性的过程中,去观念世界的旅行具有重大的意义:谈论精神的力量,思想的勇气,对邪恶的毫不妥协,在克服困难中的坚韧不拔精神以及一个人忠诚于崇高思想的伟大和美。这些讨论的一个显著特征,似乎是避开具体的事实、事件和现象,而去追求一个抽象的真理、原则。少年们感到这样的讨论非常必要,因为他们想要作出判断。认识观念世界是少年期的一个特征。但是,为了使思想起到教育作用,少年们应当感受和体验它的美。它能让人变得高尚。

我讲述揭示人的精神生活的现象和事件,从这里开始去观念世界的旅行。在一个寂静的冬天傍晚,少年们来到了“童话屋”。我给他们讲了有关亚历山大·乌里扬诺夫的故事。男孩们和女孩们被这个人的英勇精神、对信念的忠诚深深吸引住了。当我讲到亚历山大·乌里扬诺夫愤慨地拒绝了律师的要求——向屠杀人民的刽子手请求宽恕的建议时,我的学生们的眼中燃起了一团火,他们为一个真正的人而感到骄傲。激动人心的讨论开始了。男孩们和女孩们,仿佛远离了特定的历史事件和特定的壮举,说出了他们对思想的坚定、信念的忠诚和荣誉的想法。这些概念的真正含义在我们面前揭开,少年们相信:成为一个真正的人,珍惜自己的荣誉,一生忠诚于崇高理想——这比人的起码的正派作风要高尚,是正派作风不能比的。我通过讲述谢尔盖·拉佐的英雄功绩,列夫·托尔斯泰和康斯坦丁·齐奥尔科夫斯基、伊利亚·列宾和伊戈尔·库尔恰托夫的伟大劳动等事迹,力求进一步加深这一信念。我努力使“荣誉”“功绩”“勇气”和“英雄主义”这些字眼不会在少年们的意识和心中褪色,使他们不会对“生活中总能建立功勋”[2]“人人都能建功立业”这些警句形成轻率的看法。少年们相信,在崇高的行为和功勋之间,在基本正派作风和共产主义信念之间,在遵守纪律要求和勇敢精神,日常生活中的诚实美德以及崇高的公民荣誉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