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道德素养
道德教育使人类的道德财富代代相传。道德财富作为共产主义建设者的道德准则在苏共纲领中有所反映。它们是人类道德进步的最高成就,同时也是新一代的教育纲领。
如果说幼年时期的道德准则主要体现在具体的,富有情感表现力的行为中,那么到了少年期,会逐步形成一些有利的条件,能向学生揭示这些道德准则的思想本质,以此激发他们在道德上要求自己做出高尚行为。因此,我们竭力在解释道德准则、行为规范、思想信念、督促学生进行积极活动的实质时把它们统一起来。
我之前举行过几次关于道德准则的专题座谈会,督促学生做出正确和良好的行为是公民教育的第一堂课,为此我满腔热忱,努力在座谈会上揭开道德准则的实质。以下是我竭力向少年们揭示的最重要的道德准则,它们是道德修养的基础知识。
1.你们生活在人们中间。你们的每一个行为、每一个愿望,都会在人们身上有所反映。大家要了解,在你们想要的东西和你们能得到的东西之间是有界限的。你们的愿望会给你们的亲人带来欢乐或者泪水。请认真审视自己的行为:你们自己的行为是否为别人带来不快和麻烦。你们的行为应该使你们周围的人感到很舒服。通过向少年解释这条道德准则的实质,我给他们展示,如何在群体当中表现自己。请你们想想,你们是否在为自己做好事时却为别人做了坏事。比如,学校的林荫道上盛开着一株株紫丁香,你们想折一枝花。可是,如果每个人都要满足自己的愿望,那么花丛最后就只剩下光秃秃的枝茎了。人们就将没有什么可值得欢乐的了——因为你们用自己的行为盗走了他们要欣赏的美。
如果能够在集体的日常生活中用道德关系的素养来巩固这些原则,那么一个人就会产生克制欲望的精神力量,这种精神力量不允许他任意妄为。这一点对形成责任感至关重要,而责任感是公民教育的基础之一。如果一个人不清楚自己的欲望边界,也不知道如何协调自己的欲望和别人利益之间的关系,那他永远也不会是一个好公民。应该让小孩从小就意识到并懂得必须克制对某种东西的冲动和欲望。瞧,在这片绿油油的草地上,你们想在这里玩一会儿球,但是不行,这里的草地应该保持常绿,因为草地能提供清新的空气。如果不能从小就教会儿童控制他们的欲望,他们会逐渐变得放荡不羁和任性胡为:我想做什么都可以,我什么都不怕。
责任心,这意味着对人、对物负责。我们努力营造一种劳动关系,让少年们领导低年级学生的活动,为他们树立榜样。
2.你们享用着别人创造出来的财富。人们给予你们童年期、少年期和青年期的幸福。请你们以良好的行为回报他们。这条道德准则是公民责任感的重要源泉。在一个人能够理解他是一个公民、他负有公民义务的全部真谛之前,他必须学会以德报德,通过自己的努力为他人创造幸福和欢乐。良知不应允许一个人仅仅消费产品和欢乐。“你们有舒适、明亮、干净的教室,学习室,健身房,直观教具等,”我对少年们说,“这些都是人们为你们创造的。请你们学会感激这一切。黎明时分,当你们还躺在床上的时候,挤奶女工们已经在农场工作了很长一段时间了:他们清理粪便,给奶牛挤奶——为你们准备新鲜的热牛奶。外面非常寒冷,拖拉机手到田里拉奶牛饲料,这样明天、后天你们就有充足的牛奶了。厨师在学校厨房里烧炉子,准备早餐。烧锅炉工人正往中央供暖锅炉中添火,这样当你们来到教室的时候,暖气片已经烧热了。你们得到了人们的慷慨给予,同时,人们也期待着你们的付出。你们已经有足够的能力为人们做好事。”
对人们的感恩之情——这是责任感、义务感以及公民自尊感的孪生姐妹。要让一个人准备凭良心为人们做好事,这是道德教育的基础。
瞧,这是畜牧农场的大楼,这是畜牧工作者休息的地方。我们会在这里种上几棵苹果树,让这个地方成为你们母亲和姐妹们欣赏自然美的一角。这项工作给少年们带来了很多欢乐,因为它充满了高尚的思想。然后少年们转到另一项为人们服务的工作上——他们就这样走上了完善道德素养的道路。他们的情操变得高尚起来,他们的心中充满了感激,感谢老一辈人所给予的一切。于是,在童年期和少年期,习惯于为别人做好事——习惯于以德报德——就这样走入了一个人的精神世界中。如果一个人在童年期和少年期时已经养成了这种习惯,那么在青年期,不为别人做好事时,他会觉得活不下去。他感到自己是一个道德成熟的人,这主要是因为在迈入青年期的时刻他多次感受到创造的欢乐、社会劳动的欢乐。
3.劳动且只有劳动创造了生活中所有的财富和欢乐。没有劳动就不能诚实地生活。人们常教导说:不劳动者不得食。游手好闲、好吃懒做的人——就是把勤劳的工蜂所酿的蜂蜜贪吃殆尽的雄蜂。学习,是你们的第一份劳动。你们去上学,就是去工作。为了让少年们在意识中树立用人民的观点看待劳动的观念,每个人从小就养成劳动的习惯。学校要营造一种氛围让学生不能容忍懒惰、闲散、邋遢的作风。一个小懒汉——他身上长着好吃懒做、过寄生生活的小劣根,如果小懒汉长成大懒汉,到那时再想拔除从童年期和少年期起就积懒成疾的这个劣根,那就太困难了。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忘记危机意识:对长辈们创造的财富毫不珍惜,不假思索地任意挥霍,这样会催生出懒汉和寄生虫。要做到及时预防这种危险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因为乍一看,一个小孩子的懒惰并不是一个很严重的缺点,但实际上确是一个危险的不良现象。父母(有时甚至是教师)希望儿童和少年们能舒舒服服地过日子,希望把他们庇护起来而使他们远离困难,这种愿望中隐藏着巨大的危险。
劳动是道德的根基。必须让集体的精神生活中始终贯穿着一条红线——尊重劳动、尊重劳动人民,必须在此基础上使少年树立起自尊心,要让我们的少年一直有一个明确的公民目标,要克服困难,与集体一起感受由于奋斗和胜利而带来的欢乐。劳动领域中存在着精神斗争的宽广区域,我把这种精神斗争视作人的道德面貌形成的一个重要条件。要让少年们明白生存离不开劳动的道理,必须让他们生活在劳动的乐趣中,劳动的乐趣是无与伦比的:这种乐趣与其他一切欢乐不同,因为一个人在劳动中竭尽所能去做他应该去做的事,而不是去做随心所欲的事,最终,他会因替别人所作的一切而感受到欢乐,就会希望去做为公共福利所需要的事情。
劳动的道德意义恰恰在于,一个人在用乐观主义精神感知世界时不断获得无上的乐趣——进行创造的欢乐。实质上,这就是自我教育。如果儿童在童年期没有养成劳动的习惯,那他们在少年期就不会感受到的劳动的乐趣。少年们的道德感能够在劳动中树立起来,是因为我们的学生还在童年期,在上一、二年级时,就会开辟小花园、葡萄园,为人们培育各种花秧和玫瑰苗,从而把荒地开垦为开满鲜花的园地。12~14岁的少年已经感觉自己是一个劳动者,因自己的劳动第一次感受到公民自豪感。因为在9~10岁时,他见证了他的工作带来的第一批物质成果。这是形成基本道德素养的重要条件。如果一个12岁孩子看到了他亲手栽种的花卉在花园里百花争艳,他会感到无与伦比的自豪;他会用为人们创造的物质财富来衡量所走过的人生道路。而他的这种自豪感越深,就会越自觉地意识到他对人们所负的公民责任心。
我们竭力使集体中没有被感受到劳动乐趣的少年。少年在集体中不应该丧失个性;劳动带来的欢乐之情——这不仅使集体受到鼓舞,也使每个人深刻感受到自尊心。我们关注的是,每一个少年能在自己劳动所创造的劳动成果中看到自身,如同照镜子一样——看到自己的技能、毅力、意志以及创造性思维的飞越。只有在这种情况下,牢不可破的真理才会进驻心灵并变得神圣:生活离不开劳动。如果你们喜欢园艺,请种一棵所有人都能欣赏的树,大家会在这棵树上看到你们的勤劳和智慧。如果你们的爱好是技术创造,请研制一台机械设备吧,让它不止为你们的下届学弟学妹们服务。一个少年只有热爱劳动并沉浸于劳动之中,在劳动中克服困难、掌握知识、磨砺意志,他才能开始自我教育。这是少年成长和自我教育的重要法则。
4.请你们成为善良的人、对别人有同情心的人。请帮助弱者和无助的人。不要为别人做坏事。请帮助不幸的同伴。请尊重、孝敬父母:他们给了你们生命,他们教育你们,他们希望你们成为社会主义社会的诚实公民,成为一个心灵纯洁、足智多谋、心地善良、心灵手巧的人。对别人有爱心、有同情心,乐于助人——这是富于人性的基本特征,再加上作风正派,每个学生都应该具有这些品质,这些品质是他们个人的道德财富。学校的一个最重要的教育任务,就是激发每个人的善良与真诚,对一切有生命的东西抱有同情心,这体现了生命的美好和伟大。没有基本的人性就没有共产主义道德。一个缺少同情心、无力处理细腻感情的人无法获得崇高的理想。缺乏同情心会催生冷漠无情,冷漠无情会催生自私自利,自私自利则会导致残忍不仁。
有人认为,在我们这个时代,既然需要把人培养成强壮有力、意志坚强、为一切做好准备的人,那就不应该谈论善良、真诚和富有同情心。这种看法是个巨大的错误。的确,我们最重要的教育任务是在我们公民心中树立对祖国敌人毫不妥协的精神,时刻准备着与侵犯祖国自由和独立的人进行战斗。但是,谁要是没接受过善良、真诚、富有同情心的教育,谁也就理解不了崇高的仇恨。因为勇敢精神——是人类高度善良的表现,而对敌人的仇恨——才是真正的人道主义精神。童年期和少年期应该成为培养善良、人性和同情心的课堂。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才能在人的心灵这个敏感的乐器上,奏响由人类崇高情感组成的所有音阶——从对母亲最细腻、最感人的关怀之情到对敌人的仇恨和毫不妥协。
遗憾的是,许多学校忘记了基本的道德修养教育。人们要求少年掌握崇高的道德真理,却没有注意到,他怎样用弹弓打死了一只鸟或者损毁了一棵树。人们告诫他要做一个诚实正直的人,而他一边听着老师的劝告,一边为即将到来的考试和测验准备作弊用的小纸条。这种起码的行为不端,是缺乏思想、心灵空虚的种子。
少年只有对人们具有伟大的爱,才能激发出对敌人的仇恨。为了防止冷酷无情和漠不关心,我们努力使儿童和少年树立起对一切生物和美好之物的诚挚关怀、焦虑和激动不安的情感。如果幼童关心严寒中一只无助的小山雀,他把小鸟从死亡边缘救活,如果他保护小树苗免受伤害——那么这个孩子永远不会变得对人们非常冷酷和无情。反之,如果一个小孩子肆意破坏、毫不留情地消灭能引起喜悦和感激的东西,他就会成为一个折磨亲人的小霸王。
我们在生活中遇到了多少这样的霸王啊!瞧,一个7岁的小男孩准备去上学,他怎么都扣不上大衣的纽扣。他没有冷静地寻求大人的帮忙,而是脱下大衣,打算不穿大衣去上学。他想让他的母亲因为他不遂心愿而担心、不安甚至哭泣。当他使母亲掉泪的时候,他会感到宽慰。对于这种“无辜”的专横,我们有必要采用明智的、有分寸的、有同情心的方式处理,但必须坚持坚决斗争到底。
少年在智力发展方面向前跨出了一大步,在他面前展现出一个观念的世界,他的思想好奇地寻找着世界观问题的答案。在人的生命中,这种合乎规律的质变隐藏着情感素养落后于观念素养的危险。为了防止情感素养落后于观念素养,人们在少年期就像在童年期时一样,必须要进行劳动,劳动能激发并发展善良的、诚挚的和高尚的情感。如果一个14岁少年认为,他挽着母亲的胳膊一起去俱乐部,他照料花花草草和小鸟,那会有损他的尊严,这是很可悲的。关心母亲、祖母、祖父、年幼的弟弟妹妹——它的重要性并不亚于参与丰富多彩、生气勃勃的集体生活。少年和父母之间的相互关系——这是教育当中一个完整领域,遗憾的是,这个领域至今仍是一片尚未开垦的处女地。
我们经常关心的是,要使少年大部分时间都待在家里,在家庭中,尤其是和母亲待在一起。没有必要总是用某种东西“抓住”少年不放,没有必要总是为他们组织某种集体活动。在节前或者节日当中让少年与他的父母待在一起,这是最好的。
5.请你们不要对依靠父母生活的人漠不关心。请不要容忍那些不关心公共利益的人。请憎恨那些挥霍无度、盗窃社会财富的人。这条道德准则实施的效果,取决于为人们劳动的观念怎样深入儿童的精神生活。能看到邪恶并对邪恶毫不妥协的人,是学会凭良心做好事的人。我们注意到学校的一项艰巨任务,是培养公民毫不妥协地积极同生活中的各种不良现象作斗争。不能允许儿童在看到诸如浪费、对社会财富玩忽职守、懒惰、无所事事、阿谀奉承等不良现象时保持沉默。但是,如果成年人对此感到漠不关心,那没人能激发少年与这些不良表现作斗争。我们设置了一个保护绿植的少先队员岗,如果少年们看到一个成年人在砍树,那么与这种不良现象的斗争不应该只局限于谈话。有罪不罚和冷漠无情会摧残少年的心灵。我们要竭力用社会舆论迫使犯错之人赔偿损失。
少年们从亲身经验中知道并确信,做好事一定会有好结果,他们会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创造社会财富的工作中去。如果少年有一次对他在生活中看到的不良行为感到愤怒,表达了他的蔑视和不妥协的态度,那么他应该做十次好事,他在生活中应该把做好事树立为自身的行为准则。如果一个人忘记了这条准则,那他长大后可能会成为一个饶舌的人、巧言惑众者,一个“揭发者”,这样的人对善的胜利毫无作用。
当学校集体中存在人际关系的基本道德素养时,道德素养的基本知识就会进入人的意识和心灵。这是一个非常简单,同时也是非常复杂的事情。认为它简单,是因为这些关系都被囊括入一个统一的公式中:每个人都应该把别人当作真正的人来对待。认为它复杂,是因为人际关系必须涵盖精神生活的所有领域和所有的集体成员——有教师,有学生。我向少年们的辅导员们提建议:如果你们想使自己的工作变得更轻松些(众所周知,做少年工作是非常困难的),请您和学生互相尊重。我们所有的人,所有基础学科的老师,看到自己教育工作的起点,是使每个学生先是成为一个有个性的人,是一个值得极为尊重的人。我们以敬称“您”来称呼少年们。我们赋予这个称呼重要的意义,因为它体现出一种崇高的含义——这个称呼使少年感觉到,所有老师都尊重他的创造个性和能够达到智力、道德、思想和美学发展的顶峰的能力。在日常生活中,当我们与一个充满活力与个性的少年(包括他的所有优缺点)打交道时,我们使他理解、感受并体验到一个最重要的真理:小伙子(年轻姑娘),我们不仅仅看到今天的您是怎样的人,我们也看到未来的您会成为什么样子。我们尊重的不仅是您身上那些在我们的帮助下已经取得的一切,也尊重您即将获得的一切。而您只有依靠长期的坚持不懈再加上我们的帮助,才能到达道德发展的最高阶梯。我们在这个简单又有礼貌的称呼“您”中表明,我们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你们;我们让少年理解并感受到,我们尊重他首先因为他是苏联公民、未来孩子的父亲或者母亲、未来的“多面手”、诗人、一个有权自豪的人。请您找到一种与学生们进行精神交流的形式,运用这种形式会让学生们明白,您尊重他哪一方面,您关注到他内心最深处哪些角落——于是,他的无比纯洁的信任之花就会向您绽放。
老师必须注意到教学过程的逻辑本身存在的一些暗礁:教学过程中,经常会进行日常考查(测验),经常会把一个学生的成绩和另一个学生的成绩进行比较。教师这些行为背后隐藏着很多危险,这会导致学生们产生失望情绪,对自己能力不自信,变得孤僻、冷漠和凶狠,也就是说会导致学生产生心理错位,而这种心理错位会导致心肠变得冷酷,会对话语和美感这类影响人的精神世界的细腻方法丧失敏感。有时,教育者会感到很惊讶:为什么一个少年会粗暴无理地回答别人的良言诤语,为什么他不明白别人的情谊?那是因为他的心肠变得冷酷了,因为他的心灵遭遇了不信任、怀疑,处于心灵最敏感处的自尊心经常受到针扎般的刺激,从而导致他的心灵被“硬化”。有人会说,你瞧,你的同学回答问题得了5分,而你却得了3分,如果你还尚存一点自尊心的话,你怎么能不感到羞耻?这些话可能不会明明白白说出来,但是话里包含的深层含义往往就是这样。经常性的呼吁增强自尊心会让自尊心变得麻木,甚至慢慢丧失;少年的心似乎覆盖了一层冰。如果您尝试把良言好话灌输进他的心里——这就像试图用温暖的手掌去焐热一块厚冰一样:冰感受不到温暖,需要把它放在火上使它融化。
那么,我们如何避开这些教育工作的暗礁呢?我们总是害怕会让少年觉得,我们不相信他。因为他一旦有了这种感觉,他就会学会欺骗老师和家长,并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变得老练。对少年的不信任,会渐渐让少年的心变得麻木不仁,失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能调动毅力去克服困难,——他已经习惯于在皮鞭的监督下做事情。我们寄希望于一个人内在的心灵力量:我们不能高高在上,也不能牵着他的手走路,而是给他提供选择的自由,结果他恰巧选择了我们所期望的路线:运用毅力去克服困难,同时从中感受到要尊重自己。
我们教师达成了一个约定(并且我们从来没有违反这个约定):如果一个少年因为有些知识没有弄懂而没有完成作业,那就不要立即用成绩吓到他。我们没有给过不及格的分数。“如果您还没搞懂,就要请您再钻研下,再思考下,请独立完成那些本应该和全班一起完成的事情。”——这就是我们表达的意思和交流的语气。少年们会以真诚和勤奋来回报我们对他们的信任。如果学校生活的全部精神不是培养少年的自尊心和自尊感,那么建立这种良好的师生关系将是一个不可实现的空想。我要强调的是,仅仅在课堂上是不能形成这些相互关系的。可以这样说,我们每个人都和少年们有很多精神兴趣的共同点:教育者(每个老师首先是一名教育者)在他的每个学生身上都看到了一种闪光点,这种闪光点使人们有理由相信,一个人永远都不会原地踏步。
我们顾及少年们的自尊心,常常避免将他们进行比较:您学得很棒,而您学得不好。人们的能力有大有小,因此在对他们的脑力劳动进行评价的时候,应该非常注意分寸。我们对知识的评价基于每个少年想成为更好的人的愿望,基于他们对我们教育工作者和对我们的信任。如果一个少年在学习上和脑力劳动中没有取得一定的成绩,如果他的认知能力和其他各方面能力没有获得发展,我们无法想象少年的充实的精神生活是什么样子的。
师生对善良有同感,热忱同情对方,相互信任、关系细腻。这一切构成了我们教育工作的关键条件,它能保障男孩们和女孩们更好地领会教育工作者的话语,更好地接受道德指导、建议和要求。少年的智力兴趣越丰富、越多样化,他在读书中获得的乐趣越多,书籍和美好事物在他的精神生活中所占的地位越重要,他对我们的善良、热忱、同情心的反应就越敏锐,他的心灵就越细致地感受到我们对他采取的与人为善、人性化的态度。这是道德教育中最重要的法则之一。道德修养不能通过任何外部手段引入到师生的相互关系中。道德修养的基础是基于一个人的精神生活本身的深度,基于丰富的思想,细腻又高尚的情感。我不但十分敏锐地仔细倾听少年说话的内容,而且还很注意他对我们教育工作者讲话的语气。如果少年表现出哪怕是一丝一毫的粗鲁无理、“厚颜无耻”或者精神“麻木”,都会使我警惕。
在12~13岁的分界点上,我在科里亚和米沙的身上感觉到了令人不安的迹象。我做出了巨大的努力来“磨炼”这两个少年的感情。为了恰能在此期间使人类不朽的价值观进驻到男孩们的精神生活,我赠给他们一些书,这些书有助于使他们的心灵变得更细腻、更敏感;在此期间,我也想方设法使他们提升对音乐旋律的敏感。多年的经验表明,教育工作者的手中掌握着预防粗鲁、冷酷和道德无知的强有力的方法——这就是音乐疗法。寂静的冬日傍晚,我常会邀请科里亚和米沙以及其他一些像他们一样的少年到音乐室来,我们一起欣赏格里格、柴可夫斯基和西比利乌斯的作品。在这几个小时里,我们很少说话——除非需要介绍音乐旋律所表达的意思,就这样把少年们引入了音乐形象的世界中。我高兴地看到,少年们的心慢慢融化了,他们的目光中闪烁着崇高思想的光芒,充满细腻、高尚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