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目标应贯穿于我们整个职业生涯

职业目标应贯穿于我们整个职业生涯

职业目标是在职业定位的基础上确定的职业生涯不同阶段的发展目标。在职业生涯发展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具体目标和定位,我们就应该了解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准确的职业定位,制定科学而清晰的职业目标。

在设立自己的职业目标之前,我们不妨来看看一种被运用较多的职业生涯阶段划分方式,即舒伯(Super)提出的五阶段划分理论。

1.第一阶段:成长阶段(出生~14岁)

这一阶段个体开始发展自我概念,以各种不同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需要,经过在现实世界中的不断尝试,来修正自己的角色。因此这个阶段的任务是:发展自我形象,确立对工作的正确态度,并了解工作的意义。他把这一阶段又细分为:

梦想期(4~10岁),以“需要”为主要考虑因素。在这个时期,幻想中的角色扮演很重要,即“我想做什么”,这个时期父母应开始引导孩子探求自己的兴趣,鼓励孩子放飞梦想。

②兴趣期(11~12岁),以“喜好”为主要考虑因素。喜好是个体抱负与活动的主要决定因素,即“我喜欢做什么”。

③能力期(13~14岁),以“能力”为主要考虑因素。能力逐渐具有重要作用,即“我能做什么”。

2.第二阶段:探索阶段(15~24岁)

这一阶段的青少年通过学校活动等各种活动,对自我能力及角色、职业进行探索,因此这个阶段的发展任务是:使职业偏好逐渐具体化、特定化并实现职业偏好。这个阶段也包括三个时期:

①试探期(15~17岁),考虑需要、兴趣、能力及机会,做暂时的决定,并在幻想、讨论、课业及工作中加以尝试。

②过渡期(18~21岁),进入就业市场或专业训练,更重视现实,并力图实现自我观念,将一般性的选择转化为特定的选择。

③试验并稍作承诺期(22~24岁),职业生涯初步确定并试验其成为长期生涯的可能性,若不适合则可能再经历上述各时期以确定方向。

3.第三阶段:建立阶段(25~44岁)

经过上一阶段的探索,人们在该阶段较能确定在整个生涯中属于自己的“位子”,并在31~40岁时开始考虑如何保住这个“位子”并固定下来。这个阶段的任务是:统整、稳固并求上进。这个阶段又可细分为两个时期:

①试验—承诺稳定期(25~30岁),个体寻求安定,也可能因生活或工作上的若干变动而尚未感到满意。

②建立期(31~44岁),个体致力于工作中的稳固,大部分人处于最具创意时期,业绩优良。

4.第四阶段:维持阶段(45~65岁)

个体仍然希望继续维持属于他的工作“位子”,同时会面对新的人员的挑战。这一阶段的任务就是维持已有的成就和地位。

5.第五阶段:衰退阶段(65岁以后)

个体面对隐退的现实,这一阶段往往注重发展新的角色,寻求不同方式以替代和满足需要。

舒伯还特别指出,在职业生涯发展中,人们在每个阶段本身都要面对成长、探索、建立、维持和衰退的问题,因而是循环发展的问题。

一般而言,我们都处于舒伯的五阶段划分理论的第三阶段,也就是职业目标的建立阶段(25~44岁),经过前面一阶段的对职业概念与实践的试验期,在这一阶段我们大致能知道自己的职业所需是什么,以及如何稳住并且达成我们的职业所需。在这个过程中,确定职业目标并且及时调整完善职业目标就显得至关重要,那么如何来设定我们的职业目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