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身因素:不可改变的先天特质和可以改变的后天养成

自身因素:不可改变的先天特质和可以改变的后天养成

先天特质是我们出生时受之于父母的遗传素质,这种先天特质是很难经过后天环境的影响而改变的,或者说受后天环境的影响较小,譬如生理特征、智力、气质等。

刘翔在练习跨栏时,启蒙教练顾宝刚评价他:身体条件好,弹跳力出众。恩师孙海平认为,刘翔的胆子大,节奏感非常好,在跨栏方面有天赋。正因为刘翔在跨栏运动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天赋,加上他有着较强的自我成功意识,所以他经过勤学苦练终于把握住了机会:1996年,13岁的他在上海市少年田径锦标赛乙组比赛中获得了他记忆中的第一个跨栏冠军,也开启了他走向世界冠军之梦的大门。

刘翔以及我们上文提到的我朋友的儿子的职业生涯都是受到了先天因素的影响,只是一个促进了成功,一个导致了失败。生理因素是影响职业规划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有些情况下甚至成为决定性因素,就像先天聋不能学习音乐,先天盲不能学习绘画,扁平足不能参军等。因此我们必须在求职中客观地考虑到自身的身体与智力条件。

这里还要提到的就是先天的气质类型和职业取向。心理学家把人的气质划分为四种类型: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和抑郁质,认为胆汁质的人精力旺盛、直率、热情、行动敏捷,情绪易于激动,心境变换剧烈;多血质的人喜形于色,喜怒都在展现中,可塑性强,具有活泼好动、反应迅速、情绪发生快而多变、兴趣容易转移等特征;粘液质的人安静、稳重、反应缓慢、沉默寡言,情绪不易外露,注意力稳定难于转移,善于忍耐;抑郁质的人孤僻,行动迟缓,情感体验深刻,善于觉察别人不易觉察到的细小事物。

事实上气质本身无优劣之分,任何一种气质都有其积极和消极的方面,气质也不能决定一个人活动的社会价值和成就的高低。但是认识到自己属于哪种气质后,我们可以经常有意识地控制自己气质的消极方面,发展积极品质,以有利于形成良好的个性。

因此,认识到自己先天性的一些因素有利于我们正确地选择自己适应的工作岗位。比如有的人天生对数字敏感,那么这类人在选择职业时,倾向于选择财会类等与数字相关度大的职业;有的人天生外向,善于攀谈,这类人在选择职业时,倾向于选择销售类等与人相关度大的职业;有的人天生身体素质好,柔韧性强,那么运动员就是一个很合适的职业。

后天因素是个体出生以后所接受的来自环境的各种影响形成的,这种因素是经过后天的培养能改变的,譬如价值观、职业理想、知识结构和水平等。

由于在本书中我会较多地谈到如何发现与树立自己的价值观和职业理想,因此我着重谈谈知识结构和水平对职业规划的影响。

这里就涉及一个读书到底有没有用以及选择专业到底重不重要的问题。现在很多人认为读书无用以及大学所学知识与工作完全是两回事,其实不然。

首先,读书是有用的。从一般规律看,一个人所接受的教育水平越高,其职业生涯就越可能成功。有较高教育水平的人,在就业以后一般都有较大的发展,即使他们的工作不尽如人意,但其流动的能力与动机较强,常常能够使自己的状况越变越好。同时一个有较高知识水平的人,对职业选择要求和对社会的贡献度也会不一样。例如一名高职高专医学专业毕业的学生与一名医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可能都是医生,但博士生可能会承担更多的责任,担任一些更专业、更重要的职务或在更大型的一些医疗机构研究工作。

其次,专业知识对我们的择业亦有很大影响。扎实的专业知识是我们学习专业技术和提升专业能力的基础。我们所学的专业对职业生涯往往有决定性的影响,成为职业生涯的前半部分乃至一生的职业类别。即使人们转换职业,也通常与其所学的专业有一定的联系,或者以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技能为基础,流动到更高层次的职业岗位上。

例如,一位学习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学生是很难在毕业后去从事技术工程类工作的,因为专业的原因限制了他的职业选择空间,也使他的职业生涯规划范围缩小。但是机械专业的学生工作后从技术员、工程师晋升为机械厂的总工程师,而后又成为该单位的最高管理者是完全有可能的。因此,我们在学习本专业知识之余提倡多了解其他专业知识,一专多能者,也就是专业水平和应用技能俱佳者,往往能够得到较多的机会,在职业生涯发展中居于主动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