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你的个人综合因素
在了解我们对工作的报酬需求后,我们还需要了解我们个人职业生涯的综合因素。一般而言,个人综合因素包括两个方面:个人和相关人物质方面的得与失、个人和相关人精神方面的得与失。其中个人物质方面一般包含薪酬福利、工作难易、工作环境、休闲时间、生活变化、对健康的影响和就业机会等;相关人物质方面包括家庭经济、家庭地位、与家人相处的时间等。个人精神方面包括兴趣的满足、成就感与自我实现的程度、升迁的机会、智慧挑战与变化、工作自主性、社会声望的提高和工作环境与归属感等;相关人精神方面包括父母、师长、配偶、同事的此类感受。
在这里,我们会看到个人综合因素在很大程度上与工作价值评估是相重合的。所以将个人综合因素与工作价值观进行综合评价,即个人职业生涯综合因素与最显著报酬项目有相同的内涵和外延的,我们可以归纳成相同的项目进行比较。而具体如何实施呢,在这里给大家介绍一个比较重要的评价方法——平衡单分析法。
平衡单分析法:将工作价值与个人综合因素进行综合评估
平衡单分析法是指在评估职业机会时,当出现有几种职业与自己的职业核心功能相同时,如何进一步决策的方法。它通过判断个人职业生涯综合因素中各选项的利弊得失,并依据在其利弊得失上的加权计分排定各个选项的先后顺序,然后得出结论。平衡单分析法的主要步骤有:
(1)列出职业机会。列出根据个人资质的判断结果得到的职业机会。
(2)权衡得失。判断各个职业选项的利弊得失,考虑自我和他人物质方面的得失、自我和他人精神方面的得失,并将工作价值与个人综合因素进行综合评估。这些考虑因素根据重要性程度分为1~5等,对自己最重要的因素设置为5,最不重要的因素为1。我们可以分别用“+”和“-”表示得与失,对每个因素的得失程度从+5到-5分来衡量职业选项。这里要注意的是,权重的设置主要是个人对各项因素在职业选择时对个人的重要性程度分析,而无固定的数值规定。
(3)加权计分。各项考虑因素加权计分,根据重要性因素分析,剔除掉对个人重要性程度不高的选项,对重要的因素进行加权。
(4)计算出总得分。计算各个职业选项的总得分,把各因素的权重和利弊得失分数相乘后再累加,并计算总分。
(5)得出合适职业。对职业选项在总分上进行先后排序,得分最高的就是最合适的职业。
下面我们以小李同学的综合评估来进行分析。
小李同学现在的职业机会有高校教师、公务员、企业管理人员。将个人综合因素与工作价值观评估后,她认为在个人物质方面,优先考虑的四项是工作环境、薪酬福利、休闲时间、对健康的影响;在相关人物质方面,优先考虑的前三项因素是家庭经济、家庭地位、与家人相处的时间;在个人精神方面,优先考虑的五项因素是兴趣的满足、成就感与自我实现的程度、智慧挑战与变化、工作自主性、工作环境与归属感;在相关人精神方面,优先考虑的因素是父母、配偶对职业的工作自主性、社会声望的提高、工作环境与归属感等感受。我们将她优先考虑的因素列出来,分别对应每一个职位进行权重得分,根据平衡单分析法的各项得分如表13、表14、表15、表16。
表13 清单一:个人物质方面的得失

从这个表格中可以看出,在个人物质方面的考虑因素中,各因素有不同的权重。小李认为工作环境分量最重,权重系数为5;薪酬福利和休闲时间次之,权重系数为4;对健康的影响再次之,权重系数为3。再结合各项工作机会分析,对每项工作在各物质因素从-5到+5进行评价。对于薪酬福利,她认为企业最高得5分,公务员次之得3分,高校最低得-2分;对于工作环境,她认为高校得3分,公务员得3分,企业最低得-2分;对于休闲时间,她认为高校休闲时间最多得5分,公务员次之得-2分,企业最少得-3分;对于对健康的影响,她认为高校得-1分,公务员得-1分,企业得-2分。
根据计算公式:职业总得分=权重×各项因素得分,得出:
高校总得分=4×(-2)+5×3+4×5+3×(-1)=24
公务员总得分=4×3+5×3+4×(-2)+3×(-1)=16
企业总得分=4×5+5×(-2)+4×(-3)+3×(-2)=-8
以下各项与此方法相同。
表14 清单二:他人物质方面的得失

表15 清单三:个人精神方面的得失

表16 清单四:他人精神方面的得失

应用平衡决策法的方法与步骤,并根据小李个人所考虑的因素及权重,最后加总得分:“高校”得分24+20+52+37=133,“公务员”得分16+6+26+29=77,“企业”得分(-8)+1+32+(-9)=16,由此可知,高校是小李同学的最佳选择。当然她也选择了高校,现在正在向评选副教授职称努力,对于科研能力不错的她来说并不存在太大困难,闲暇时间则可以发展个人爱好。而她最近在跟我聊起工作进展时也表示一点也不后悔当初的选择。
我们通过以上工作价值评价与个人希望的价值比较,可以看出:不同的工作价值评价得分不同,即带给我们的工作价值回报感受也不一样。这也就是我们不同选择的结果。
当然采用工作价值评估法并不是我们做出选择的唯一方法。在接下来的章节我们还将介绍其他方法。而我们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帮你更加准确地做出自己的选择。
周丹寄语:
1.不能惧怕分析。平衡单分析法看起来有点复杂,但是如果你肯花半个小时,像小李同学一样直面自己的内心,那么在众多的选择面前,你就会豁然开朗。
2.不懂就要问。在进行这个测试时,如果对于一些考虑因素拿捏不定,对于得出的结论有所怀疑,你可以搁置几天好好审视一下自己的内心,回头再做一遍。你也可以咨询相关专业人士,当然包括我,欢迎你随时给我发送邮件。
3.对自己负责。这句话我在书中已经强调过了。在这里我还是要强调一次。工作机会可能是多种途径提供给你的,但是你得自己做选择。你得抱着对自己负责的态度去完成人生中的每一次选择,因为这个世界上没有人有义务对你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