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核心功能评估案例分析
在本节,我们还是以小李同学为例。为了对小李同学的选择进行进一步确定,我建议她运用职业核心功能评估方法对三个工作机会进行再次评估。即对照八大核心功能“运用强度”的表述,给每项工作机会的职业核心功能打分,并剔除2分以下(含2分)的功能,满分为5分。小李同学的工作机会分别为高校老师、国家公务员、企业人力资源从业者三种,对于每种工作,其核心功能评估表如表19所示。
表19 不同职业机会的核心功能评估表

同时,我们也请小李同学采用第二章的自我评估方法,对八项职业功能的兴趣进行评估,评估得分如表20所示。
表20 个人职业核心功能兴趣评估表

这里我们需要注意的是,一般而言,一个职业机会不可能完全包括八大核心功能,或者说不可能有同等均衡的运用强度。同样,个人的职业兴趣强度也不可能均衡分布在八大核心功能上。那么,我们可以找到个人的主要核心功能兴趣轮廓,聚焦主要的一个或几个核心功能进行对比评估,所以在评估工作机会与个人职业核心功能兴趣时,只考虑主要核心功能,而主要核心功能的选取方法是尽量聚焦考虑评估得分大于或等于3分的核心功能。
比如小李同学的三项工作机会。
高校教师的主要核心功能:理论发展与概念性思维、咨询与辅导、人员管理、语言与思想影响;
公务员的主要核心功能:量化分析、咨询与辅导、人员管理、语言与思想影响;
企业人力资源从业者的主要核心功能:理论发展与概念性思维、创意性生产、咨询与辅导、人员管理、企业控制、语言与思想影响;
小李同学个人职业核心功能兴趣项:理论发展与概念性思维、咨询与辅导、人员管理、企业控制和语言与思想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将小李同学的每个职业的主要核心功能与个人的主要职业核心功能兴趣进行比较,发现三个职业机会的核心功能都包含有“咨询与辅导、人员管理、语言与思想影响”,且个人职业核心功能兴趣中有类似功能,所以认为这三个职业机会都与案例中的个人兴趣相匹配,其主要核心功能都超过3个以上,我们简单地将这种匹配称为匹配度。
下面我们将应用平衡单法将个人的兴趣与三种职业机会中重叠的核心功能相比较,通过比较得出匹配度排序。经过前面的分析,小李同学个人的主要职业核心功能兴趣项为理论发展与概念性思维、咨询与辅导、人员管理、企业控制、语言与思想影响。根据职业生涯中考虑因素的重要度,我们按对应的主要核心功能,给每个职业核心功能设置一个权重,系数为1~5,5表示这个功能在此项工作机会上是最重要的。为计算更简明,我们用Qn表示权重(就是每个人自己对其重要性界定给出的权重),Pn表示个人兴趣(兴趣的大小与认为重要性的程度会有区别),An、Bn、Cn分别表示三种不同的职业机会(不同的职业机会核心功能会有很大的差别)。根据小李同学的个人分析,我们将以上各表评估得出来的部分结果填入下面的匹对评估测算表(见表21),进行计算并比较评分。
表21 匹对评估测算表

其具体步骤:
(1)根据权重计算各个职业机会在主要核心功能选项上的得分,即将权重Qn分别与工作机会(An、Bn、Cn)在此项核心功能上的评估得分相乘,得出表中∑A、∑B、∑C的值。

(2)根据权重计算个人兴趣项得分∑P。

(3)将个人兴趣项得分∑P与工作机会得分∑A、∑B、∑C进行差值比较。差值越小表示差距越小,越接近表示越匹配,即匹配度越高。
![]()
通过以上计算得出高校教师这个工作机会提供的主要职业核心功能总分73、公务员总分58、企业总分83,个人职业兴趣总分75分。
根据此案例的差值的具体范围,我们为方便理解进行区间分割,设差值在5分以下的区间表示对此工作匹配,差值5~10分区间表示比较匹配,差值在10~15分区间表示匹配度一般,差值在15~20分区间表示比较不匹配,差值在20分及以上区间表示非常不匹配。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匹配度范围与职业机会的差异性有一定的关联性。当职业机会的差异性大的时候,其匹配度的范围就会比较宽。所以匹配度是一个相对概念,不会有绝对匹配,而只存在各职业机会之间的相对匹配。
我们将匹对评估测算表中的差值与设置的区间值比较,可得出职业机会与个人兴趣匹配度排序表,根据其排序结果可知,对于高校的工作机会,职业的核心功能上与她个人职业核心功能兴趣非常匹配,企业工作次之,公务员工作比较不匹配(见表22)。用这种方法我们可以把公务员工作剔除,而高校为最匹配的职业,企业工作次之。
表22 职业机会与个人兴趣匹配度排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