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因素:不可改变的经济大潮和可以改变的价值选择
环境因素主要包括社会环境、企业因素和家庭因素等外部因素。我们在选择自己的职业,并进行职业规划的时候,必须考虑一系列外部因素的影响。外部因素一方面决定了社会对职业岗位的数量、结构、层次等,从而决定了大家对不同职业岗位的接受、赞誉或贬低的程度,另一方面也决定了个人步入职业生涯的基本方式、开始职业生涯后的基本态度以及由此引起的个人职业生涯的变化。如果外部因素不允许其职业的存在或者职业发展,那么这种规划也就难以实现。
社会经济结构与发展趋势对职业规划有影响。我们可能会说社会经济结构这一概念太大,但是社会的经济发展制约着产业结构,也影响着人力资源的需求。如国家要求注重效益和环保,这样就会对过高能耗和低效益、高污染的行业产生影响,迫使这些企业实行技术更新、管理创新,出现一批生物工程、环保工程等新型产业。若一些企业未能及时改变战略,依然走技术含量低、污染重等产业经营之路,势必使这些企业的从业人员数量减少。另外,注重知识经济,注重高回报的产业,使高等教育呈现出空前的发展态势,许多大学扩招,扩大规模,进而对教师的需求也增加了。因此我们在进行个人职业发展规划时,应该充分认识并且分析社会经济结构与发展趋势,多关注朝阳职业,避免成为夕阳产业的牺牲品。
家庭经济地位和职业价值观对职业规划有影响。家庭所处的独特的社会经济地位会对其子女的职业价值观产生重大影响。社会学认为父母对工作环境的评价会对其子女职业选择产生影响,父母的言传身教以及他们的工作状况也会影响到子女的职业发展兴趣、价值观等。
事实上很多子女择业都会受到父母亲职业的影响。中国古代的医学家、药物学家李时珍立志学医,首先是因为他家“世代行医”,其次是“父亲医术很高”,再次是“父亲给穷人看病常常不收诊费”。由于他家世代行医,父亲医术很高,李时珍从小就经常亲眼目睹病人的痛苦,体会到医生妙手回春、救死扶伤的伟大;父亲治病救人,常常不收诊费的行动潜移默化地教育了李时珍,所以在他幼小的心中萌发了“要像父亲一样为穷人看病”的思想。那时候行医是被人看不起的,医生的生活也比较清苦,但是他还是受到父亲价值观念的影响,选择当一名医生。因此我们在进行职业规划时必须学会分析和判断,尽量使家庭经济收入和价值观对自己的就业产生积极的作用。
此外,企业就业前景对职业规划也有影响。不管是在我们进入组织前还是进入组织后,都会在意所从事的职业对我们来说有多大的发展空间。但是由于企业看中利益的获取,往往使得企业和员工之间发生冲突,这也会导致企业员工为了谋求发展空间而频繁跳槽。一位资深的人力资源经理曾表示,目前全国大多数企业的员工职业生涯规划机制尚不健全,企业内部很多职位根本没有晋升空间,员工很难获得升迁或者横向移动的机会,企业也很少关注员工的职业发展,所谓的职业发展前景只是简单的“花架子”。因此对于企业的在职者来说,学会进行自我职业规划就显得尤为重要。
周丹寄语:
1.如果我们无法改变环境,那就必须适应环境。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能做到的都是适应环境,所以停止抱怨,尽快去适应吧。
2.根据自身条件选择职业发展方向,在职业生涯设计中是非常重要的。你可能不会成为优秀的运动员,但不妨碍你成为出色的作家。
3.正视性别歧视。虽然性别歧视受到越来越多的批评,但性别的职业优势和现实的职业性别门槛,仍然是需要正视的问题,这对女性同胞尤为重要。
4.行业比专业重要。从长远发展来看,选对专业比选对大学重要,选对行业比选对工作重要。
5.发展情商。职场中,如果你觉得自己先天智力不高,不妨发展后天情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