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必须拥有自主的“职业化”需求
事实上,不只是公司需要“职业化”员工,我们更加需要具有自主的“职业化”需求。我们已经知道职业化的内涵包括组织在职业化素养、职业化能力和职业化行为方面的要求,但从哪里获得这些要求的详细信息呢?我们可以看一个组织的企业文化,也可以看所在岗位的职位说明书以及这个企业的能力素质模型等,这些都是帮助我们认识职业化内涵的重要资料,当然查阅资料是个手段,关键在于如何去认识和理解它。我这里以职业素养为例谈谈对职业化的认识。
说到职业素养,大家会总结很多:敬业、责任、专业、创新、协作和规范等,但是要真正提升职业素养,很有必要对这些内容进行进一步诠释。比如说我每天都加班加点,很主动,工作很积极,一般人也觉得我很敬业了,为什么你觉得我不太职业呢?为什么我的团队对我的评价不那么高呢?来看一个典型的例子。
林强和王刚差不多同时受聘于一家集团公司,开始时大家都一样,从最底层干起。可不久林强受到公司的青睐,一年之后被提升为主管,第三年就提升到部门经理。王刚却像被人遗忘了一般,还在最底层混。但他个人认为他工作非常勤奋敬业,不比林强差,他为自己鸣不平。终于有一天,王刚忍无可忍,向总经理提出辞职,并痛斥总经理用人不公平。总经理耐心地听着,他了解这个小伙子,工作肯吃苦,但似乎缺少了点什么,缺什么呢……
他忽然有了个主意,“王刚,在你离开之前,替我完成最后一件工作,好吗?”“好吧。”王刚同意了。总经理说:“请您马上到农贸市场上去,看看今天有什么可以买的,超市需要进货。”王刚很快从农贸市场回来说,刚才农贸市场上只有一个农民拉了一车土豆在卖。
“一车大约有多少袋,多少斤?”总经理问。
王刚迅速跑到农贸市场,回来说有10袋,120斤左右。
“价格多少?”王刚再次跑去农贸市场,回来说,五毛。
“质量如何?”王刚再次准备跑向农贸市场。
总经理望着跑得气喘吁吁的他说:“请先到里面的房间休息一会吧,你看看林强是怎么做的。”
说完总经理叫来林强对他说:
“林强,请你马上到农贸市场上去一趟,看看今天农贸市场有什么可以买的,超市需要进货。”林强很快从农贸市场回来了,汇报说到现在为止只有一个农民在卖土豆,有10袋,约120斤左右,价格适中,质量很好,他带回几个样本让经理看。
然后补充说:“这个农民家里还有几筐西红柿,价格也还公道,可以进一些货。”同时,他不仅带回了几个西红柿作样品,而且还把那个农民也带来了,他现在正在外面等回话呢。
总经理满面笑容地对林强说:“请他进来。”
这个案例说明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是有差距的。案例中两名员工,王刚工作很卖力,领导安排一个事就赶紧去做,跑得很快,气喘吁吁,比林强累多了,他跑了好几趟。你说什么我马上就去做了,我还不敬业啊?那么两个人在行为表现上有什么区别呢?从案例中可以得到一些启示,敬业绝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吃苦耐劳。
那么在职场中到底什么是敬业呢?我认为敬业的最高境界是奉献。敬业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第一层是用力工作,勤勤恳恳。比如说案例中的王刚很努力,跑了几趟,老板提出要求他就马上跑去查看,他处在努力工作的层面;第二个层面是用心工作。比如林强对于老板提出的要求,他不仅做到了,而且在这个过程中还达到了老板的最终目的。用心很重要,是否敬业就看你是不是用了心。在这个工作开始之前,你要把整个工作结果想一想,整个工作流程想一想,整个工作步骤想一想,比如第一步做什么,第二步做什么,第三步做什么,以达到最后的工作目标。用心工作,开动脑筋追求的是效率和效能、效果、业绩;第三个层面是用“命”工作,视事业为使命,是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励着自己自动自发地将工作做到最好,不达目的不罢休。
一直以来,我们评价一个人是否敬业都是以吃苦耐劳、任劳任怨等来衡量,但是现阶段仅停留在此层面是不够的。我们需要雷厉风行,接到任务,快速行动!我们更需要全力以赴,达到高质量、高标准、高效益!我们亦需要将简单的工作一百次、一千次、一万次做到符合标准,做到极致!张瑞敏说过:什么叫做不平凡,就是把简单的事做到一百次、一千次,做到符合标准、做到极致就是不平凡。
总之,职业化素养的范畴很广,整个职业化的范畴更广,职场人士要全面领会和挖掘其深刻含义,而不是停留在字面上的了解和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