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块构造说】

【板块构造说】

又称全球大地构造学说。1968年由法国科学家勒比琼(X.Lapichon)提出。他根据大量海洋地质、地球物理、海底地貌等资料,经过综合分析认为:岩石圈不是一块整体,它被一些构造活动带所割裂,形成不连续的单元,这些不连续的单元叫做板块。地球表层就是由岩石圈板块拼合起来的,板块学说认为,板块内部相对稳定,而其边界是比较活动的地带,板块的边界是大洋中脊,转换断层,俯冲带和地缝合线。板块之间的,相对运动可以分为三种方式:(1)张裂运动:使板块增生扩大,形成大洋中脊、裂谷和海洋。(2)挤压碰撞:板块在俯冲带消亡,形成海沟、岛孤、褶皱山脉。(3)板块互相剪切平推:形成转换断层。板块受地幔对流的驱动,由洋中脊向两边扩张,在海沟地区或地缝合线处沉入地下,通过软流层完成对流循环。因此,大地构造活动是由板块相互作用引起的。全球共分为六大板块:亚欧、美洲、非洲、太平洋、澳大利亚和南极板块。六大板块除太平洋板块完全是水域外,其他板块都包括部分海洋和大陆。板块构造学说比较好地解释了火山地震活动的规律及全球性大地构造问题、矿产分布规律,但对板块运动的驱动力及大陆中板块构造理论的应用还存在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