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造体系】

【构造体系】

由李四光提出,系指由于地球自转速度的改变等原因所产生的具有成生联系的各项不同形态,不同等级、不同性质和不同序次的结构要素所构成的构造带,以及构造带之间所夹的岩块或地块所组成的总体,包括受这些地质构造制约的各种地质作用。根据基底和盖层岩系的形变和力学机制的不同,构造体系可分属于基底断裂范畴的和属于盖层滑动范畴的两大类型。属于基底断裂范畴的构造体系有:(1)东西向构造体系:由走向东西的强烈挤压带构成,常有巨大的平移断裂和斜交的扭断裂、垂直的强断裂和其它复杂构造。我国主要的东西向构造体系有阴山—天山构造带、秦岭—昆仑构造带和南岭构造带。(2)南北向构造体系:主体由南北向的挤压带或张裂带构成,一般由东西向挤压带和张裂带构成。我国境内最显著的一条南北向的构造体系是贺兰带和川滇带等。(3)华夏构造体系:是亚洲东部古生代以来形成的一个巨型的北东向构造体系,由走向北东的褶皱、压性和压扭性断裂,以及与它直交的张断裂和与它斜交的扭断裂构成。李四光曾把华夏构造体系分为古生代形成的走向北45°东的古华夏式构造,中生代形成的北30—34°东的中华夏式构造和频太平洋地区特有的中生代形成的并持续活动的北18—25°东的新华夏式构造,主要有北北东和北东东两组。中国东部的山地、平原、盆地主要受这个构造体系控制,所以称为华夏系。(4)西域构造体系:由李四光提出,泛指中国西部地区广泛存在的北西至北西西向构造,包括一系列大型隆起拗陷、褶皱带和断裂带。对我国西部山地、高原、盆地的形成,石油盆地的发育,金属矿产的产出,地震都有重大影响。故称西域系。我国东部虽以华夏构造体系为主,但也有西域构造体系,如大别山、大巴山等。我国西部以西域构造体系为主,也有华夏构造体系出现,如阿尔金山、念青唐古拉山等。这些构造系控制着地层分布,岩浆活动及构造运动,凹陷、山地、高原、盆地和平原的外形。从力学分析,东西向和南北向断裂具有强裂挤压和张力破裂性质;华夏系和西域系为X型扭力破裂而成。属于盖层滑动范畴的构造系有(1)山字型构造:由具有成生联系的前弧、反射弧、脊柱、马蹄形盾地、反射弧的砥柱等五部分组成。各组成部分并不是经常都发育得很好,只要具备前弧和脊柱这两个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就可组成山字型构造。山字型前弧弧顶前面,常常发生一系列强烈的张性断裂,有时有花岗岩体露出或埋伏在地下不深处。我国山字型构造的前弧多向南凸出,其中以祁连山、吕梁山和贺兰山为最大。其次有淮阳系、广西系、湘南系、赣南系、昆明系、黔西系、蓟县系、川滇系、粤北系等山字型构造。山字型前弧外侧常有金属矿床形成,而马蹄形盾地常常是成煤的盆地。(2)多字型构造:系由一些大致平行的压扭性构造带和与其大致垂直的张扭性断裂带组成,组合形态象多字。这种构造在我国东部最明显,平行的华夏系常与西域系组成多字型构造。(3)旋扭构造:是由砥柱和一群弧形结构面组成,按其发育程度和表现形式,还可细分为帚状、环状、辐射状、S型、之字型构造等。(4)人字型构造:是在主干断裂一侧,有一条由它派生的分支断裂与它呈锐角相交,却不切过它,构成人字形构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