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分类

二、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分类

1.强制性环境信息披露与自愿性环境信息披露

依据其是否属于被法规所明确要求披露的信息,环境信息披露可分为强制性环境信息披露(mandatory environmental disclosure)和自愿性环境信息披露(voluntary environmental disclosure)。强制性环境信息披露受法律约束,不存在选择性披露问题,受企业机会主义行为干扰较少。但大多数国家都只要求企业在特定情况下必须披露某些特定的环境信息,因此强制性环境信息披露存在供给不足问题。有些观点认为,企业的环境信息涉及商业机密,事关企业竞争和生存,过多的强制披露要求对企业是不公平的。当前只有瑞典、挪威、荷兰、丹麦和法国等少数国家实行强制性环境报告。从全球来看,自愿性环境信息披露是常见现象(Frost,2007)。自愿性环境信息披露是企业在权衡收益与成本后自行决定披露的内容与程度,具有较大的披露灵活性,且因与企业治理和企业战略导向有关,从而被理论研究所关注,也产生了大量关于自愿性环境信息披露的研究文献。但自愿性环境信息披露由于存在企业报喜不报忧的选择性披露问题,信息的可用性一直令人存疑。由于自愿性环境信息披露与强制性环境信息披露两者存在各自的局限性,彼此又具有互补性,因此在可预见的将来,两种类型的披露可能是共存的。

当前不少企业披露公司社会责任报表(CSR)。某些公司社会责任报告属强制要求披露。比如上海证券交易所规定,在该所上市的“上证公司治理板块”样本公司、境内外同时上市的公司及金融类公司,应当在年报披露的同时披露公司履行社会责任的报告。而公司社会责任报告中一般都包括公司的环境信息,这就带有了一些强制披露的成分。

2.文字型环境信息披露与数字型环境信息披露

按环境信息披露是否以数据形式表现,我们主要可以分成数字信息和文字信息。环境统计数据信息展现出相关数据,包括静态数据和动态数据。静态数据反映某一时点或某一年度企业的环境信息数据,主要包括污染物的排放数据,以及绿化、循环利用等改善环境的数据。动态数据是不同时点和不同空间企业环境行为和绩效的比较数据。数字型环境信息披露比较具体,是环境信息披露的关键部分,深受利益相关者的重视。但在当前的企业环境信息披露实践中,数字型环境信息披露往往存在不规范、不全面、不连续等问题。

文字信息是企业用文字表述与环境有关的信息。比如企业对环境保护的理念、企业的环保制度和企业是否达到某些环保标准等。文字型环境信息可以揭示企业对环保工作的理念和重视程度,对数字型环境信息披露具有一定的补充和佐证的作用。但另一方面,文字信息具有易操纵和泛泛而谈的特点,真实性更难以把握。

3.环境的财务信息披露与非财务信息披露

按照是否用货币进行计量,企业的环境信息可以分成环境的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

(1)环境财务信息

环境财务信息有助于投资者估计企业环境行为对企业价值的影响。环境会计的目标就是着眼于从财务角度对企业环境事项的影响进行计量。会计将事物按照经济特征进行分类,以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中国《企业会计准则》将会计要素界定为六个,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我们按照这些会计要素的定义,对企业的环境信息进行分类:

①关于企业环境资产的信息。这些信息揭示了企业因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环境资源。这里所指的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包括购买、生产或者其他交易或事项。预期在未来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不形成环境资产。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是指企业享有某项自然资源或环境资源的所有权,或者这些资源被企业所控制。这些自然资源或者环境资源,能够直接或者间接地为企业带来财务收入。

②关于企业环境负债的信息。环境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环境义务。这些义务是指企业在现行条件下已承担的环境义务,未来发生的交易或者形成的环境义务,不属于现时环境义务,不应当确认为负债。这种环境义务导致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

③关于企业环境权益的相关信息。企业的环境权益是指企业环境资产扣除环境负债后由股东享有的环境剩余权益。环境权益的来源包括所有者投入的环境资本、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环境利得和环境损失、环境留存收益等。直接计入环境权益的利得和损失,是指不应当计入当期环境损益、会导致环境权益发生增减变动的、与所有者投入的环境资本或者向所有者分配环境利润无关的利得或者损失。环境利得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的环境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入。环境损失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环境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环境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出。

④关于企业环境收入的信息。环境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环境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的环境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环境收入只有在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从而导致企业资产增加或负债减少,且经济利益的流入额能够可靠计量时才能予以确认。

⑤关于企业环境费用的信息。环境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与环境有关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环境费用只有在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从而导致企业环境资产减少或者环境负债增加且经济利益的流出额能够可靠计量时才能予以确认。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等发生的可归属于产品成本、劳务成本等的环境费用,应当在确认产品销售收入、劳务收入等时,将已销售产品、已提供劳务的环境成本等计入当期环境损益。

企业发生的环境支出不产生经济利益的,或者即使能够产生经济利益但不符合或者不再符合环境资产确认条件的,应当在发生时确认为环境费用,计入当期损益。

企业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导致其承担了一项环境负债而又不确认为一项环境资产的,应当在发生时确认为环境费用,计入当期环境损益。

⑥关于企业环境利润的信息。环境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环境经营成果。环境利润包括环境收入减去环境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环境利润的环境利得和环境损失等。直接计入当期环境利润的环境利得和环境损失,是指应当计入当期环境损益、会导致所有者环境权益发生增减变动的、与所有者投入的环境资本或者向所有者分配环境利润无关的环境利得或者环境损失。

(2)环境的非财务信息

关于企业环境的非财务信息,是指不以货币计量或者无法以货币计量的企业环境信息,主要可分为:

①企业的污染物和废弃物的排放情况。此类信息是企业环境利益相关者最为关心的内容。包括温室气体的排放和其他废气的排放,有毒物质对土地、水和空气的污染情况,非有毒的其他污染源的扩散,废弃物的产生和管理情况。

②自然资源的消耗情况。在这里不可再生环境资源的消耗最受关注。自然资源的消耗包括能源、水和土地的消耗总量和使用效率,生态的保护和培育,企业对环境规定的遵从情况等。

③企业的环境理念和态度。企业对环境的理念表白虽然很难判断真伪,但企业若能做出环保理念的说明和承诺,对企业的环境行为仍具有一定的自我约束作用,对外部环境利益相关者也具有某些信号显示作用。这一部分常见的披露内容包括企业的环境政策、价值观和原则的陈述;企业高管在企业年报中对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关于企业环境态度的报告;企业是否主动发起或参与环保活动;是否在企业内部推动环保新技术的应用,等等。

④企业的环境管理制度和方法。这部分主要是披露企业在组织机构中,是否设置专门的环境管理岗位或部门;是否制定了环境管理制度和环境事故应急方案;是否在内部实施了环境审计或环保项目。

⑤来自外部的对企业环境管理情况的佐证信息。这部分主要是通过外部权威的资料和证据,支持企业披露的环境信息的可靠性,包括企业是否通过了ISO14000系列标准验证,是否经历了外部第三方的环境审计,是否被政府环保部门查处或奖励,等等。

4.环境信息的硬披露与软披露

利益相关者在使用企业披露的环境信息时,首先面对的是企业披露信息的可信程度和全面程度问题。信息的可信度,显著影响着利益相关者的信息使用价值。Clarkson等(2008)将企业披露的环境信息分成“硬披露(Hard Disclosure)”和“软披露(Soft Disclosure)”两类。硬披露是指企业披露那些比较具体且易验证的环境信息。环境绩效比较差的企业,很难在硬披露方面模仿环境绩效好的企业。硬披露涉及的内容主要包括:(1)环境管理组织和制度;(2)环境信息审计与佐证;(3)环境绩效;(4)与环境有关的收支。软披露是企业披露比较空泛且难以验证的环境信息。这方面的信息,环境绩效好的企业和环境绩效差的企业,都可以大量披露,很难从这些信息上判断出企业的环境绩效优劣。软披露主要包括:(1)环境目标与环境战略;(2)环保标准与企业遵从情况;(3)企业自发的环保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