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研究脉络和存在问题

一、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研究脉络和存在问题

20世纪70年代欧美国家的企业觉察到环保的重要性,开始自愿披露环境信息,并引发了相关的研究。Ingram和Frazier(1980)发现企业环境信息披露与环境绩效存在弱相关。Wiseman(1982)构建了一个比较系统的环境信息披露水平测算方法。其后的重要文献如Blacconiere和Patten(1994)、Cormier等(1999)、Richardson等(2001)、Clarkson等(2008)、Magnan(2008)、Lyon等(2011)、Liao等(2014),大都围绕披露的动机、行为和后果这条主线展开研究,但得到的结论并不一致。国内学者从政治和媒体压力、行业特征、财务特征等角度对环境信息披露进行了研究。其中:耿建新和焦若静(2002)对上市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特点和问题进行了分析;沈洪涛等(2010)研究了再环保核查对上市公司披露行为的影响;肖华等(2013)探讨了制度压力的影响。但由于难以获得环境绩效数据,对于环境信息披露与环境绩效的关系这一基础性问题的直接研究在国内却不多见。

各研究基于不同的国家和时期,结论上的差异表明企业环境信息披露可能深受社会环境影响。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水平的测度方法的不同也影响了研究结论的稳健性。国内外相关研究虽开展多年,取得的共识却较少,还需要更多的实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