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信息披露的信号作用
2025年09月26日
第一节 环境信息披露的信号作用
企业的价值,在于未来现金流的贴现。投资者在评估一个污染型行业企业价值时,一个自然的关注点在于:在环保法规越来越严苛的趋势下,公司的现金流面临的风险有多大?在同等条件下,环境管理规范、环境绩效好的企业,更能适应环保法规的要求,面临的环保风险更小,更能获得投资者的青睐,资金成本就会更低。因此,环境绩效好的企业,有动力向外界展示自己的类型,将自己与环境绩效不好的企业区分开来。
环境信息披露本身也能提高企业价值。在环境绩效相同的情况下,披露的企业相对不披露的企业,可以向外界说明自己的环境绩效实际情况,或者为自己较差的环境绩效进行辩解,这些都可以降低信息不对称。当信息不对称程度高时,投资者感知的风险比较大,从而对企业的要价也比较高,最终提高了企业的资本成本,降低了企业的价值。
先前的文献对此也提供了相应的支持。Cormier等(2005)指出,企业主动进行环境披露的动机之一,就是获得利益相关者的支持,以及相应的资源。Cormier和Magnan(1999)遵循收益—成本分析框架,指出环境信息披露虽能为企业带来利益,但也产生成本。除了收集整理信息等直接成本外,环境信息披露还会产生间接成本:信息被竞争对手利用、受到环境保护团体压力以及可能因超标而被政府惩罚等。据此我们认为:企业在权衡收益和成本后决定各自的环境信息披露水平。而环境绩效不同的企业,其信息披露的边际成本显然是不同的。环境绩效差的企业,因某些方面的信息披露成本很高,会减少披露甚至不披露企业环境信息。这样环境信息披露便具有发送信号的功能。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投资者可以依据披露这一信号,判断企业类型,并决定采取高价增持或是低价抛售,形成对企业的奖励或惩罚。我们建立一个信号发送模型,分析企业主动进行环境信息披露的博弈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