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证研究设计

第四节 实证研究设计

1.指标测度

本章的环境披露水平指标参考Clarkson(2008)的环境信息披露评分表评分而得。该环境信息披露评分表有几个优点:首先,该环境信息披露指标体系主要基于全球报告倡议组织(Global Reporting Initiative,简称GRI)的标准,突出投资者和分析师非常看重的一些披露原则,指标设计更为合理。其次,该指标体系比较全面,能比较清楚地刻画出企业环境披露水平。而且,该指标体系将环境信息披露项目分成硬披露(第一到第四部分)和软披露(五到七部分)。这就有效克服了以往研究中财务信息权重过大的缺点。本章参照我国国情,对该表部分项目进行了修改,去掉了我国企业没有任何披露的项目。

我们选取了报告期年末的Tobin's Q作为企业的价值指标。先前一些研究也有使用股价的累计超常收益作为企业价值指标,本章用该指标进行了稳健性检验。

2.控制变量及检验模型

在考察环境披露与环境绩效的关系时,我们采用的控制变量包括:(1)企业的规模。企业规模越大,政府、媒体和外部利益相关者对其关注会越多,企业承受的监管压力也越大,企业会提高自愿信息披露水平。(2)经济绩效。企业的经济绩效越好,可能越有能力进行环保并提高环境披露水平,这里我们使用资产投资回报率和营业收入增长率作为经济绩效指标。(3)负债水平。对于重污染企业,如果环境绩效太差,可能面临罚款、停产整顿甚至被强制关闭的风险。考虑到这一点,银行在办理重污染企业的贷款申请时,常会考察企业的环境绩效。重污染企业为获得贷款,常会提高环境披露以打消银行的顾虑。因此资产负债率会影响企业的环境披露水平。经济绩效、负债水平和企业规模也对企业价值影响较大,因此在考察环境披露的价值相关性时也作为控制变量。

不同时期的环境披露具有很大程度上的不可比性,因此本章只采用2008年单个年度的横截面回归,以避免不同年度样本分布不同以及异方差的问题。由于本章只考察了化工行业,因此行业差异等方面可以不用考虑。最终本章采用以下检验模型:

3.变量含义

检验模型中各个变量的定义和计算方法见表13-1。

表13-1 变量描述表

4.研究样本和数据来源

本章选取2008年度只在中国A股挂牌交易所有的化工行业的上市公司,并删除ST类公司,共得到145个公司样本。环境披露水平和环境绩效的相关资料来自企业的年报和网站,企业价值变量和控制变量的相关数据资料来自万德数据库。

5.统计性描述和变量之间的相关性

相关的描述性统计见表13-2。全部环境披露最大值达到16分,平均为4.7分;硬披露最大值为13分,平均为3.1分;软披露最大值为7分,平均为1.59分。全部环境披露和硬披露的分值披露得分数值分布比较分散,软披露得分数值分布相对比较集中。从中可知,作为重污染型企业,化工类上市公司即使不详细披露具体的环境绩效指标,也会在环保的原则、信念等方面进行表述。这种情况下若使用内容分析法,结果必将产生较大偏差。在价值指标方面,Q值的分布比较集中,而CAR值的分布比较分散,两者恰好可以对照着进行稳健性检验。

表13-2 样本数据的描述性统计

表13-3报告了变量之间的相关性检验。环境披露的ED、HED、SED三个指标,都与SIZE、LEV等显著正相关,表明规模大、负债率高的企业,环境披露水平较高。Q与ED、SED指标之间不显著相关,但与HED表现出一定的负相关;CAR则是与ED、SED指标之间表现出一定的负相关,但与HED不显著相关。其他变量之间的关系也基本合理和直观。大企业的经营风险相对较小,资产负债率更高一些。总资产回报率高的企业,容易获得银行的贷款,资产负债率更高一些。总资产回报率高的企业,企业的价值更大。大企业的Q值比较低,一般认为是大企业成长性比较差的缘故。解释变量与控制变量之间的共线性在容忍的范围内,可以直接放入模型进行回归分析。

表13-3 变量相关性检验表

注:**和*分别表示在0.05水平(双侧)和0.1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在进行相关性检验和回归时,除哑变量外,其他变量数据都进行了标准化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