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1 专家评价的标准

2.2.1 专家评价的标准

专家评价方式常见于专业教师对学习者翻译作业的批改、翻译考试、语言专家对机器译文的评估等方面。专家评价一般也要先制定相应的译文质量评价标准。专家依据标准,通过对原文和译文的解读和分析进而对翻译的质量给予一个评判。

一、评分标准

专家评价译文优劣的评分标准有很多版本,例如表2-1是我国英语八级翻译考试的评分标准。该标准中译文质量分为5档次,每一档有两个分数,共10个分级。评分标准对每一档的得分和译文质量情况进行了描述性的规定说明,作为专家打分的依据。

表2-1 英语八级翻译考试评分标准

alt

评分标准不仅适用于评价学习者的翻译质量,在机器翻译系统研发中,人工评测也被视作评判系统译文最准确的、最可靠的评判结果。上世纪60年代,在机器翻译研究的初级阶段,就面临对机器翻译质量的评估问题。1964年,美国语言自动处理咨询委员会(Automatic Language Processing Advisory Committee,ALPAC)为调查俄英机器翻译的质量,组织语言专家对机器译文进行了全面评价。评价的指标包括两个角度,一是译文的忠实度(fidelity),共设置了9个档次,二是译文的可理解度(intelligibility),分为10个级别。经过全面评估后,机器翻译的研究陷入了低谷。我国的机器翻译研究也在持续进行,我们找到了我国863机器翻译评测中的人工评分标准。标准从忠实度和流利度方向对人工评测机器译文质量进行了指导。标准中忠实度和流利度各包括6个等级,即0-5级。具体打分时也允许评价结果加带一位小数,这样实际执行时并不只有6级的质量标准。忠实度和流利度的评分标准如表2-2和表2-3所示:

表2-2 人工评测机器译文的忠实度得分标准

alt

表2-3 人工评测机器译文的流利度得分标准

alt

从各种翻译质量评判标准中可以看出,评测译文质量是一项主观性很强的工作。通过评价者将译文的质量进行了量化,最终形成一个分值来体现。

二、诊断性评价的标准

诊断性评价目前在语言教学中有较多的应用,能够细致地解析学生翻译中的各种问题、标注可能产生错误的原因,甚至给予进一步修改的建议等。下面以我们之前对外语学习者的翻译作业进行的质量诊断的评价标准为例,说明诊断性评价标准的制定方法(王金铨,2008;江进林,2010)。本评价标准分为语言形式和语义两个独立层面的评价,包括英汉和汉英两个翻译方向。

(一)英语语言形式评分标准

汉译英中,英语语言形式评分分成语言准确性和语言恰当性两个部分进行。语言准确性按照译文中出现的错误数目来评定。准确性的错误等级参照了CLEC中国英语学习者语料库的标准(基于一百多万词的中国学生英语言语失误标注标准,详见:http://www.clal.org.cn/Achievement/Achievement1.htm),基本上是按照句子、短语、词的层级进行划分的,区分了严重错误、一般错误和轻微错误三种。每个严重错误的分值与两个一般错误的分值相当,每个一般错误与两个轻微错误相当。严重错误主要为结构性错误,包括破裂句(sentence fragment)、垂悬修饰语(dangling modifier)、并列结构错误(faulty parallelism)、主要句子成分缺失或多余(syntactic deficiency/redundancy)等。一般错误主要为一般性语法错误,包括连写句(run-on sentence)、时态错误、一致性错误、语态错误、词类混淆、语序错误、搭配错误、标点符号错误等。轻微错误主要为一般性词汇误用,包括用词错误(介词、代词、冠词)、拼写错误等。语言恰当性评分按照译文中出现的语言不符合规范(包括用词地道性、中国式英语)的数量评定,语言恰当性错误算作轻微错误,两个恰当性错误相当于一个一般错误。形式评分时不考虑语义方面的错误,完全依据语言形式的准确性和恰当性评分。最终汉译英的形式评分标准如表2-4:

表2-4 汉译英语言形式评分标准

alt

alt

在实际试评中,我们发现有一些句子存在句子主要成分缺失或多余的错误,虽然这属于短语层面,甚至词汇层面的问题,但是这种错误严重影响了句子的完整性,给句子形式带来了不可弥补的缺陷,因此也将此类错误归为严重错误。在一般性错误中,虽然连写句(run-on sentence)也属于句子层级的错误,但是从严重性上来说要弱于第一类错误,因此把它归为一般错误。以下面学生的汉译英译作为例说明评分的具体实施过程:

原文:入学后的新鲜感消失后,信也渐渐少了,不会再把饭盒磕掉一块瓷之类的事告诉父母了。

学生译文:After the fresh feelings disappear, letters we write is less than before, and we never tell our parents the little things.

该译句中有一个主谓一致性错误(letters和is)和一个搭配错误(letters和less),为两个一般性错误,合并为一个严重错误。根据评分标准,本句译文语言形式上可以得4分。

(二)汉语语言形式的评分标准

在英汉译文评分时,由于汉语是学生的母语,汉语的形式评分和英文的相比略有改动,从语法性、地道性和风格切合度三个方面对汉语译文的形式进行评分,分为5个等级,并调整了各方面的权重,最终语法性的权重占40%,地道性和风格切合度占60%。整体译文的评分标准体系如图2-1所示:

alt

图2-1 学生英译汉评分标准体系

其中英译汉形式评分具体标准如表2-5所列:

表2-5 英译汉语言形式评分标准

alt

alt

下面也以一个具体实例说明英译汉评分标准的实施:

原文:From the top of the mountain, sloping for several acres across folds and valleys were rivers of daffodils in radiant bloom.

学生译文:浑浊的浅黄色河水灌溉着从山顶往下数英亩的山窝与山谷。

评分过程:

(1)评判语法性。译文成分齐全,也没有明显的用词错误,语法性等级为5。

(2)评判地道性和风格切合度。首先判断地道性:译文比较流利,地道性评为4分;接着判断切合度:由于原文表达生动、优美,而译文表达直白,措辞毫无美感,不太符合原文风格,因而地道性和切合度调整为2分。

综合起来,本句英译汉译文的形式得分为3分。

(三)汉英译文语义评价的标准

语义层面的诊断评价没有语言形式评价那么容易地罗列出评分的细则,往往给出的是译文一般性特征的描述,如语义表达是否充分准确,以及准确程度的描述。实际评分中为便于操作,我们通过检查译文主要语义点的翻译情况来实施语义方向的评价。

语义评价标准以句子为单位设置。汉译英译文根据汉语的语义点划分评分点,而英译汉根据英文的翻译单位确定具体评分标准。侧重点不同的原因主要是考虑到学生对汉语和英语的熟悉程度不同,而且汉语和英语的语言特点不同,汉语比较注重语义的表达而语法形式不严格,英语的语法则比较规范。

汉语原文中语义点是与句意密切相关的语义成分,这些语言片段承载了句子主要的语义。语义点可以是词,也可以是短语。考虑到在每个句中,不同的词或短语所承载的语义内容分量不同,在评分时邀请了在语言测试和翻译教学方面有着较高水平的专家来一起对句子的语义内容进行划分,并根据语义点的具体情况设置分值。人工划定的语义点为评价译文核心内容提供了关键词汇或短语的知识库。举一个具体的例子说明语义点的划分和评分标准的制定。

汉译英原文如下:

(入学后的新鲜感消失后),(也渐渐少了),(不会再把饭盒磕掉一块瓷之类的事告诉父母了)。

该句由3个子句组成,我们将每个有着完整内容的子句视为一个语义单位,共包含3个语义单位,用括号分开。这3个子句包括连贯的不同的含义,因此评分时给每个语义单位相等的分值。在每个语义单位中又划出若干主要语义点(括号中的划线部分),译出这些语义点则该语义内容至少得到及格分,只译出部分则得分减半,译出主要语义点以外的语义内容则酌情加分,直至该语义单位的满分值为止。进行语义评改时不考虑语言形式错误,以防止语义分和形式分不具区分度。最终制定的对此译文的评分细则如表2-6:

表2-6 汉译英译文的语义评分标准

alt

根据上面的语义评分标准,如果有如下的汉英译文:

After the fresh feelings disappear, letters we write is less than before, and we never tell our parents the little things.

评分过程:

该学生的第一个语义单位的翻译为:After the fresh feelings | disappear,“新鲜感”得满分的译文为:the sense of novelty,the sense of curiosity,feel curious,the feeling of being a new comer to the school等;得到半分的译文为:the sense of freshness, the feeling of freshness/excitement, fresh feeling, freshness。学生译出了“the sense of freshness”,可以得半分。除这两个重要语义点之外,其余由评分员自由把握。第二个语义单位“也渐渐少了”,翻译出“信”和“少了”则可以得及格分。这里的“少了”实际上是与以前相比少了,有比较的含义在其中,如果仅仅译为“little”或“few”只能得半分。该学生译文为“letters we write is less than before”,主要的语义点都已经译出,但是漏译了“渐渐”,该语义单位可以得80%的分。译文中的形式错误在语义评分时不扣分。第三个语义单位是“不会再把饭盒磕掉一块瓷之类的事|告诉父母了”,该学生的译作为“and we never tell our parents the little things”。“不会再”可以译为“no longer, never, stop, would not, any more, will not, won't”;“之类的事”可以译为“trifles, trivial things/matters, something trivial, little things”;“告诉父母”“tell (my/our) parents, tell them”。根据评分标准,该译文译出了第三个语义单位的所有主要语义点,应得及格分。最终该句译文的得分为各个语义单位得分的和。如果语义满分为10分的话,本句可得7分。

(四)英汉译文的语义评分标准

英译汉的语义点划分是根据英文原文的翻译单位确定,划分目的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拟合译者在翻译中的操作单位,对译文进行更准确的穷尽性评价,因此语义点的划分以翻译单位为基准。下面介绍英文翻译单位的概念及其划分方法。

(1)翻译单位的概念

翻译研究中,翻译单位的划分主要有三种视角:一是语言形式的视角,它追求源语和译语在语言单位上的对等。二是语义单位的视角,这种视角下的翻译单位可以是简单或复合的语言单位,语言形式上可以涵盖从语素到话语的各个层次。三是语篇–功能分析的视角,该视角使用语篇的结构单位(如小句、语段、语篇)和语篇分析概念(如主/述位理论)来探讨翻译单位。

Teubert(2004)将语义单位和翻译单位联系起来,他认为语义单位通常是单词(也称节点、关键词)与上下文词汇组合而成的、具有唯一意义的单位,是语言中“真正的词汇”(true vocabulary)。翻译单位是“翻译中最小的单义性单位”(the smallest monosemous unit),在译语中只有一个等价单位(translation equivalent)或多个同义的等价单位,否则必须与邻近词汇组合,直到组合单位只有一种意义。在实践中,译者很少逐词进行翻译,往往是将翻译单位作为一个整体来译。Wang(2007)也提出了判断翻译单位的三个原则:完整原则(complete principle)、单义原则(monosemous principle)和最小原则(minimal principle)。完整原则指翻译单位在源语中具有完整的意义,其等价单位在译语中也表达完整的意义。单义原则指翻译单位只有一个等价单位或多个同义的等价单位。最小原则指翻译单位包含的内容应该尽可能少。此外,翻译单位同时也是句法单位,符合搭配规则,比如动词可以和名词搭配,副词不行。这些原则大大提高了翻译单位的可操作性。在实践中,翻译单位的确定需要借助平行语料库。语料中源语和译语稳定共现的、符合句法结构的多词单位,比如“形容词+名词”“名词+名词”等,通常被提取出来作为候选翻译单位,最后一般还要经过人工检验、修正才能确定翻译单位及其等价单位(Wang,2007;Kondo,2007;Chang et al.,2005)。

(2)翻译单位的划分

英文原文中翻译单位是由语言专家来划分的,划分的基本思想是:

第一,将原文中常见的“形容词+名词”“名词+名词”“动词+名词”“动词+介词”等多词单位划分出来,遵循最小原则提取候选翻译单位。

第二,根据单义性和完整性原则人工确定翻译单位。

第三,为方便人工评分,再根据区分度对翻译单位和剩下的单词进行适当的拆分或合并,直到穷尽性地划分原文。例如,下面的英文句子中翻译单位的划分情况:

原文:We walked along a path that was thick with old pine needles.

首先在句中划分出三个最小的多词单位:“walked along”(动词+介词)、“thick with”(形容词+介词)、“pine needles”(名词+名词);“a path”未构成语法结构,不是多词单位。三个多词单位都具有单一、完整的意义,因而确定为翻译单位。剩下的“we”“a path”“that was”“old”包含的语义信息很少,区分度很低,与邻近的单位合并。合并后的“We walked along a path”“that was thick with”“old pine needles”定为翻译单位。

确定了语义评分单位后,再制定英译汉句子的评分细则,比如下面英文原文的语义点划分为:

(From the top of the mountain), (sloping for several acres) (across folds and valleys) (were rivers of daffodils) (in radiant bloom).

针对该句英汉译文的语义评分标准如表2-7:

表2-7 英译汉译文的语义评分标准

alt

针对如下学生译文的语义评价:

浑浊的浅黄色河水灌溉着从山顶往下数英亩的山窝与山谷。

该译文将第一个语义单位from the top of the mountain译为“从山顶往下”,与上表中的满分译文对应;第二个语义单位sloping for several acres的译文为“数英亩的”,漏译了sloping,符合上表中的半对译文;第三个单位across folds and valleys的译文为“山窝与山谷”,folds译为“山窝”错误,valleys译为“山谷”正确,符合上表中的半对译文;were rivers of daffodils在译文中没有对应物,因而为错;in radiant bloom也没有对应译文,不得分。该句各翻译单位译文的得分累计即为该句的语义得分。

通过我们实施的对学生英汉和汉英译文诊断性评价的标准可以看出,诊断性评价标准的制定和具体的应用密切相关,需要专家的指导和大量的时间分析讨论。这种评价标准虽然非常具体,但往往应用范围很有限,标准的可重用性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