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 语篇级的质量评价

8.1 语篇级的质量评价

语言学中,语篇(discourse)是句子的上一级单位,是语言实际使用的单位,是由一系列连续的语段或句子所构成的整体。在本书前部分涉及的翻译评价中,绝大多数都是基于句子一级进行的,和实际语言应用是有些脱节的。上升到语篇级的译文质量评价,将涉及与语篇质量有关的更加复杂的因素和抽象内容。语言不止于词汇和独立的句子,还要谋句成章,才能形成更完整的意义。语篇要研究的正是文档级的结构和意义,也就是发生在多个句子之间的连贯(coherence)等语言现象,例如共指(co-reference)、语法结构的省略(ellipsis)等很多现象。语篇的连贯性问题和语篇结构密切相关,不是简单地将句子拼凑在一起就能成为一篇可被理解的文章。连贯性强调的是文章各部分意义的关系,它们之间是否具有一致性。意义连贯的内容才能形成一篇文章。语言的复杂性更多体现在语篇一级。

语言学中语篇分析(discourse analysis)涉及非常多的研究内容。连贯性问题就包括多种情况,一是指代问题,即文中的代词和其指代的名词或短语的关系;二是基于实体的连贯性,一段内容不能频繁地在实体间切换,往往有重点关注的核心实体,并围绕该实体展开论述。目前语篇级的研究问题主要有:主题提取(topic extraction)、指代消解(co-reference resolution)等。主题是语篇层面的一个问题,语篇中的歧义往往需要从语篇整体才能消解。比如,英文单词“bank”,在一个金融有关的话题中,其含义是“银行”的概率要远远高于“河岸”。这就是话题提取的意义。

代词指代是一个在机器翻译、信息提取、自动文摘、人机对话、作文自动评分(automatic essay grading)、自动语言生成(natural language generation)等应用中都十分重要的问题。通过下面一段文字的英汉翻译,可以说明代词在语篇翻译中的重要性,也能说明机器翻译中消解代词指代歧义的复杂性和困难性:

英文原文:

perhaps you remember-Joan Baez the pop singer and pacifist from America, who came and sang at concerts there last year. Mostly she travelled around in an armoured personnel carrier, but one day she took a walk outside. In front of a bakery reduced to ruins, she saw a man playing the cello there for the 22nd day hitherto, grieving with his music over the bombardment victims, including his own brother. She listened to him playing adagio, bemoaning the ghastly deaths and rejoicing over the miraculous survivals. Finally, she knelt down beside the cellist and the two ended up in a close embrace, weeping.

"All day long, I was seized by a swoon of soundless sorrow," wrote the singer later. "I wouldn't have regretted it even if I'd died that very day!" Reading those printed words, I felt tears welling up in my eyes and music ringing in my ears-an image of the ruins, witness to the dignity of Man.

汉语译文:

音乐会/n 的/u 地点/n ,/w 就/d 在/p 波斯尼亚/ns 首都/n 萨拉热窝/ns 市内/s 。/w 就/d 在/p 这/r 古城/n ,/w 还/d 记/v 得/u 美国/ns 反/v 战/vg 民/ng 歌手/n 琼拜丝/nr 吗/y ?/w 去年/t ,/w 她/r 到/v 这里/r 演唱/v ,/w 出入/v 坐/v 装甲车/n ,/w 一/m 天/q ,/w 她/r 步/q 行/ng 时/ng 看到/v 有/v 个/q 人/n 在/p 一/m 间/q 面包房/n 瓦砾/n 前/f 拉/v 大提琴/n ,/w 已经/d 二十二/m 天/q 了/y ,/w 哀悼/v 死/v 于/p 炮轰/v 中/f 的/u 人/n ,/w 包括/v 他/r 兄长/n 。/w 他/r 演奏/v 慢/a 板/ng 乐章/n ,/w 哀悼/v 死亡/v 的/u 疯狂/a ,/w 祝/v 颂/vg 幸存者/n 奇迹/n 似的/u 命运/n 。/w 琼拜丝/nr 跪/v 在/p 他/r 身旁/s ,/w 两/m 人/n 最后/f 相/d 拥/v 而/c 泣/vg 。/w

她/r 写/v 道/q :/w“/w 那/r 一/m 整/m 天/q 我/r 都/d 晕/v 眩/vg 在/p 哀伤/an 的/u 静谧/an 中/f ,/w 纵使/c 我/r 在/p 那天/r 死/v 了/y ,/w 也/d 都/d 不/d 会/v 遗憾/an !/w”/w

我/r 读/v 的/u 是/v 平面/n 文字/n ,/w 充盈/v 满/a 耳/n 的/u 却/d 是/v 泪水/n 和/c 音乐/n ——/w 废墟/n 里/f 散发/v 人性/n 尊严/n 的/u 泪水/n 和/c 音乐/n !/w

篇章中前面已经提及了名字Joan Baez,下文就采用了代词来简洁地表示这个实体。中英文代词都有性别的不同(he-他、she-她、it-它),翻译时要根据前文才能确定代词指代的是什么。更复杂的情形是,如果有多个人,代词的指代不能混淆了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