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掩卷吾心足,开卷吾乃忧”
2025年09月26日
“掩卷吾心足,开卷吾乃忧”
吴宓喜欢读书,更喜欢摘录名言警句,一方面是为了积累资料,另一方面在先贤的精神中亦得到一种鼓励。在《余生随笔》里,他专门抄录了清代“性灵说”大诗人袁枚的几首关于读书的诗,足见他对这些诗的喜欢。他说:“平日为学,惟苦读书过少,而读书常苦无时。迨年略长,佳书充满吾前。益以西文典籍,分门别类,浩瀚数倍往昔,乃更穷于因应。同人嗜学者,当悉此中艰难。昔读袁子才诗,见其论读书诸诗,喜其意之有合,辄录出之。”诗云:
掩卷吾心足,开卷吾乃忧。
卷长白日短,如蚁观山邱。
秉烛达夜旦,读十记一不?
更愁千载后,书多将何休?
吾欲为神仙,向天乞春秋。
不愿玉液餐,不愿蓬莱游。
人间有字处,读尽吾所求。
见书如见色,未见心已动。
只恐横陈多,后庭旷者众。
所以某日观,手目识其脑。
能着几屐,此意亦苦恼。
一日不读书,如作负心事。
一书读未竟,如闻大军至。
妻子咸我嗤,名传亦难恃。
何如萧梁恭,歌舞日欢喜。
余噤不能答,推书行复起。
似乎未死前,我法当如是。
有所为而然,俱真非好耳。
书堆至万卷,岂无三千斤。
如何藏之腹,重与凡人均。
我见书中人,与今不相似。
我醉还问书,毕竟何人是。
这三首诗,表现出袁枚注重抒发性灵、独立不羁的个性,他甘愿与书为伴,既不愿追求“玉液餐”的豪富生活,也不愿“蓬莱游”,只求读尽人间有字处。吴宓从这些诗中找到了精神上的知音,他“喜其意之有合”,足见他自觉追踪先贤的品行。抄录此诗时他正在清华读书,可见,他已将自己的毕生兴趣与读书联结在一起,其后几十年光阴,他正是在这样“掩卷吾心足,开卷吾乃忧”“秉烛达夜旦,读十记一不”中度过。
不久,他也用“读书”为题,写了一首诗,抒发读书的苦乐之情:
检点芸编乐意舒,此中风趣胜华胥。
可能边腹储经史,忍使曹仓贮蠹鱼?
对久青灯心识味,披残黄卷意常虚。
劳劳终岁知何事?三百余朝尽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