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衡》之融化新知

六、《学衡》之融化新知

学衡派与复古派、守旧派最大的不同在于:前者在精通国学的同时,由于长期在海外留学,熟悉西方文化、西方文学,并热衷于借鉴和引介。他们将西方的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识融入中国文化之中,为建设中华民族新文化而努力。

他们不遗余力地介绍古希腊罗马文化。《学衡》发表的有关希腊文化的译著有17种(篇),包括吴宓最爱读的《柏拉图语录》(景昌极、郭斌和译),向达、夏崇璞合译的《亚里士多德伦理学》,汤用彤译《亚里士多德哲学大纲》《希腊之宗教》,吴宓译《希腊对于世界将来之价值》《希腊文学史》,这都是开风气之先之作。

他们精选西方作家作品加以引进。介绍的作家有莎士比亚、但丁、歌德、兰姆、雨果、安诺德、爱伦坡、拜伦、雪莱、罗色蒂、济慈、萨克雷、伏尔泰等文学泰斗。1928年9月的第65期,还登出《1928年西洋文学名人纪念汇编》,以专栏形式,集中地介绍这一年去世的名作家或名作家生辰纪念,如英国小说家哈代、西班牙小说家易班乃士逝世,挪威剧作家易卜生、英国诗人罗色蒂、俄国文豪托尔斯泰诞生百年纪念等。

吴宓写出了《诗学总论》《希腊文学史》《但丁神曲通论》(译)、《论安诺德之诗》《论罗色蒂女士之诗》等重要著作。为满足青年人学习西方文学的渴求,吴宓先后发表了《西洋文学精要书目》《西洋文学入门必读书》等。后者共15卷60种,包括《世界文学史》《各国文学史》《希腊文学名著》《罗马文学名著》《中世纪文学名著》,以及英、德、法、俄、美、西等国文学名著。

《学衡》特别注意比较文化与比较文学的研究。吴宓将苏格拉底与孔子作比较。《学衡》创刊号将二人的画像并列,第48期《苏格拉底像赞》中明确地把二人相提并论,中有“东圣西圣,此理此心,师表万稷,一体同尊”之句。至于《学衡》特别是吴宓在比较文学研究方面的业绩,下面有专文详加介绍,这里不再赘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