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出土遗物
上水岙窑址出土遗物目前尚未展开全面整理,因此暂时还无法按照各窑出土情况来一一分开描述。整体来看,这批出土遗物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鲜明特色:
一是种类丰富,型式多样。既发现有各式碗、盘、杯、盏、盏托、盒、罐、执壶、钵、香薰、瓶、套盒、水盂、枕、洗、砚台、五管灯、唾盂等青瓷产品(图042),也出土有各类匣钵、垫圈、复合型垫具等烧窑用具(图043)。
二是造型别致,少数罕见。发现有青瓷花口尊和镂雕凤纹、龙纹香薰等以往越窑考古中少见的器形,十分难得。
三是装饰繁复,里外施工。制作与装饰时集多种工艺于一身,刻划花、浅浮雕、镂雕、堆塑等工艺大量采用或综合运用,从而使器物呈现出多层次的立体浮雕效果。
四是纹样精美,形象逼真。既有莲瓣、牡丹、荷叶、莲蓬、云草等植物花卉和海波纹样,也有凤、龙、摩羯、雀、鸳鸯、鹦鹉、鹤、鱼等动物纹样。部分纹样异域风情相当浓郁,不排除有外销的可能。

图042 上 水岙窑 址部 分出土 器物。1.碗2.迭盒3.器盖4.水 盂5.盒盖6.高 足杯 附匣钵7.罐 盖8.鱼形 器9.盒身10.尊11.盖罐12.执壶

图043 上水岙窑址部分出土窑具
五是文字多见,难能可贵。器物上大量刻划文字,既见有“大”“内”“千”“十”“周置”“大吉”“曾州”“上清”“上水”〔23〕 等形式简练、含义明了的文字,也见有“弟子曾……”“……申日……下庙”“官”“官上水”〔24〕等内涵丰富、引人遐想的文句。从字面意思看,刻有“官”“官上水”等字款的器物,可能属于当时官府在上水岙窑址定点烧制的产品;刻有“弟子曾……”“……申日……下庙”“上清”等字款的器物,不排除为当时信徒定制或寺观直接定制产品的可能。
六是成型复杂,工艺精湛。除碗、盘、钵等一次成型外,也大量采用分段制作、釉黏结成型,如尊、撇足盒、盏托、香薰等器物就是分段制作后,再通过釉黏结成型。
综上所述,上水岙窑址的发现,为研究北宋中期越窑的窑炉结构、布局和建造技术等都提供了新的案例。特别是出土的青瓷产品,大多制作精美,胎质、釉色均属上乘,透雕、刻划花工艺精湛,代表了其所处时代的越窑工艺水平和东钱湖窑场的最高水平。出土的少数器物,与上林湖地区刻有“官样”字款的产品类似,个别器物如青瓷花口尊填补了目前所见越窑窑址出土青瓷产品类型的空白。此外,刻划花碗、盘、钵、执壶等器物与海外遗址及沉船发现的同类产品相似,对于研究10 世纪晚期到北宋中期东钱湖窑场的产品外销,以及我国古代海外交通史、陶瓷贸易史,尤其是宁波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具有重要价值。〔25〕 有鉴于此,2016 年12 月,浙江省考古学会评定上水岙窑址为当年度“浙江考古重要发现”。
目前,上水岙窑址一号窑炉已原址填埋保护,二号窑炉则拟建设小型现场展示馆,予以原址揭露展示。建成后,这里将成为宁波地区首座室内青瓷窑址展示馆,相信也将成为经济建设与文物保护互利共赢的又一生动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