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提要
2025年10月14日
中文提要
在世界瓷器发展史上,中国瓷器的地位与作用毋庸置疑;在中国瓷器发展史上,越窑青瓷的地位与作用同样不言而喻。创烧于东汉时期、停烧于南宋早期的越窑青瓷,在持续1000 多年的漫长岁月里,不断开拓进取,不时推陈出新,逐步形成了以今天浙江的上虞曹娥江中游、慈溪上林湖和宁波东钱湖为主要产区,囊括周边诸多青瓷窑场的偌大瓷业系统。历史上越窑生产的各种“类玉”“类冰”“千峰翠色”的青瓷产品,既曾通行于大江南北、长城内外,也曾畅销往亚非两洲、海外各地,收获了诸多的赏识与赞誉。
作为越窑青瓷主要产区之一的东钱湖窑场,相继经历了东汉晚期的初创、六朝时期的低谷、隋至唐代早期的间断、唐代中晚期的复苏、五代时期的发展、北宋早中期的兴盛、北宋晚期的衰落和南宋早期的停烧等不同发展阶段。窑场的分布范围,以今宁波市的东钱湖湖区周围及鄞州区东吴镇一带为中心,以鄞州区五乡镇至北仑区小港街道一带和奉化区西坞街道白杜村至尚田镇一带为两翼。烧制的青瓷产品,以民用瓷和外销瓷为主,兼烧进贡瓷和定制瓷。这些风韵别具、异彩纷呈的青瓷产品,同样曾经畅销于国内海外,在中国瓷器发展史、越窑青瓷发展史和“海上丝绸之路”发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时至今日依然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
本书以考古发现为主干,以历史文献为辅佐,共分“越窑青瓷名飞扬”“钱湖周边多窑场”“形似龙卧青山藏”“风韵别具堪玩赏”“河海交汇输四方”“世代传承永流芳”六章,通过雅俗共赏、图文并茂的方式,相对系统地介绍了东钱湖窑场的方方面面。著述之目标,既有专题研究之考量,也有文化普及之期待,更寄望能够借此推动今后东钱湖青瓷文化的考古与研究、保护与展示、传承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