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谷期产品

第二节 低谷期产品

越窑青瓷创烧之初,主要供应日常用度,因此力求简洁实用。三国东吴至西晋时期,随着厚葬之风的盛行,瓷器逐渐取代陶器成为陪葬用物,在这一时期的墓葬和窑址等遗存中都发现了大量或装饰华丽、或造型繁复、或仿生而微的五联罐、堆塑罐、猪圈、井栏、灶台、庭院等不同类别的随葬明器,越窑青瓷也自此进入了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高峰。但这时的东钱湖窑场,尚未走出创烧之后的初级阶段,与同时期的上虞曹娥江中游甚至上林湖都不能比肩而论。

东晋以降,随着厚葬之风衰退,明器需求低落,兼之周边及南北各地窑口的纷纷兴起并参与市场竞争,导致越窑瓷业生产一度处于历史低谷,窑场数量、产品种类明显减少,产品质量有所下降,器物风格重趋实用。这些都反映出不同时期社会风尚的变化。这一时期的东钱湖窑场依旧处于低谷阶段,迄今发现的东晋至南朝时期窑址屈指可数,隋至唐代早期的窑址则至今不曾找到,推测彼时东钱湖窑场的瓷业生产可能处于间断或停滞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