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其他形式展示

五、其他形式展示

(一)公众考古活动

图210 郭童岙窑址公众考古活动(张华琴、李永宁供图)

2007 年6 月10 日,第二个中国“文化遗产日”(现为“文化与自然遗产日”)期间,经前期考古知识竞赛层层选拔而出的10 名市民与《宁波晚报》、《东南商报》、宁波电视台等媒体记者身着统一服装,来到郭童岙窑址考古工地,在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专家的指导下,亲历考古现场,亲自参与发掘,体验野外艰辛,感受发现快乐(图210)。活动为期一天,并作了全程记录。〔12〕

(二)考古知识讲座

历年来,本书作者王结华曾多次应邀为各大高校、社会各界及海外学者作专题考古讲座,其中不乏讲解、宣传有关东钱湖越窑青瓷文化之内容(图211);本书另一作者罗鹏曾应邀在2016 年度“浙江考古重要发现”公众分享会、2017 年“中国(宁波)青瓷艺术论坛”上作上水岙窑址专题演讲(图212);其他一些专家学者也曾作过与东钱湖越窑青瓷文化相关的演讲,在此不一一列举。

(三)专题新闻通报

2007 年12 月13 日、2016 年12 月22 日,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与东钱湖旅游度假区管理委员会分别联合召开过郭童岙窑址考古和上水岙窑址考古两场专题新闻发布(通报)会(图213、图214),不仅在国内外引起了积极反响,让更多的热心人士得以参与到文物保护中来,也大大提升了东钱湖的文化品牌和对外影响。

总之,通过以上不同形式、不同手段的措施,一批重要的考古遗存得到了及时、妥善的保护与展示,逐渐成为东钱湖这座风水宝地的又一魅力代表。但同时我们也需看到,关于东钱湖地区越窑青瓷窑址的保护管理与展示宣传,仍然存在诸多的问题与不足,主要表现在:

一是文物保护管理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仍然且将长期存在。在东钱湖湖畔及其周边的工程建设依旧如火如荼的今天,如何正确处理好文物保护展示与区域经济开发的关系,仍将是一个长期且复杂的社会命题。

二是一些重要的青瓷文化遗存如上水岙窑址等至今没有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或文物保护点,尚未被正式纳入法制化的保护轨道,有待我们今后进一步努力争取。

图211 本书作者王结华应邀为海内外人士作讲座(张华琴供图)

图212 本书作者罗鹏应邀在2017年『中国(宁波)青瓷艺术论坛』上作专题演讲(邱吉瑜供图)

图213 郭童岙窑址考古成果新闻发布会(张华琴供图)

图214 记者采访上水岙窑址考古(陈晓旻供图)

三是东钱湖地区越窑青瓷遗存的原址展示效果不够理想,出土青瓷文物的展示场所与展出次数不多。历史上曾经声名远播的东钱湖青瓷文化,目前却没有一座综合性或专门性的博物馆或陈列馆来布设长期、固定展览,放眼整个东钱湖地区也尚无一座合适的文化设施可以用来进行展示。像如此重要且不可再生的上水岙窑址,虽然现场展示馆已经初步建成,但场地实在太小且计划只对外有限开放,同时具体的陈列展示工作也迟迟不能推进、落实,从而极大地限制了其影响力的发挥。郭童岙窑址和上水岙窑址一号窑炉难得重现于世后,只是简单地原址填埋于地下,不再得见天日甚至再遭破坏。反过来看一下同属越窑青瓷三大生产中心的上林湖,不仅获批挂牌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还不吝投入实施了大规模环境整治,建设了上林湖越窑博物馆(图215)和后司岙窑址、荷花芯窑址保护展示棚(图216)等保护展示设施,东钱湖与之相比无疑是相形见绌了。

四是关于东钱湖窑场的研究力度与东钱湖地区越窑青瓷文化的宣传力度远远不够,知者不多,特别是普通民众知晓率偏低,呈现出“行内热闹行外冷”的现象。

图215 上林湖越窑博物馆建设场景航拍(黄松松供图)

图216 荷花芯窑址保护展示棚(徐宏鸣供图)

五是除上水岙窑址外,东钱湖地区的其他越窑青瓷窑址多数仍埋藏于荒郊野外,难免遭受偷盗者与收藏者的觊觎、建设者与生产者的破坏和自然水土流失造成的损毁,其日常管理与安全保卫工作可谓责任如山、任重道远。

针对以上问题与不足,笔者在此特提出如下建议:

(一)统筹处理好文物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区域经济开发固然重要,文物保护管理同样重要。地方党委、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要切实增强对历史的敬畏之心,全面树立保护文物也是政绩的科学理念,贯彻执行“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不断加大文物保护力度,稳步推进文物合理适度利用,使文物保护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众。除进一步强化对已知文物资源的保护管理外,在今后工作中还要严格执行土地划拨出让“考古前置”的规定,提前申请开展考古调查、勘探、发掘工作,避免尚不可知的地下文物资源遭受不必要的人为破坏,同时也可为工程建设赢得时间,以免在施工过程中发现地下文物而导致工程延期甚至停工、取缔等现象的发生。

就文物考古工作者自身而言,要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浙江省文物保护管理条例》《宁波市文物保护管理条例》等为法律武器,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和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见》,以及《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指导意见》《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实施意见》《宁波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实施意见》等为政策武器,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系列讲话精神和关于文物工作的指示批示为理论武器,理直气壮地担负起文物保护的工作职责与历史使命。在具体工作中要注意掌握分寸和火候,正确处理好文物保护与工程建设的相互关系,争取达到“双赢”“共享”之效果。

(二)依法保护管理并组织开展资源普查

坚持保护优先,尽快将上水岙窑址等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或文物保护点,近阶段可考虑先行公布为东钱湖或宁波市本级的文物保护点,待时机合适时再逐步提升其保护级别,以正式纳入法制化的保护轨道。其他一些窑址也应尽快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或文物保护点,部分重要窑址应考虑提升其保护级别,由文物保护点升格为文物保护单位。

同时,继续组织开展东钱湖窑场和东钱湖区域越窑青瓷文化遗存的资源普查,争取早日基本摸清家底,为其今后的保护、管理、展示、利用提供准确、科学的依据。

(三)让社会共知共享文化遗产保护成果

改扩建上水岙窑址现场展示馆。可考虑将一号窑炉重新揭露出来,并将其上层腾空,改建为展示场地,与二号窑炉及其上层展示场地连为一体,同时提前策划、协调好后续的保护与长效管理工作,最终将其打造成为整体展示东钱湖青瓷文化的完全对外开放的公共场所。

关于上水岙窑址二号窑炉的具体保护与展示方式,2018 年7 月5 日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曾经专门组织召开过专家论证会。会议形成的正式纪要,对于上水岙窑址的保护与展示具有积极的参考价值,兹录如下:

上水岙窑址室内发掘与保护展示专家论证会会议纪要〔13〕

一、关于室内发掘

建议上水岙窑址二号窑炉堆积区保持现状,无须再作发掘;若发掘,可按平行于走廊位置布方发掘,以便参观。二号窑炉本体部分可待展陈设计方案或概念方案编制完成后再重新揭示。

二、关于窑址保护

1.建议东钱湖旅游度假区管理委员会社会事务管理局会同宁波市文物保护管理所,先行将上水岙窑址推荐为文物保护点,待时机成熟时再推荐为文物保护单位,并逐步提升其保护级别,从而纳入法制化的保护轨道。

2.可通过安装空调、根据建筑朝向开窗或增加新风系统、对展示馆顶棚玻璃做遮光处理等手段,尽可能保持展示馆内的恒温和空气的流通;可采取人工定期洒水或安装智能喷淋设施等手段,尽可能保持展示馆内的恒湿;二号窑炉两侧排水设施要做好,并定期除草,防止窑址因过于潮湿生杂草、青苔、霉菌等,同时避免植物根系对窑址造成破坏。

3.可考虑在窑址周围修建必要的隔离防护栏和游览栈道,以防窑址特别是窑炉本体遭踩踏破坏;展示馆出入口较多,需做好相关安保工作,安保监控信号需单独保存。

4.建议委托资质单位制定一套具体的检测标准和工作规程,并对二号窑炉遗迹进行定期监测,以确保其长久保存。

三、关于陈列展示

1.建议东钱湖旅游度假区管理委员会社会事务管理局尽快委托设计单位编制上水岙窑址展示馆陈列展示方案。

2.展示馆空间布局需作调整。建议将一楼现有玻璃隔墙全部去掉,仅设置必要的隔离防护栏即可;重新设计参观流线,以便近距离参观窑炉及堆积;展示形式力求精致新颖,融合高新科技,体现时代特征和地域特色。

3.二号窑炉的窑头和窑尾部分保存较好,可作原址展示;窑炉中段被挖断部分可作复原展示,局部复原窑炉完整结构,内置匣钵及瓷器成品,以直观、形象地展示烧窑场景;二号窑炉堆积区部分可考虑利用现有匣钵、瓷片等进行展示。

4.建议展示馆二楼的陈列展示以上水岙窑址为主题,适当延伸展示东钱湖窑场及越窑青瓷文化等内容。

四、关于开放管理

1.上水岙窑址展示馆开放管理的责任主体是政府。建议东钱湖旅游度假区管理委员会社会事务管理局尽快牵头组织并统筹协调好展示馆今后的开放管理工作,具体可采取委派或雇用人员负责日常开放管理、委托钱湖酒店承担场馆维护及安保事项、委托专业机构开展保护展示等管理模式。

2.展示馆正式建成后可暂时实行有限度开放,今后条件允许时可考虑全面免费开放。平时开放过程中无须配备专职讲解员,可采用多语言的智能讲解播放系统;中国—中东欧国家投资贸易博览会期间可考虑配置专业讲解员进行讲解。

若限于现实条件,无法全面、彻底改造提升上水岙窑址现场展示馆,亦可考虑另行主动选择发掘一处保存相对较好的窑址如上水窑岙窑址,但前提是要经过相关部门审核批准,由专业机构来实施发掘,并提前构想、设计好长久、妥善的保护、管理、利用、展示和开放等事宜,不可重蹈上水岙窑址和郭童岙窑址的覆辙。

当然,从更长远的眼光和更战略的视野出发,亦可考虑在条件成熟时利用现有场馆或另行建设综合性、专题性博物馆(陈列馆),以充分展示东钱湖包括越窑青瓷在内的悠久历史文化,让民众共知、社会共享文化遗产保护成果。

(四)提升区域文化软实力和内在竞争力

进一步加大对东钱湖窑场和东钱湖地区越窑青瓷文化的研究和宣传力度,不断扩大其影响。特别注重研究、宣传其与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当今“一带一路”的联系与纽带作用。古今结合,化古为今,古为今用,逐步提升东钱湖这座“东方财智之湖”的文化软实力和区域竞争力。关于这一点,我们还将在下文“传承与创新”章节中展开论述。

(五)强化专业机构、人才建设与安全管理

借鉴上林湖越窑青瓷保护机构建设的成功做法,切实加强东钱湖地方文物机构与人才队伍建设,建议独立建置或挂牌成立东钱湖文物保护管理所,专职负责保护管理包括青瓷窑址在内的东钱湖地区的地面、地下文物;同时,加大日常巡查与保护力度,采用“空天一体”等现代科技手段,添置必要的“三防”设施,避免盗掘、破坏现象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