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经络主病

二、经络主病

【原文】

是动则病肺胀满,膨膨而喘欬,缺盆中痛,甚则交两手而瞀,此为臂厥。是主肺所生病者,欬上气,喘渴,烦心,胸满,臑臂内前廉痛厥,掌中热。气盛有余则肩背痛。风寒汗出中风,小便数而欠。气虚则肩背痛,寒,少气不足以息,溺色变。为此诸病,盛则写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陷下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盛者寸口大三倍于人迎,虚者则寸口反小于人迎也。

《灵枢》卷三·经脉第十

【译文】

外邪侵入本经引起经气变动,这是经文中是动两字的含义。这种情况就会引起肺脏胀满,胸满喘咳,锁骨窝疼痛,较重时甚至于两手交叉按于胸部,视物昏花,这种病状称为臂厥。如果本经所属的肺脏本身发病,就是经文上说的是主肺所生病者,会出现咳嗽胸满上气,喘促口渴,心情烦乱,胸部胀闷,上肢臑臂内侧前缘疼痛厥冷,手心发热。邪气盛就会肩背痛,外感风寒表邪不去而汗自出称为中风,或者小便频数而量少,即膀胱刺激症状,实为尿路感染。气虚也会引起肩背痛,同时乏力气短,肉眼观察尿色不似无病时那样澄清。有了这些疾病,本着实则泻之、虚则补之的治疗原则去施行针法。属热的疾刺,不留针;属寒病留针致气以祛寒。气虚下陷的适于艾灸。不盛不虚,经气不通者,单独取经脉针刺,可用平补平泻法。本经邪气实的寸口脉大于人迎;本经气虚的人迎脉大于寸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