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经络主病
【原文】
是动则病饥不欲食,面如漆柴。欬唾则有血,喝喝而喘,坐而欲起,目如无所见,心如悬,若饥状,气不足则善恐,心惕惕如人将捕之,是为骨厥。是主肾所生病者,口热,舌干,咽肿,上气,嗌干及痛,烦心,心痛,黄疸,肠澼,脊股内后廉痛,痿厥,嗜卧,足下热而痛。为此诸病盛则写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陷下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灸则强食生肉,缓带被髪,大杖重履而步。盛者寸口大再倍于人迎,虚者寸口反小于人迎也。
《灵枢》卷三·经脉第十
【译文】
外邪侵入本经气机逆乱,则会出现腹内饥饿,但饥而不欲食。面色黧黑而毫无光泽,咳嗽痰中带血。呼吸哮鸣,坐立不安,两目昏花,心悬不宁,心内空虚而恐。心悸不安,惊恐不定。以上诸症统称之为骨厥。如果本经之主肾脏生病则口内发热,舌干少津,咽喉肿胀,气逆上冲,咽干而痛。心烦心痛,身黄目黄。大便异常而泻利。脊背及大腿内侧后缘疼痛。下肢痿软无力而发凉。乏力嗜卧,脚下发热疼痛。脚下应理解为足心。
本经经文所列病症包括心神不宁、惊恐、咳嗽、咳血、喘促、肢体痿软以及经络循行部位疼痛不适等,只要明白肾在五行属水,在色为黑,主骨生髓,经连心肺,诸症不难理解,统称骨厥亦入情理。治疗上述病症仍遵实则泻之、虚则补之的治疗大法,属热的速刺不留针,属寒的留针致气以祛寒,气虚下陷的艾灸以升提清气。仅是经气郁滞表现不出虚实的,就单以本经疏通经气以治。确属气虚下陷而用灸法时,要增加饮食,补充营养以配合治疗。治疗时也要宽松衣带,甚至头发也不要束得紧,最好放开以免阻碍经气运行。并在保证不跌不撞的情况下适当活动,以利气血畅通。邪实正不虚的寸口脉大于人迎脉两倍,正气已虚的寸口脉搏反较人迎脉搏为小。经文有强食生肉之语,不应拘泥理解。古人当时的生活条件、饮食状况与今天人们的居处已大不相同,此语理解为尽可能补充营养即可。
【注】
目如无所见,
音荒,视物不清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