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篇 《灵枢》逆顺
【原文】
黄帝问于伯高曰:余闻气有逆顺,脉有盛衰,刺有大约,可得闻乎?伯高曰:气之逆顺者,所以应天地阴阳四时五行也,脉之盛衰者所以候血气之虚实有余不足,刺之大约者必明知病之可刺,与其未可刺,与其已不可刺也。黄帝曰:候之奈何?伯高曰:兵法曰无迎逢逢之气,无击堂堂之陈。刺法曰无刺熇熇之热,无刺漉漉之汗,无刺浑浑之脉,无刺病与脉相逆者。黄帝曰:候其可刺奈何?伯高曰:上工刺其未生者也,其次刺其未盛者也,其次刺其已衰者也。下工刺其方袭者也,与其形之盛者也,与其病之与脉相逆者也。故曰方其盛也,勿敢毁伤,刺其已衰事必大昌。故曰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此之谓也。
【译文】
黄帝向伯高发问说:经气运行有逆有顺,脉象有盛有衰,针刺治病有大的约法,我能知道得细一些吗?伯高说:经气运行与天地运转、阴阳变化、四季更迭、五行生克相适应,适应者为顺,不适应者为逆。针刺治病必须明确该病是不是可以针刺,还是暂时尚不是针刺时机,抑或已错过了时机当下已不可针刺。黄帝说:针刺的时机如何掌握呢?伯高说:治病如打仗,祛邪如制敌。兵法说无迎逢逢之气,无击堂堂之阵。意思是对方士气正盛你就不要贸然迎敌,对方布阵整齐军威盛壮时不要发起攻击。所以针法说病在壮热之时暂不要针刺。患者汗流不止暂不要行针。脉象不整往往邪正难辨病情复杂,在病情未明之前也不可鲁莽行针。如果脉症不符,更要谨慎,病情危重才有此现象,已非针刺可治。黄帝说:这些情况不可用针,那什么情况才可以用针呢?伯高说:上工刺其未生者也,即疾病症候未显现之前就进行治疗。这需要有丰富的医疗经验,对人体有透彻的了解,所以称其为上工。未能赶上未病先治时机,那要在病气未旺盛的时候针刺。这个时机也已越过,那就要观察等待病势有衰减之势顺势而刺。这也只有上工对日月运行、运气盈虚、阴阳消长、邪正虚实了然于心才能神机妙算地掌握行针时机。知识肤浅的下工难辨虚实,正气虚乏邪气乘虚来袭而贸然泻邪;或貌似形盛而邪盛正虚便一意泻邪;脉症不符本是重笃之症而全然不知,仍在鲁莽施针,只能加速病者死亡。所以医谚说:方其盛也勿敢毁伤,刺其已衰事必大昌。其意为邪方鼎盛其气必虚,挚意泻邪,正气难支,等于毁伤。待邪气衰减乘势而泻一定会取得显著疗效。所以经书有名言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就是这个意思。所谓不治已病,因病未成而治,病被消弭于未然,已不再可能成其病,便无须再治疗。当然这样高明的上工实不多见。
【注】
经文:无击堂堂之陈,陈、阵古为一字,陈在先,后作阵。意指军士行列、布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