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经穴、主病歌
二十穴手阳明连,是主目黄口内干,
商阳甲根三二间,赤白肉际节后前,
歧骨陷中是合谷,阳溪掌后两筋间,
肱骨肘纹定曲池,曲池阳溪一线连,
腕上三寸是偏历,温溜五寸蛇头际,
三里上廉与下廉,二三四寸肘下取,
曲池一寸到肘髎,五里三寸臂臑七,
肩上歧骨是巨骨,肩峰举臂取肩髃,
扶突廉泉三寸程,直下一寸入天鼎,
鼻旁五分是迎香,翼下禾髎水沟平。
※ ※ ※
急救指麻商阳找,疟疾寒热二间了,
合谷头面本经病,喉痹齿痛三间好,
局部邻近痛与木,阳溪而上至巨骨,
上肢百病应三穴,肩髃曲池与合谷,
腕中阳溪治头疼,下臂臑目不明,
曲池发热发隐疹,扶突天鼎项病停,
口眼斜鼻中病,禾髎迎香取之灵。
【释义】
手阳明大肠经共20个腧穴(图11~图18),从商阳开始顺序是商阳、二间、三间、合谷、阳溪、偏历、温溜、下廉、上廉、手三里、曲池、肘髎、手五里、臂臑、肩髃、巨骨、天鼎、扶突、口禾髎、迎香。经穴、主病歌并不按此顺序。实际针灸治疗时,针灸医生为取穴准确,先要找准该经上位置明显、不易偏差的穴位,以这种穴位为准,再用与之相关距离找出其他穴位。本歌诀就是依据临床施针的实际编撰,有时也为合辙押韵的原因,颠倒经穴顺序。此原则在手太阴肺经中已有说明,以下介绍经络和经穴时不再赘述。
图11
图12
图13
手阳明经20个穴位用以治疗外邪侵袭及本经本腑病从内生的疾病。更加突出的所治病症是耳聋和外感性疾病。商阳穴在食指桡骨侧甲根处,约距甲根1分。沿赤白肉际向上,食指根节与第二掌骨形成的掌指关节,关节前是二间,关节后是三间。沿赤白肉际向上延伸达于第一、第二掌骨交叉处,稍偏于食指侧是合谷穴。再向上达于腕,向上伸展大指时突起两根肌腱,即大指的长伸肌和短伸肌肌腱,两肌腱凹陷处是阳溪穴。屈肘肘纹外顶端与肱骨外上髁连线的中点是曲池穴。将阳溪和曲池连一条直线,腕上3寸是偏历穴,腕上5寸是温溜穴。用力握拳,让前臂肌肉显现,由肘向腕方向突起一条肌肉如蛇状指向阳溪,蛇头处正是温溜穴。其实很多经穴也如温溜穴,处于筋骨肌腱交叉处。在阳溪穴、曲池穴这条连线上,如果从曲池向阳溪方向取穴,肘下2寸是手三里穴,肘下3寸是上廉穴,肘下4寸是下廉穴。由曲池穴向上沿赤白肉际,上1寸是肘髎穴,3寸是手五里穴,7寸是臂臑穴。如果上臂赤白肉际不好观察,也可将曲池穴与肩髃穴连线,由曲池向上3寸是手五里穴,向上7寸是臂臑穴。肩上歧骨即肩胛骨与锁骨在靠肩峰相交叉处是巨骨穴。而肩髃穴在肩峰前缘。所谓肩峰是垂上臂时由上臂表面向上延伸,由肩上平面向外延伸这两个平面相交为肩峰。肩髃穴的另一个取法是将上臂伸直平举,肩峰形成两个凹陷,前方那个凹陷即肩髃穴。针刺时针体与肩峰垂直,针可刺入肩关节。但须嘱咐患者臂不要动,否则肱骨头会压弯、压住针体,如将针体压断就更加麻烦,切切注意。再向上经络分支由缺盆上达于颈部,有天鼎、扶突两穴,这两个穴的简便取法是先认出任脉的廉泉穴。该穴的取法是头微仰在喉结上缘与身体前正中线相交处。廉泉穴外3寸是左右扶突穴。扶突穴直下1寸是天鼎穴。两侧鼻翼旁5分是左右迎香穴。而鼻翼下与督脉水沟穴相平是口禾髎穴。而督脉水沟穴是在鼻下人中上1/3与下2/3相交处。
图14
图15
图16
图17
【注】
手指麻木、急救选取商阳穴。三间穴治疗手掌疼痛,二间穴可以治疗疟疾。合谷穴是手阳明大肠经重要穴位,头面部疾患及本经所治各种疾病均可选取合谷穴。以上4个穴位治疗牙疼、喉痹均有疗效。从阳溪到巨骨的臂上穴位,邻近取穴对臂部的麻木疼痛均有无争议的效果。肩髃、曲池、合谷穴对上肢的各种病症更是首选之穴。阳溪穴虽在腕中,远程取穴治疗头疼效果显著。灸刺臂臑穴有明目作用。曲池穴是治疗外感发烧的重要穴位,安全又有效,能祛风清热当然对发烧、皮肤瘾疹就有可靠的治疗作用。颈项部疾病邻近取扶突、天鼎穴无疑会有效。口眼㖞斜以及鼻部各类疾病取禾髎、迎香穴效果显著,缺点是针刺痛感过重。
图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