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篇 《灵枢》海论
【原文】
黄帝问于岐伯曰:余闻刺法于夫子,夫子之所言不离于营卫血气。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府藏,外络于肢节,夫子乃合之于四海乎。岐伯答曰:人亦有四海十二经水,经水者皆注于海,海有东西南北,命曰四海。黄帝曰:以人应之奈何。岐伯曰:人有髓海,有血海,有气海,有水谷之海,凡此四者以应四海也。黄帝曰:远乎哉夫子之合人天地四海也,愿闻应之奈何。岐伯答曰:必先明知阴阳表里荥输所在四海定矣。黄帝曰:定之奈何。岐伯曰:胃者水谷之海,其输上在气街,下至三里。冲脉者,为十二经之海,其输上在于大杼,下出于巨虚之上下廉。膻中者,为气之海,其输上在于柱骨之上下,前在于人迎。脑为髓之海,其输上在于其盖,下在风府。黄帝曰:凡此四海者何利何害,何生何败。岐伯曰:得顺者生,得逆者败,知调者利,不知调者害。黄帝曰:四海之逆顺奈何。岐伯曰:气海有余者气满胸中悗息面赤,气海不足则气少不足以言。血海有余则常想其身大,怫然不知其所病,血海不足亦常想其身小,狭然不知其所病。水谷之海有余则腹满,水谷之海不足则饥不受谷食。髓海有余则轻劲多力,自过其度,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目无所见,懈怠安卧。黄帝曰:余已闻逆顺,调之奈何。岐伯曰:审守其输而调其虚实,无犯其害,顺者得复,逆者必败。黄帝曰:善。
【译文】
黄帝向天师岐伯发问说:我已经聆听了针刺法则,您所讲总离不开营卫气血,说到人有十二经脉,内出于脏腑,外络于四肢百骸,这些事情能否与天下四海相联系吗?岐伯回答说:人确实也有四海、十二经水。十二经与天下十二水相应。水流终入海,海有东西南北四海。人有脑髓、气、血、水谷四海。黄帝说:这个事情很高远,如何能联系得更具体呢?岐伯回答说:先清晰了解阴阳表里以及十二经井荥输经合具体位置,人之四海就明确了。黄帝说:我想了解人之四海具体情况。岐伯说:胃是水谷之海,它的重要腧穴在上的是气冲穴,在下的是足三里穴。冲脉为十二经之海,它的重要腧穴在上的为大杼,在下的是巨虚上廉、下廉。膻中为气之海,其重要腧穴上为大椎、哑门,前为人迎。脑为髓之海,其重要腧穴上为百会,下为风府。黄帝说人体这四海太重要了,什么情况对其有利,什么情况对其有害,怎样有利它而维持生命,什么情况会使它衰败。岐伯说:明白养生之道注意调养对它有利,不知养生之道不注意调养对它有害,顺其生理则生而长寿,逆其生理则败而夭亡。黄帝问:四海逆顺都有什么表现。岐伯说:气海气逆不顺则胸中烦闷喘促,颜面发赤;气海不足则元气衰减,体弱乏力,语声低微。血海有余则身体臃肿,怫郁不舒,莫名所苦;血海不足则身体瘦弱,胸闷不快,难以名状。水谷之海气机不顺则脘腹胀满;水谷之海不足则饥不欲食,食而不化。髓海充足则身体轻健,臂力过人;髓海不足则眩晕耳鸣,两腿酸软,视物昏花,乏力嗜卧。黄帝说:四海顺逆症状我听到了,怎么样调治呢?岐伯说:根据其虚实,利用其腧穴,虚者补之,实者泻之,不要犯了虚虚实实的错误,气机通顺了身体就恢复了。如果犯了虚虚实实的错误致使气机逆乱,其结果必然造成身体衰败。黄帝说:解释得太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