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经穴、主病歌
四十五穴连胃经,目下四白一寸应,
承泣七分缘眶取,鼻旁巨髎瞳下清,
口角四分是地仓,肌前大迎脉伏扬,
曲颊陷中取颊车,颧骨弓下下关藏,
头维发际内五分,人迎寸半结喉旁,
锁上气舍对人迎,中央水突对天鼎,
缺盆气户到库房,屋翳膺窗到乳中,
乳中之下乳根取,胸穴一骨上下应。
脐旁二寸天枢应,腹部诸穴一寸程,
不容承满入梁门,关门太乙滑肉门,
天枢外陵下大巨,水道归来入气冲。
髀关直对膝膑中,横行恰与会阴平,
梁丘阴市抵伏兔,二三六寸膝上行,
膝眼陷中取犊鼻,下行三寸到三里,
上廉六寸下廉九,条口丰隆八寸取。
解溪足腕两筋中,冲阳足背最高峰,
陷谷内庭隔二寸,趾端厉兑根内庭。
※ ※ ※
头痛劈头穴应,项穴喘咳与喉病,
胸痛咳嗽胸上取,腹痛腹胀腹穴灵,
外陵以下应小腹,天枢以上胃病应,
下肢痿痹股上取,膝下犊鼻到丰隆,
承泣四白眼病蠲,牙痛巨髎到下关,
下关颊车固颌脱,头维头痛人迎眩,
乳病乳根与膺窗,不容承满呕胀酸,
大巨水道利小溲,太乙滑肉狂与癫,
天枢归来调月经,天枢泻痢痛脐边,
阴市梁丘病在膝,麻痹冷痛碍膝关,
犊鼻膝病胃经病,祛痰化痰丰隆先,
解溪踝疾冲阳禁,陷谷以下治牙宣,
甲根厉兑能救急,陷谷内庭愈头颜。
【释义】
足阳明胃经共有45个腧穴(图20~图28)。目正视,瞳孔直下1寸的位置是四白穴,用指尖仔细摸,该穴下正是眶下孔的凹陷处,用指端稍加压会感觉眼内有微酸感。该穴直上,下眼眶边缘是承泣穴。其直下方,横行正对鼻翼下缘是巨髎穴。再直下横行正对口角是地仓穴,地仓穴距口角的距离是4分。再向下咬肌前有动脉搏动处是大迎穴。凡穴下有脉搏搏动均禁针。前文手太阴肺经太渊穴可治无脉症,施针实属无奈,操作时穴位和指尖消毒,用指尖推开桡动脉,从掌后高骨,即桡骨头处小心下针方可无虞。而本大迎穴不可施针。大迎穴外侧下颌角上,咬肌松弛时的凹陷处,咬肌紧张时隆起的高点是颊车穴。颊车上方颧骨弓下,下颌关节处是下关穴。施针时应让患者正常闭口。若开口施针,患者一旦闭口,下颌关节会压住、压弯针体。下关穴之上是头维穴,该穴处于额角发际内0.5寸,平行距前额正中线是4.5寸。本经在颈部有3个穴:人迎、水突、气舍。先取人迎,该穴在结喉平行线上,旁开1.5寸,为颈动脉搏动处。笔者主张此穴禁针。不仅禁针,也不可以指用力按压,那样会反射性引起心脏停搏。该穴直下锁骨窝上是气舍穴。气舍穴与人迎穴中点是水突穴,该穴与手阳明大肠经天鼎穴平行相对。从气舍穴横行向外达于缺盆中点是缺盆穴。从缺盆穴直下路过乳头达于乳根穴这条下行直线上,共7个穴,分别是缺盆、气户、库房、屋翳、膺窗、乳中、乳根。这7个穴每两个穴相隔一骨,缺盆穴与气户穴相隔锁骨,其余为相隔一根肋骨。从胸部最下一个穴乳根穴,向内斜下到达腹部的不容穴。腹部共12个穴,每两个穴之间相隔1寸,均在从不容穴到天枢穴再到气冲穴这条直线上。天枢穴在脐旁平行2寸处,气冲穴在阴毛外侧腹股沟中点股动脉搏动处。按由上到下的顺序分别是不容、承满、梁门、关门、太乙、滑肉门、天枢、外陵、大巨、水道、归来、气冲穴。下肢大腿前有4个穴,分别是髀关、伏兔、阴市、梁丘穴。取穴法是从髂前上棘到髌骨外缘连一直线,髀关穴是这条线上与会阴相平的位置。从髌骨上缘向上2寸是梁丘穴,3寸是阴市穴,6寸是伏兔穴。小腿上沿小腿外侧前缘有6个穴,分别是犊鼻、足三里、上廉(亦称上巨虚)、条口、丰隆、下廉(亦称下巨虚)。犊鼻在外膝眼中心,足三里在膝眼下3寸,膝眼下6寸是上巨虚,膝眼下8寸是条口,条口向后平行1寸是丰隆,膝眼下9寸是下巨虚。足上5穴的位置是,足腕前横纹中点两筋形成的陷窝中,即长伸肌和趾长伸肌肌腱形成的陷窝中是解溪穴。足背高峰有足背动脉搏动点是冲阳穴,此搏动的脉搏古称趺阳脉,是三部九候的一个诊查点。此脉万不可伤,医谚曰:冲阳出血赴幽冥。足背二、三跖骨结合部凹陷处是陷谷。二趾趾根与三趾形成的趾缝处是内庭。二趾趾端外侧甲根处是厉兑。
图20
图21
图22
图23
图24
图25
图26
图27
图28
【注】
本经头、项、胸、腹上的穴位均可就近取穴治疗相应部位的疾患。头上诸穴可以治疗头痛、头晕、口眼㖞斜,项上的4穴治疗喘咳、咽喉部疾病。这4个穴笔者主张人迎穴不用。水突、气舍穴亦距颈动脉较近;缺盆穴下是肺尖,进针深了会致气胸,特别是肺气肿的患者,本身就肺胀,更有发生气胸的危险,施针均应如履薄冰。胸痛、咳嗽取胸上诸穴。从气户到乳根胸部共6个穴位,其中乳中只是个标志性穴位,不针不灸。其余5穴施针方向背向胸骨柄,针体与胸轴一致平斜进针,不可垂直于胸壁进针。腹痛、腹胀等肠胃疾患,就近取腹部的穴位疗效直接。腹部12个穴位中气冲穴下靠近股动脉,用针须特别小心,归来穴也需谨慎,其他的穴位就很安全。谚曰:背部薄如饼,腹部深如井,此之谓也。外陵穴以下大巨、水道、归来穴治疗小腹疾病应当首选,天枢以上的穴位不容、承满、梁门、关门、太乙、滑肉门对胃部疾患更有效应。下肢疼痛痿软疾患就近取下肢穴。犊鼻、足三里、上巨虚、条口、丰隆更是针灸医生最喜用安全又作用强的穴位。面部穴位承泣、四白治疗眼部疾患。巨髎、地仓、颊车、下关治疗牙痛,特别是下关、颊车使用最多,安全有效,手法好可一针病瘥。取穴要准,下针要狠,效果才好。当然也要看患者状况,老人、高血压患者、心脏病患者,虽患牙痛也不可像上面所说的准、狠用针,准是要准,千万别狠。下关、颊车两穴在下颌骨脱臼复位后,针刺、艾灸会起关节松弛、增强肌力、稳固下颌的作用。头维穴治头痛,人迎穴在理论上可治眩晕。但治眩晕办法很多,没必要拿人迎穴去冒险。乳腺疾病针与灸取乳根、膺窗效果直接。不容、承满对反胃、泛酸、呕吐、脘胀的疗效毋庸置疑。大巨、水道两穴可通利小便,用于肾性水肿、尿路感染及淋病等症。太乙、滑肉门可治癫、狂、郁证。月经不调可选取天枢、归来,天枢穴最常用于腹痛、腹泻、痢疾等病。阴市、梁丘穴用治膝关节各类疾病。膝关节病犊鼻穴更不可或缺。其实治疗足阳明胃经各类疾病的针灸配方中,犊鼻穴是优选之穴。祛痰、化痰自然要选取胸上穴位,而远程配以丰隆效果更佳。解溪穴治疗足踝部疾患。陷谷、内庭用治头面部疾患、牙龈肿痛。昏迷抽搐厉兑穴可起救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