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篇 《灵枢》本神
【原文】
黄帝问于岐伯曰:凡刺之法先必本于神,血、脉、营、气、精、神,此五藏之所藏也,至其淫泆离藏则精失,魂魄飞扬,志意恍乱,智虑去身者,何因而然乎?天之罪与?人之过乎?何谓德、气、生、精、神、魂、魄、心、意、志、思、智、虑,请问其故。岐伯答曰:天之在我者德也,地之在我者气也,德流气薄而生者也。故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随神往来者谓之魂,并精而出入者谓之魄,所以任物者谓之心,心有所忆谓之意,意之所存谓之志,因志而存变谓之思,因思而远慕谓之虑,因虑而处物谓之智。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是故怵惕思虑者则伤神,神伤则恐惧,流淫而不止。因悲哀动中者竭绝而失生。喜乐者神惮散而不藏。愁忧者气闭塞而不行。盛怒者迷惑而不治。恐惧者神荡惮而不收。心怵惕思虑则伤神,神伤则恐惧自失,破脱肉,毛悴色夭死于冬。脾愁忧而不解则伤意,意伤则悗乱,四支不举,毛悴色夭死于春。肝悲哀动中则伤魂,魂伤则狂忘不精,不精则不正,当人阴缩而挛筋,两胁骨不举,毛悴色夭死于秋。肺喜乐无极则伤魄,魄伤则狂,狂者意不存人,皮革焦,毛悴色夭死于夏。肾盛怒而不止则伤志,志伤则喜忘其前言,腰脊不可以俛仰屈伸,毛悴色夭死于季夏。恐惧而不解则伤精,精伤则骨酸痿厥,精时自下。是故五藏主藏精者也,不可伤,伤则失守而阴虚,阴虚则无气,无气则死矣。是故用针者察观病人之态,以知精神魂魄之存亡得失之意,五者已伤针不可以治之也。肝藏血,血舍魂,肝气虚则恐,实则怒。脾藏营,营舍意,脾气虚则四肢不用,五藏不安,实则腹胀经溲不利。心藏脉,脉舍神,心气虚则悲,实则笑不休。肺藏气,气舍魄,肺气虚则鼻塞不利,少气,实则喘喝胸盈仰息。肾藏精,精舍志,肾气虚则厥,实则胀,五藏不安。必审五藏之病形以知其气之虚实,谨而调之也。
【译文】
本篇所说的神,是精神,不是物质,不是脏腑、经络、血脉本身,而是脏腑、经络、血脉所表现出的功能作用。通过这些精神作用的表现足可以判断所属脏器的盛衰,而这些精神表现必须有所控制,五志过极足可以导致脏腑盛衰甚至危及生命。黄帝向岐伯发问:凡是针刺先要考虑病者的精神状况。血、脉、营、气、精、神这些都隶属于五脏。当它们失去控制则会造成真精耗伤,魂魄离体,志意恍惚,智虑呆顿,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是上天的惩罚?还是人自己的过失?什么叫作德、气、生、精、神、魂、魄、心、意、志、思、智、虑?请您说说其中的道理。岐伯回答说:人在天地间,天垂象地成形,天赋予人以德,地赋予人以气,人为父母精气所化生,父如天母如地,天地之精气相抟而生人,故人由精所化生。两精相抟而生人称之谓神,人有生命,生命现象称为魂,生命在则有魂,生命结束则魂散。生命强弱,魂之盛衰称为魄。能够辨识事物的功能称为心。心识拓展能记忆能想事为意。由意拓展主动控物为志。因有志对事物变化进行比较为思。因有思而对事物未来变化有所知为虑。因有有思、有志、有虑而控制事物变化为智。对于有智者的人,他对自己生活控制一定会顺应四时变化,适应寒暑往来,和调喜怒,安居而处,不恣情纵欲,自己能控制阴阳刚柔变化,所以能避免不正常的生活现象及异常的外来邪气侵犯自己,保持健康长寿。
不正常的精神状态影响人的健康,其作用力不亚于四时寒温的变化。惊惧忧思则伤神,神伤则恐惧情绪难以控制。过度悲哀伤及内脏,造成气血衰竭会导致死亡。喜乐本是愉快情绪,适度喜乐有益健康,但喜乐过度也会造成精神涣散甚至神不守舍而发狂。愁忧的情绪导致气机闭塞不通。大怒会造成精神错乱甚至难以恢复。过度恐惧,神气离散难收。
五脏各有所主的情志,不同的过度情志也会伤及不同的脏器。心藏神,惊恐思虑伤神,神伤则恐惧难以自控,形体消瘦,肌肉破败,毛发焦枯,肤无血色,死于冬季,水克火也。脾藏意,愁忧不解,情绪闷乱,四肢痿软无力,毛发憔悴,肤无血色,至春而死,木克土也。肝藏魂,悲哀过度伤及内脏,魂不附体,癫狂迷乱,言语不经,阴囊萎缩,筋脉挛急,两胁紧缩,毛发枯焦,入秋而死,金克木也。肺藏魄,喜乐过度,精神错乱,狂不识人,皮肤枯焦,毛发憔悴,至夏而死,火灼金也。肾藏志,盛怒不止,志伤健忘,腰脊强直,俯仰难伸,季夏而亡,土旺季夏,土掩水也。
大惊大恐伤及精关,骨软厥冷,遗精滑精。五脏主藏精,不可伤,伤则精气不藏,阴虚无气,必死无疑。
用针刺为病人治疗的医生在施针前要仔细观察病人,对照上述经文弄清病人精神魂魄的状况,假如五脏皆伤就不要针刺了。下面再总结一下五脏功能及虚实表现。肝藏血,血舍魂,肝气虚子病及母则恐。肝主怒,肝实则易怒。脾藏营,营舍意,脾主四肢,脾虚四肢痿软无力,脾为后天之本运化水谷精微,脾虚足可引致五脏皆虚,脾实则脾气壅塞,腹部胀满,土实克水则小便不利。心藏脉,脉舍神,心气虚金来反侮则悲。心主喜,实则喜笑不休。肺藏气,气舍魄,肺开窍于鼻,肺虚则鼻塞不利而少气,实则气道郁阻喘促胸高。肾藏精,精舍志,肾虚命门火衰则四肢厥冷,命门之火不能温煦脾土,水谷难化则腹胀。五脏失调要据其病的表现判明虚实,虚则补,实则泻,谨慎为之,勿犯虚虚实实之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