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经穴、主病歌

三、经穴、主病歌

廿三穴手少阳经,臂外中行起无名,

无名甲外是关冲,液门赤白指缝中,

本节后陷是中渚,腕里阳池对无名,

外关支沟三阳络,腕上二三四寸行,

尺桡两骨中间寻,支沟一指定会宗,

四渎肘下量五寸,天井一寸肘上应,

肘上二寸清冷渊,肩下臑会三寸连,

二穴中间是消泺,肩髎喙突下边缘,

肩髎肩髃一寸程,天髎曲垣肩井中,

完骨直下取天牗,三分天柱到天容,

耳垂后陷翳风取,瘈脉横与耳孔平,

颅息瘈脉上一寸,角孙耳上对耳中,

三穴取之沿发际,耳缺前陷耳门应,

前上一指是和髎,眉梢外端丝竹空。

※ ※ ※

头痛咽干咽喉痛,救急甲外取关冲,

液门外关之间取,耳目咽喉病可清,

下消可以针阳池,外关脏躁心烦疼,

支沟胁痛或便秘,癫痫耳聋取会宗,

天井四渎三阳络,肘臂疼痛取之瘥,

牙疼耳疾取四渎,天井瘰疬效堪说,

天髎下至清冷渊,肩臂之患起沉疴,

天牗头痛耳鸣聋,眼病角孙耳翳风,

头痛瘈脉到角孙,耳疾齿痛耳门应,

头痛耳疾和髎取,头痛眼疾丝竹空。

【释义】

手少阳三焦经共23个腧穴(图71~图77),经穴、主病歌中廿三,廿不读成二十,含义是二十,读音为niàn,廿三读为念三音。本经从手走头,起于无名指端,沿手臂外侧中间向上走行。第一个穴是关冲,在无名指甲根外侧1分的位置。液门穴在小指与无名指根节赤白肉际线上。在小指与无名指掌指关节后的凹陷处是中渚穴。在腕横纹上与无名指相对的位置是阳池穴。再向上,在前臂外侧尺桡骨中间,腕横纹向上2寸是外关,向上3寸是支沟,向上4寸是三阳络。腕横纹向上3寸,与支沟穴相平,靠尺骨下针是会宗穴。会宗与支沟相隔一横指。三阳络再向上,仍在尺桡骨中间是四渎穴。该穴在肘下5寸。取穴时摸到肘关节上的桡骨小头,屈肘时显现出肘纹头,肘纹头与桡骨小头连线,这条线下方就是肘关节缝。这条线向下量5寸就是四渎穴。有的针灸书把四渎穴写成在尺骨鹰嘴下5寸。经文肘字是指肘关节,而尺骨鹰嘴起稳定肘关节作用,已达肘关节后上,其下5寸已非肘下5寸。当然只是上下而已,并未偏离经外,无可无不可。经络继续上行,仍在外侧中行,肘上1寸是天井穴,肘上2寸是清冷渊穴。肘的标记线仍应以肘纹头与桡骨小头连线为是,道理不再赘述。再向上是消泺、臑会、肩髎3个腧穴。先找准肩髎穴,肩峰后有一突出圆骨,是肩胛骨的喙突,其下凹陷深处便是肩髎穴。在肩髎穴与天井穴连线上,肩髎穴下3寸是臑会。天井上1寸,即肘上2寸是清冷渊,清冷渊与臑会的中点是消泺。手阳明大肠经在肩上的肩髃穴,正在肩峰上。本经的肩髎穴在其后,两穴相隔1寸。肩髎穴再向上是天髎穴,取天髎穴应先找准手太阳小肠经的曲垣穴和足少阳胆经的肩井穴,这两个穴的中点即是天髎穴。曲垣穴已知,肩井穴是第七颈椎下的大椎穴与肩峰连线的中点。由天髎穴再向上经络达于紧靠头下的颈部是天牗穴。取准此穴也须借助他经之穴。手太阳小肠经的天容穴已知,由此穴向足太阳膀胱经的天柱穴连线,该穴也已知,这条线靠天容穴侧的1/3处即是天牗穴。天牗穴的另外一个标记,是在后面要讲的足少阳胆经在耳后的完骨穴正下方。耳垂后的凹陷深处翳风穴,以指尖压之,耳内、口内均有酸感。翳风穴向上经络已达头部。翳风以上的瘈脉、颅息、角孙这3个穴均在耳后发际线上。瘈脉穴平对耳孔,瘈脉穴上1寸是颅息穴,角孙穴已达耳上方直下正对耳中的位置。从角孙穴经络转向下,路过耳前,在耳缺前,张口凹陷处是耳门穴。由耳门穴经络转向上,耳缺前上一指是耳和髎穴。经络继续向上,达眉梢外端是丝竹空穴。

图71

图72

图73

图74

图75

【注】

图76

头痛、咽干、咽喉肿痛以及昏迷抽搐的急救,关冲穴应手而效。液门、中渚、阳池、外关穴这4个穴远程取穴治疗眼、耳、咽喉疾病,现在称五官科疾病,疗效确凿。阳池穴治疗下消病有效。外关穴有镇静安神之功,可以治疗心烦焦虑、哭笑无常如有神灵状的脏躁病及心内疼痛。支沟穴善于通便并治疗胸胁疼痛。会宗穴治疗耳聋、耳鸣及癫痫病。天井、四渎、三阳络以及手臂上的其他穴位均可邻近取穴治疗肘臂疼痛之疾。牙疼、耳部疾患可取四渎穴。淋巴结炎、淋巴结结核可用天井穴治疗。如前所述从清冷渊穴到天髎穴对肩臂之上久治难愈的顽疾手法得当均有很好疗效。天牗穴治疗头痛、耳鸣、耳聋疗效卓著。眼病角孙穴效果好,耳病翳风穴效果好。瘈脉、颅息、角孙这3个穴常用治疗头痛;耳门穴则善治耳中疾患与牙疼。耳门如此,与耳门穴一指之隔的耳和髎穴对头疼、牙疼、耳中疾病的疗效也如出一辙。头痛、眼睛疾患,丝竹空是优选之穴。

图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