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外奇穴歌

经外奇穴歌

金津玉液舌底藏,脏躁失音舌病扬,

消渴呃逆针海泉,舌系带前莫彷徨,

软骨上缘鼻中病,迎香一寸上迎香,

眩晕鼻疾前头痛,两眉之间取印堂,

三眼穴治偏头痛,印堂向上一眼量,

直上发际治头痛,翳膜耳尖灸之良,

眉梢眼外约一寸,火眼头痛取太阳,

鱼腰眼疾前头痛,横刺眉心向两旁,

脏躁癫痫头晕痛,神聪百会取四方,

大椎上二一寸旁,喘咳瘰疬百劳彰,

七颈椎上是崇骨,头痛咳嗽项背强,

第五椎突旁寸半,患门喘咳虚痨殃,

气喘穴可治喘咳,七椎之旁二寸量,

十三椎旁三寸半,痞根几壮痞积扬,

腰眼腰痛赤白带,十六七椎四寸旁,

腰奇腰俞上二寸,急惊癫痫止复张,

华佗喘咳腰脊痛,五分十七伴中行,

三角灸可治腹痛,脐下两点口作长,

十宣指甲一分前,救急手指痛麻顽,

食中环小中节纹,四缝祛蚘可治疳,

八邪指缝赤白际,手臂红肿痛不堪,

大骨空可治眼疾,拇指背侧指节间,

眼疾指痛小骨空,小指关节灸同前,

腕里疼痛喘并呕,阳池阳溪定中泉,

痔漏筋里筋外取,二白大陵四寸联,

脏躁癫痫甲根灸,趾指相并鬼哭痊,

肘尖瘰疬中魁胃,中魁中指中节尖,

趾缝赤白是八风,足背足趾麻木疼,

阑尾三里下二寸,或据敏点治肠痈,

四个膝眼病在膝,鹤顶膝上痿证清,

下肢疮癣百虫窠,膝内上陷三寸应,

环跳腰俞中间取,髋骨疼痛取环中。

【释义】

经外奇穴(图124~图135)是在长期针灸实践中发现的并不在已知经络上,但对某些疾病却有肯定疗效的穴位。在亿万年进化形成的人的生命体,奥秘深邃如苍穹。是什么管道把经外奇穴同它所治疾病的组织链接起来,此动而彼应?经络尚且未知,这一管道如何知之?知与不知它是存在的。

金津、玉液两穴,舌尖上扬,在舌系带两侧静脉上,手法是浅刺,亦可点刺出血,治疗脏躁、喑哑、舌本强硬。海泉穴则在舌系带上端与舌体联结部的舌体上,针刺时亦须舌尖上扬,针刺舌体而不刺舌系带,治疗消渴、呃逆。由鼻翼向上,鼻软骨与鼻骨相交处,左右各一,为上迎香穴,治疗鼻中各类疾病。头痛、眩晕、鼻中诸病可取印堂穴,此穴常用,位于两眉中间。印堂直上,一眼的位置,即患者本人内外眼角的距离,为三眼穴,治疗偏头痛。由此穴再直上达发际处,穴名亦称发际,治疗各类头痛。翳膜之类眼疾耳尖穴效果良好,可针可灸,该穴正处耳尖之上。怕取不准,可将耳向前对折,在上折角的顶端即是此穴。眉梢向外下延长,与眼角向外延长线相交处,距外眼角约1寸是太阳穴。此穴武功界把它说成薄弱点,但对针灸说来十分安全,面部各类疾患,头疼、眼病乃至感冒发烧均有疗效,是一个最常用的穴位。眼病、前头痛可取鱼腰穴,左右各一,在两侧眉心,施针时由眉心向眉头、眉梢两侧行针。以百会为中心,前后左右各距百会1寸,这4个穴位名四神聪,治疗脏躁、癫痫、头痛等精神、神经方面疾病。大椎穴向上2寸旁开1寸的位置,左右各一为百劳穴,该穴平喘,治疗瘰疬。第六颈椎下,第七颈椎上,两椎椎间隙是崇骨穴,治疗头痛、咳嗽、项背强硬之症。第五颈椎棘突旁开1.5寸是患门穴,治疗虚痨喘咳之症。第七颈椎棘突旁开2寸是气喘穴,专治咳嗽喘促之症。第一腰椎棘突旁开3.5寸是痞根穴,施以艾灸,可治疗痞积。该穴下方是肾脏,最好不用针,如用针,针达皮下后,压平针体平刺。腰眼穴在第四腰椎下、第五腰椎上的椎间隙旁开4寸,治疗腰痛、月经不调、赤白带下。腰奇穴在督脉腰俞穴上2寸,治疗惊风癫痫之症。华佗夹脊穴从第一胸椎下至第五腰椎下旁开5分,共17个穴位,两侧34个穴。可治疗腰脊部疾患及喘咳诸疾。三角灸由灸法积验而来,共3个穴,任脉神阙是其一,其下左右各一穴,三穴之间相距均为患者两口角相距之长度。神阙灸时隔姜,隔盐,不可直接艾灸;脐下两穴艾条、艾炷均可,对腹痛、腹泻、痛经、疝气均有疗效。十宣穴是十个手指指甲前1分处各有一穴,用于急救或手指麻木疼痛等症。穴下神经末梢特别敏感,针时痛感很强,非急救时很少应用。四缝穴治疗小儿疳疾并有祛除蚘虫之功,穴在食、中、环、小四指掌面中节横纹中,双手共8穴。针时点刺出血或挤出少量黄白色液体。所用针毫针宜粗,三棱针亦可。八邪穴在双手背面,8个指缝的赤白肉际上,用于手臂红肿、眼病、发烧及蛇虫咬伤。大骨空在大指背侧,甲下指关节间;小骨空在小指背侧中节的指关节间,双手共4个穴,大小骨空均可治疗眼病及手上疾患,或针或灸随症选择。中泉穴在手少阳三焦经阳池穴与手阳明大肠经阳溪穴两穴连线中点,有定喘止呕之功,并就近取穴治疗腕部疾患。二白穴在手厥阴心包经大陵穴上4寸,桡侧腕屈肌肌腱两侧各一穴,两前臂共4穴,专治痔漏脱肛之疾。鬼哭穴用于灸法,两手大指相并,甲根靠拢,以艾灸之,或两足大趾相并,甲根相对,以艾灸之,用于治疗脏躁、癫痫之患。肘尖穴在尺骨鹰嘴顶端,艾灸治疗瘰疬。中魁穴在中指背侧中节指关节间专治胃腑疾患,食欲不振、呕吐、呃逆等症,或针或灸均有效验。八风穴在双脚背面,8个足趾缝间赤白肉际上,治疗足部麻木肿疼。在手称八邪,在足称八风,作用机制类同。阑尾穴在足三里直下2寸,或在附近以针柄端仔细轻压,慢慢寻找,压到某一点有突然刺痛感,正在患阑尾炎,出现这样一个敏感点,此点便是阑尾穴,这是阑尾穴的另一个取法。如找不到敏感点,就在足三里下2寸部位下针,用泻法。阑尾在回盲部,处右下腹,但针灸不能只取右腿,双腿足三里下2寸部位均要施针。敏感点也要在双腿寻找。膝眼穴在膑韧带两侧凹陷处,在内侧称内膝眼,外侧称外膝眼,即足阳明胃经的犊鼻穴,双腿共4个穴,是治疗膝部乃至下肢疾患的重要穴位,安全而有效。髌骨上缘正中凹陷处是鹤顶穴,此穴是治疗下肢痿证的重要穴位,可针可灸。治疗下肢疮癣的特别穴位称百虫窝,此穴在大腿内侧膝上3寸凹陷处,即足太阴脾经血海穴上1寸的位置。足少阳胆经环跳穴与督脉腰俞穴两穴连线中点有一经外奇穴,治疗腰腿疼效果斐然,此穴名环中。

图124

图125

图126

图127

图128

图129

图130

图131

图132

图133

图134

图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