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观光车有完善的安全措施,因为现在已经进入成年巨蜥生活的区域了,虽然科莫多巨蜥极少主动攻击人类,但谁也不敢拿性命冒险,要知道,死于巨蜥之口是一个可能长达几周的漫长病亡过程。
“其实这个时候的它们没有什么危险。”司机兼导游是个亚齐族人,在印尼也算少数民族,说一口比较流利的汉语。眼前这两个人在他看来是好主顾,在小费上毫不吝啬,让他差点以为他们是日本人。看在钱的分儿上,他提起热情指着不远处几只躺在阳光下的巨蜥说:“它们前天刚饱餐了一头牛,接下来六七天里都不会想进食。”
“气温这么高,它们怎么不躲到树荫下?”兰天羽挥手抹汗。
“如果不依靠太阳的热度,它们无法消化食物。”何夕解释道。导游微微点头,看来这个说法比较靠谱。
兰天羽纳闷儿地挠了挠头,“什么意思?因为它们是冷血动物吗?”
“只能说你猜得基本正确。”何夕接着说,“像蛇和蜥蜴这样的冷血动物,它们体内的消化系统必须依靠阳光的热力才能发挥正常功效,否则食物会在体内腐败。不过,并不是所有的冷血动物都这样,比如鱼类就不需要,它们体内的酶对温度没这种要求。”
兰天羽点点头算是明白了,而那个导游则一脸惊奇地望着何夕。
“不是说爬行动物在进化史上比鱼类高级吗?我看,在这一点上它们比不上鱼。”兰天羽忙着下结论,“它们还真成了靠天吃饭了,要是吃饱了,连着几天不出太阳会不会肠穿肚烂而死?”
何夕淡淡一笑,“我小时候养过的一条蛇就是那样死的。”
看来,韦洁如的这个野外实验室其实还扮演着一个观察哨的角色,出于安全考虑,架子搭得比较高。毕竟是野外,门禁系统不算强大,突破它只花费了何夕几分钟时间。
室内虽然不算太大,但布置得井井有条,一张床靠在角落里,一张书桌紧挨床头。何夕想象着在无数个冷清的夜晚,一个柔弱女子独自守着一盏孤灯,支撑她的不过是内心里的一丝信念。不知为什么,何夕心里陡然划过那句话:我在地狱里永夜歌唱。
令人失望的是,这里居然没什么资料,甚至找不到一页纸。在柜架上摆放着一排直径约五厘米粗细的玻璃瓶,瓶子上标着一些动物名称:科莫多巨蜥、亚马逊森蚺、新西兰鬣蜥、西伯利亚狼、倭水牛、鲔鱼等等。不过,瓶子里面装着的东西却似乎没什么区别,全是黑糊糊一团。何夕打开背包,将这些玻璃瓶悉数收进,对周围的设备倒是并未过多留意。
“你不能把这里搞乱。”兰天羽大急,“韦洁如回来可能还要用到这些东西。”
“放心。”何夕大大咧咧地说道,“我只是用一下,以后会还回来的。我主要是不熟悉如何使用这里的设备,不然也不必带走它们了。”
“看来洁如把资料全带走了,”兰天羽颓然坐下,“没什么文字线索。”
“是吗?”何夕若有所思地四下巡视着,“我倒是有点发现。至少我敢肯定,有别的人比我们先到一步。资料应该不是韦洁如带走的,否则不会搜得像现在这么干净。”
“那个导游怎么不见了?”兰天羽突然嚷道,“我们叫他在外面等着的。”
“糟糕。”何夕暗忖不好,连忙拉着兰天羽朝室外冲去。
兰天羽挣扎着说:“外面有巨蜥。”
“这个世界上最凶残的物种并不是科莫多龙。”何夕拉着兰天羽一路狂奔,没跑多远,就听见身后传来混合着印尼语和爪哇语的喧嚣的吵嚷声。仗着树林浓密,何夕停下来示意兰天羽噤声。只听得乱糟糟的人群从不远处经过,渐渐远去。
“我们也走吧。”良久之后,兰天羽轻声提醒道。
“往哪儿走?三米长的巨蜥你能对付几只?它们的尾巴能一下打死水牛。如果被这些家伙咬上一口,你全身的血液就会在几小时内生出几百个品种的高毒性脓菌,这种超级败血症根本无药可救。”何夕露出狡黠的坏笑,“我们只能回实验室待着,那里现在应该又安全了。待会儿搭其他游客的车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