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4.

万隆是印尼仅次于雅加达和泗水的第三大城市,巴扎扎朗大学就坐落在这里。

“中国人对这座城市是最耳熟能详的。”何夕四下眺望着街景,“小时候的课本里都提到过万隆会议。中国一位著名的领导人在这里发表了一次著名的讲话。”

兰天羽注视着街道上忙碌的人群,“但你知不知道在万隆还有一个全印尼家喻户晓的故事,是关于一个华人的,叫做《没见过太阳的人》。”

“有点意思,说来听听。”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所谓太阳是指万隆本地的太阳。说是有一个华人,现在也没人清楚他到底姓什么叫什么,只知道他每天清晨天不亮就出发到雅加达做工,晚上天黑后才回来。就这样直到死,他一辈子也没有见过一天万隆的太阳。”

“有这样的事?”何夕问得有些多余。

“我都说了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他只是千万华人的一个写照。”兰天羽声音低回,“我和韦洁如的祖辈们都是那样的人。他们辛勤劳作,给这个国家带来了巨大的财富,但他们中的很多人最终却受到了戕害。每当这个国家遭逢危机的时候,占人口百分之五的华裔就首当其冲,成为社会的出气筒。那种时候,这里就是华人的地狱。”

何夕沉默了,他当然知道兰天羽指的什么事。在韦洁如经历的那次事件中,华裔死亡一千五百多人,后来还是靠澳大利亚出动维和力量才平定了骚乱。

吴俊仁是韦洁如的同事,看得出来这段时间他也关心着韦洁如的状况。“凡是我知道的都会告诉你们,只要能早日找到韦洁如。”这个瘦高个中年男人显得有些憔悴。

“这些标本瓶麻烦你做一个检测,看看里面都是些什么。”何夕本能地觉得这个男人是足以信赖的,“你看,这些瓶子上除了标明物种名称之外,还有一个各不相同的数字,在‘新西兰鬣蜥’上标的是‘3’,在‘森蚺’上标的是‘23’,在‘鲔鱼’上标的是‘1 5’,在‘倭水牛’上标的是‘2’,我想知道这些数字代表什么意思。另,你能否告诉我们一些关于韦洁如的事情?”

吴俊仁的神情变得有些恍惚,“怎么说呢?韦洁如是一位优秀的生物学家,取得的成就远远超过周围的人。不过我想,也许这并不是因为她更聪明,而是她付出了远超于别人的努力。实际上,在这个领域的多数人和我一样,只是把研究当做一种职业,但韦洁如显然倾注了更多的东西在里面。”

“什么东西?”何夕急切地问。

“我也不知道说得准不准确,应该是有点类似于信仰之类的东西吧。这使得她可以投入超出旁人几倍的精力,她可以在荒无人烟的小岛独自待上几个月,或者是一个人一连几周都在研究所的实验室里吃住。有时候我实在不忍心她这样劳累,想帮帮她,但老实说,我确实吃不了那样的苦,所以只坚持了很短的时间。”

何夕和兰天羽对视一眼,心里都涌起一种难以言说的感情。韦洁如就像置身于迷雾森林里的精灵,她的内心不知埋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秘密。

这时,何夕的电话突然响了,何夕接听几句后脸色骤然一变,“你先守在那里,我们马上赶到乌兰巴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