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便是要以身作则

教育便是要以身作则

我也晓得,老师绝对要以身作则,身先士卒。我自己要坚强,才有资格期待学生不被挫折或失败击倒;我自己要勤奋不懈,才能要求学生努力用功。如果学生成为彬彬有礼的绅士或淑女,他们一定有个体贴温和的好老师。所谓身教重于言教,道理在此。

我在重新认识芬奇律师之前,早已犯下一箩筐的错误。今天还能在学生面前昂首阔步,一切得归功于芬奇律师。芬奇律师的儿子也有类似的心路历程。吉姆年纪尚小的时候,无法体会父亲的伟大,直到故事进行到一半时,他终于懂得欣赏父亲的智慧、勇气和人道精神。有天他当街大喊:“芬奇律师是个绅士,我也一样!”此时的我,也想跑到操场喊出同样的话。

不同的是,芬奇律师有好几年时间调教子女,而我只有一年的时间和学生相处。如果要达到最佳的教学成效,显然要使出非常手段。我班级的精神标语本来是“成功无捷径”,看来有必要重新修正检讨。如果学生课业优异,为人处世却没有等比例的表现,那就是老师失职。“三剑客”造成的伤口隐隐作痛,但我能以超然的立场反省前因后果:原因不在于学生对我不满,而是她们情绪失控、出言不逊时,我居然以牙还牙。“三剑客”虽然诚实坦白,但是在整个事件中看不出一丝的宽容。放眼今日暴戾的社会,“宽容”就如同是拯救人心的及时雨。话说回来,如果做老师的目光如豆,怎能要求学生心胸开阔?我想把“宽容”这种修养融入标语,也深知在班级宣扬芬奇律师的精神绝对是艰巨的大工程。就算学生尚未读过《杀死一只死更鸟》(现在已是必读教材),也必须向男主角看齐。

我的教育任务已然确立。除了“成功无捷径”,我又增加一条:“待人诚恳,做事认真。”我自认为这几个字涵盖了我的期待。不是每位学生都是代数专家、音乐神童,或是各科杰出的优等生,但每位学生都能“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这是好老师和好家长可以努力的方向,大人应当培养孩子高雅的气质和人道的精神。

从此以后,我想到“三剑客”也不会隐隐作痛。真的让我难过的是,为什么当时没提供机会让她们体验另一种人生。以前我执意把孩子塑造成单一类型,剥夺他们品尝其他类型的可能。我难过的是,为什么当时如此失职。

故事一开头,芬奇律师不参加卫理公会教徒的球队,吉姆因此心怀不满,拒绝从树屋爬下来吃早餐。律师站在树下请儿子下来,儿子还是不领情。接着,律师也不再唠叨,他自认责任已尽,便准备转身离去。吉姆这时候依然不愿妥协,律师只好撂下一句话:“请便!”因为他已尽到父亲的义务,大可放心享用早餐。如果吉姆执意饿肚子,那也是他自己的抉择。芬奇真是明智的父亲,什么时候该放手,他掌握得恰到好处。

尽管我心里有些后悔当初的处理失当,但毕竟我得到了教训。从今以后,不管面对行政人员、家长、同事或者学生,我都以不变应万变。几年后,我应邀发表系列讲座,和家长分享阅读教育的成果。我带了几个学生同行,示范本班阅读经典的过程,建议家长在家自行指导孩子阅读。在演讲的过程中,我不断批评公立学校的阅读教育,因为老师居然把阅读搞成学生的苦差事。

想不到,流言不止于智者,隔天早上八点我就被人请进校长室。校长怒气冲天,把我骂翻了。要是在以前,我肯定会反击得痛快过瘾,然而今非昔比,我愿意试着从校长的角度思考。平心而论,校长确实替学校付出甚多;当时他对我咆哮,但是平时待我不薄,因此我决定克制脾气,不让这个偶发事件影响平日交情。

要是以前我牛脾气发作,铁定会请校长回去翻阅宪法,让他晓得人人都有发表意见的自由和权利;我也可能让他闭嘴,因为我的阅读能力比校长更好。还好,我谨记班上的精神标语:“待人诚恳,做事认真。”逞口舌之快没有任何好处。因此我只是猛点头,澄清某些误会,甚至要自己忍住不笑。因为校长提醒我:“凭你能成为优秀教师?还不是我校长的功劳!”我同时也想到妻子曾经讲过类似的话。临走前我紧握校长的手,感谢他对属下的关心,并且告诉他我会努力教书,以当他的属下为荣。

幸亏芬奇律师的启发,让我免除了和同事相处的问题。我想到芬奇律师的邻居狄波丝小姐,就常常口出恶言恐吓他的孩子,对于芬奇律师更是口不择言破口大骂。但是律师在路上碰到恶邻,总是礼貌地脱下帽子,以英国绅士的气度打招呼:“狄波丝小姐,很高兴看到你。”狄波丝小姐听到这番话,反而吓得不知所措。

如同芬奇律师和狄波丝为邻,我也有个同事叫“樟脑球”。有个朋友将“樟脑球”列入“八三团队”,也就是早上八点准时进教室、下午三点准时下班的一群教师。“樟脑球”是极力看中自尊的人,这当然很好,但是她捍卫学生自尊的做法却让人不敢苟同。她让幼小心灵自由发展,任由学生四处撒野,许多科目根本弃置不顾。同事们最讨厌走进她的班级,因为里头肮脏的程度只有垃圾堆可以比拟,大得吓人的蟑螂四处乱窜。其实类似“樟脑球”的老师大有人在,他们的学生疏于管教,还会影响其他班级。我有位朋友打趣地说,这样的教师调教出“高度自尊的学生,以及校园中最快乐的文盲”。

我遇到“樟脑球”小姐,总是待之以礼。她的班级经营方式糟得没话说,她的学生必须忍受一年的折磨,在污秽嘈杂的环境数日子。我需要当面表达对这位老师的轻蔑和对学生的同情吗?当然不必。

几年前,某个发行全国的杂志到本班采访。本班学生优异的表现,杂志女记者早已耳闻,这次她要亲自见一见。她花了几天时间和学生相处,坐在教室观摩教学,最后诉诸笔墨写下报道。这篇报道对学生赞美有加,但对公立教育体制诸多批判。记者的报道真是一针见血:“学生待人亲切,读书全力以赴,其成熟的程度超乎想象。”她以生花妙笔勾勒教育现场。

报道一刊出,信件如雪花般自各界涌来,教师、家长或者关心教育的大众对孩子的表现赞赏不已,并在信中提出许多发人深省的问题。藉着这篇报道,我也展示了个人的教学经验,帮助远在他方的教师。不过,我也收到一封“踢馆”的信。

没错,就是“樟脑球”写的。她洋洋洒洒写了三张信纸,痛批我是不入流的老师,更是最糟糕的人。我也曾经收过类似的信件,但是这封的语气最尖酸刻薄。“樟脑球”从没看过我上课,但是她质疑为什么像我这样差劲的老师受人瞩目,像她这样优秀的老师却乏人问津。这位女士对我的攻击,我可以一笑置之,我也从没对她口出恶言,见了面只是一句友善的“早安”罢了。她的来信,让我想起七岁时父亲教我读莎翁名剧《奥赛罗》的情景。父亲谆谆教诲,要我千万不要低估嫉妒的力量。虽然她的信中充满怨言和愤恨,不过信尾毕竟出现“樟脑球敬启”的字眼,算她有礼貌。

隔天我又在穿堂遇见“樟脑球”,还是报以微笑和一句“早安”,但是她掉头就走。对此我不以为意,是芬奇律师为我指点了一条明路。

虽然我把芬奇律师的话奉为准则标尺,但是有些时候还是不能以它为准则标尺。我把“樟脑球”的信影印多份,分送给本班的赞助单位,结果我们收到更多的赞助。善心人士还来信打气,他们说我居然和这种老师共事,理当享有更多的支持。本来我只期待精神支持,却意外收到经济支持!

教书三十年来,我碰到许多热心的家长,教学的点点滴滴因此生色不少。教育孩子是世间第一大难事,我能以微薄之力在学校推行个人理念,真要归功于这群陪我一路走来的家长。不过有时老师会碰到特殊家庭,他们宁愿赶快遗忘特殊的经验。以下我想说的这个经历绝无仅有,芬奇律师不仅指引我渡过难关,还救了我一命!

琼斯先生一家就住在学校对街,他有一对可爱的女儿,老二在我班上,老大经常牺牲假期帮我辅导学弟学妹。姐妹俩不但面容姣好,聪明伶俐,更是多才多艺。她们的个性十分阳光,可以让师长赋予重任。乔恩是妹妹,每天总是第一个到校,最后一个离开。乔恩为什么愿意在学校久待?原来父亲有暴力倾向,全家都在暴力的阴影下度日。相关单位已经介入多次,却搜集不到足够的证据。乔恩常常利用午休时间跑回家打扫,因为酩酊大醉的父亲一看到地板有灰尘,就会对女儿拳脚相向。琼斯先生总是满身酒味,甚至两次到校和老师晤谈时也不例外。记得当时乔恩静默地坐在一旁,满脸羞愧低头不语。而乔恩的母亲十分娇弱,从没踏进校园一步。她一周工作七天,除了忙进忙出清洁内务,还要到美容院工作养活全家。

对谈的时候,我真想教训眼前这个不负责任的父亲,还差点脱口大骂,幸好及时控制住情绪。平心而论,口头上的规劝根本于事无补,于是我以和缓的语气告诉他:你的千金真是优秀,你应该以她为荣。醉醺醺的琼斯先生对我念叨着,两眼吃力地眨着,踉踉跄跄走出办公室,乔恩则低着头紧跟在后。隔天乔恩还是准时六点到校,精神饱满准备上课,脸上也照样带着灿烂勇敢的笑容。

乔恩毕业后,还是利用暑假到我班级帮忙。有一天,她以近似歇斯底里的语气在学校对街大叫。原来父亲把她锁在衣橱,然后带着一把霰弹枪到美容院找母亲。父亲大声嚷嚷,扬言干掉母亲再回来找女儿算账。乔恩破门逃出,跑到街上求救。我听到呼叫后请她立刻报警,然后跑到她家帮忙。我看乔恩整身湿透,原来父亲先把她压在浴盆泡水,再把她关进衣橱。但我们校长临危不乱,他先把乔恩藏起来,几个同事和我则走到停车场,我们都看到琼斯先生握着枪,就在自家公寓前面。我们也不晓得他是否找过妻子了。

这次琼恩先生似乎神志清醒,他的步履沉稳,但是每步都充满怒气。此时,尽管乔恩还没来得及告诉我来龙去脉,可这些都不重要了;我吓得魂飞魄散,看来这次小命不保。我记得乔恩曾说父亲常常责备她,因为女儿花太多心思在老师身上。看来我和他的仇结大了。最恐怖的是,我在他的枪支射程范围之内。

最后,琼斯先生终究没扣下扳机,只是狠狠瞪着呆若木鸡的我。我只能在心里默祷警察快来。幸好,这期间琼斯先生只是对我咆哮而已。直到警察几分钟后赶到,琼斯先生弃械投降。而就在那一刻,我也懂得感激警察了。

琼斯先生接受两个月的心理咨询,竟然获释返家,但暴力倾向却越演越烈。乔恩的母亲忍无可忍,带着两个女儿远避他方,幸好最后离婚了。几年后我也听到琼斯先生再娶的消息,实在让人不解。直到最近,当我带着学生欣赏道奇队打球,正在开车送他们回家途中,收音机竟传来令人惊悚的新闻:就在学校对街,发生了一起家庭谋杀惨剧,造成多人丧命。原来有人开枪射死妻子和几个家人,最后饮弹自尽。记者虽然尚未公布死者姓名,但我心里有数。后来我才晓得:琼斯先生的第二任老婆打算弃家而去,便找来弟弟、小姑和朋友帮忙搬家,没想到刚好遇上回家的琼斯先生,他竟然把现场的亲友全杀了,然后举枪自戕。在此刻,我一想到琼斯先生瞪我的那一幕,不禁直打哆嗦,庆幸自己真是运气好。但我左思右想,就是想不出他不开枪的理由,惟一可以得到的结论是:就算他对我辱骂叫嚣,我还是待之以礼,这就是芬奇律师的作风。或许当时我的态度冷静,让他打消开枪的念头。至于乔恩,她终于脱离家暴的阴影。她已经读完大学,家庭幸福美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