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莎士比亚的祝福

来自莎士比亚的祝福

我刚调到“丛林”的时候,教书时间刚满三年。第一天上课时,映入眼帘的是超级拥挤的校园,我的班级居然有四十名学生。他们的背景真是多元:韩国、中南美洲、越南、菲律宾、泰国……我真怀疑是否走进了联合国。可想而知,在家还说英语的学生更是寥寥可数。他们虽然是六年级学生,而且在美国居留时间超过三年,阅读能力充其量只到四年级程度,但是潜力却和“天堂”的孩子不相上下。

几周后,我拟出提升英文程度的A计划。我是莎士比亚迷,当时还算菜鸟教师,但是菜鸟有热情,我愿意舍命陪学生,每天放学后花两小时留校;我也和家长沟通,预告年底班上将举办莎翁名剧公演。我告诉这些移民新大陆的家长:如果学生精通英文,就能掌握美好的未来。

结果呢,五个家庭认同我的计划,同意孩子留校研读莎士比亚。起初,每到下午三点放学钟响,收拾书包的同学无不报以揶揄的眼光。几天过后,五名学生的学习乐趣大增,反而是准时回家的同学若有所失。接下来不出两个礼拜,愿意留校的学生激增为二十八人,师生共读莎翁名剧《麦克白》(Macbeth)学生个个兴致高昂,初尝学习的趣味。

但是不出多久,我们的副校长开始关心此事,因为学区并没有给我留校课外辅导的许可,我居然笨到去“请示许可”,果然是只有三年教学经验的菜鸟。只要是在教育界打滚多年的资深教师,都会送你一句箴言:“不要事先申请,要事后认罪!”可是我却写了自以为感人肺腑的信,央求学区领导准予本班留校辅导。我在信中写道:“百分之七十的学生渴望加强英文,每周合计留校十个小时。我只凭教育热忱,不计酬劳,所需教材设备皆由我自负。学生将于岁末展现成果,表演莎士比亚名剧《麦克白》。”

两天后,学区给我回信,内容简短果决:“雷夫·艾斯奎斯老师,本学区一致认为课后研读莎士比亚并不恰当。如需课后辅导,教材内容应符合学区课程目标。”

看到这样的答复,真教我哑口无言。我不想开罪高层——他们真是愚蠢,不过至少从此得到宝贵的教训,那就是绝对不要“请示许可”。

碰了一鼻子灰之后,我还是念念不忘当初的构想。若要提升学生英文程度,舞台剧是必杀绝招。我决定暂时抛开莎士比亚,采用怀尔德(Thornton Wilder)的名著《我们的小镇》(Our Town)。我的理由是:这出戏的行头少,演练起来容易上手。我们以怀尔德取代莎士比亚,这下总行了吧?我猜学区长官或许认为近代的作品符合课程目标。总之,我想先斩后奏。

结果,一切进展出乎意料的好,孩子们表现得可圈可点。他们居然达到前所未有的标准,让我初次见识到他们雄厚的潜力。事实上,他们其他表现也有等量的提升:不仅注意力集中了,学习态度更有戏剧性的转变。

后来,到了迎新年的岁末,师生期待已久的公演终于到来。我就像骄傲的家长,尽可能邀请各方人物前来捧场。没想到,观众门可罗雀,但是学区领导居然大驾光临“小镇”。这次公演真是没话讲,要在同龄学生中找到这样品质的表演,只怕很难。

这整出戏领导看得入戏,谢幕的时候,她居然感动落泪,所有的观众也起立致敬。领导后来还过来和我寒暄:“雷夫老师,我从没见过这么棒的‘莎翁’舞台剧!”

这绝对是真实的经验!我只想告诉大家,教育界的文化水平是让人不敢领教的。置身这样的环境,老师能力再好,立意再佳,付出再多,教学成效也恐怕有限。不过本班的例子可以让大家知道:只要有心,还是可以克服人事的纷扰,取得优势。但如果要出奇制胜,那就必须采取芬奇律师的低调战略,这是我的经验之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