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界的冒牌英雄

教育界的冒牌英雄

教育界有许多种坏人,最有趣的就是冒牌英雄。某次当地企业团体打电话到学校,邀请全班和我参加午宴,原来他们早就听说同学的音乐素养和课业表现不凡。学生和我搭车到一家五星级饭店,接待人员带领我们进入宴会厅。这时候菜早已上桌,在场共有三百名男士(奇怪,看不到一位小姐),而桌上菜肴色香俱全,就是不晓得味道如何。一会儿后,主人看到我们,穿越了一桌又一桌的佳肴饮料走了过来,他请大家在角落稍待片刻,说他一分钟以内会再回来。

这期间,学生像罚站似的站了快一个小时,一杯水也没喝到,只能眼巴巴看着那些大人狼吞虎咽。有位学生擅长表演《雾都孤儿》的主角,他这时苦中作乐唱出里面的经典名句:“先生,再赏一点吃的吧!”并且装腔作势要抢着上舞台。

最后,终于有位男士起身举杯致词。他说企业团体以支持教育为荣,特别乐意帮助这样杰出的班级。接着,学生表演了莎士比亚小品以及古典音乐,前后总计约二十分钟,让这群商人看得大乐。

许久,宴会主人终于姗姗来迟,大大称赞孩子一番。他说孩子的表现比预期更棒,还说我们就是企业最愿意“牵手”的对象,我听了心花怒放,学生们也兴奋雀跃,我甚至等着大老板掏出信封,而里头会装着可观的支票。我同时在心里一再盘算,想想要给班级买哪些用品。

结果,这次我又错了。大老板没把手伸进口袋,而是拿出一个牛皮纸袋,然后从里面拿出圆珠笔,发给学生每人一支。

“我的天,谢谢!”学生说,“我不晓得该说什么才好。”

而我则一直维持着礼貌,带着孩子跟这位企业大亨说再见。

我知道,不少团体和企业都有意愿赞助学校,但是如果再有热心人士要推荐赞助商,我会劝他省省唇舌。老实说,许多企业家根本毫无教育概念,又要如何多谈资助教育。以下又是一则实例,赞助者是洛杉矶的一家银行。

这家银行的公关小姐与人为善,和我们洛杉矶学区的官员很熟。她的职责就是帮有心的公司和企业牵线,推荐需要赞助的公立学校。她看过我学生演出的莎翁舞台剧,而且看过许多场。我和她吃过中饭,她跟我提出很棒的建议——当着商界人士的面呈现教学成果,借此广辟赞助来源。她还建议我在演出前致词,发下班级简介以及经费需求等书面资料。这样一来,赞助者才有打算和预算。

到了演出那天,银行主管们听到本班需要新书、乐器、实验器材和运动用品,无不善心大发,深怕爱心落人后。他们欣赏了学生表演,更是惊讶得目瞪口呆,并且说自己从没见过小学生有这种水准的演出。有些主管甚至很难相信,这些悠扬的乐音、精湛的演技,竟是完全出自十岁的小学生。

后来在曲终人散时,这些银行主管还对我说,这是他们人生中最美好的体验,并且保证很快就会捎来好消息。结果,确实有人说到做到,不出一个礼拜,我们班上就收到一个大包裹。我们查看包裹资料,原来是演奏会上某位善心人士寄来的,大家迫不及待打开包裹——

想不到,里面竟是两人用的午餐篮!

篮里没有只字片语,只有塑胶盘和刀具。我打电话给公关小姐,告诉她不懂这件礼物的用意。小姐说,当天客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想表达谢意,感谢“雷夫老师努力的付出”。

月底的时候,本班依往例举办大拍卖,午餐篮由某位学生中标,大家都笑翻了。我问他是否真要出游野餐,他说:“不是,我自有妙计!”

几个星期后我到他家做客,发现这个宝贝居然被当成洗衣篮。我猜这位慷慨的善心人应该觉得欣慰,因为爱心得到充分利用。

讲完慈善家的捐助,也该聊聊校园内光怪陆离的怪现象。我一开头就提到教育界的英雄和坏蛋,其实,校园中这两种人物都有。

我在详述之前,必须把话讲在前面:老师的职责是把学生教育成头脑灵光、心地善良的全人,但是校园内却存在着头脑僵化、存心不良的大人。我出书的目的不是为了报复,本书不是复仇之作。像我这样幸运的老师,根本没必要以牙还牙。我见过和我同样有理想的教师,只是命运之神不眷顾,他们最后被校园坏分子搞得一蹶不振,变成槁木死灰。有鉴于此,我愿意再度分享一些个人际遇,希望年轻教师能够迎战风风雨雨。如果你在意自己的专业,如果你敢逆向操作,如果你有勇气追求卓越,负面的力量会排山倒海迎面扑来。然而这负面的力量不可小觑,就像苏格拉底提出质疑那般的坚决。以下是我的亲身经历,请读者自行体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