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深好教师难寻

第九章 资深好教师难寻
img

许多家长力挺公立学校,可怜天下父母心,哪位家长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接受最棒的教育?但是回到现实,就算苏格拉底再世,都不能保证带好每个班级;更何况,并不是每位老师都身怀绝技,让孩子可以每天都带着兴奋的心情放学回家,这点你我皆知。糟糕的是,校园里老是充斥着经验不足的教师,他们根本无法胜任教学工作,居然也负起班级经营的重大责任。就算是孩子三生有幸,碰到几个出类拔萃的新教师,几年过后,这几位菜鸟老师也会磨成步伐缓慢的老牛,让教学品质又陷入恶性循环。话说回来,家长还是要支持老师。有些年轻教员就像众人皆醉中的独醒者,他们是校园中最孤单的分子。家长一句鼓励,可能让这些有抱负的老师继续发光发热,在教学岗位奋战几年;如果家长漠不关心,更可能让这些老师郁郁寡欢,三年内黯然离开教育岗位。我很自私,当然希望孩子打从一年级就遇到超级名师,等到他们五年级的时候,我正好坐享其成,接收一群坚强好学、敢与贫穷抗衡的学生。但如果优秀的老师不断阵亡,学校和孩子将永远得不到解救。

大家一想到教育问题,就会急得满头大汗,但是焦急之余却也不忘互相推诿。到底谁该负责?带来劣质文化的电视?教学不力的教师?还是对教育缺少正确作为的社会?踢皮球的把戏每天上演。

然而,似乎每一种指控都有点道理。不过教学工作无法落实的主因,应该是优秀人才老是不久居其位。你到大型市区学校逛逛,老师的年龄肯定让你大吃一惊,因为到处都是初来乍到的教师。在教育这行,经验的多寡决定教学的成效。

“只要是活人就可以教书”,有人这样开玩笑,但是某位当校长的好友却说,这种说法太客气了啦!学校每年招聘的年轻人中,当然不乏佼佼者,充满教育热忱的也大有人在。无奈的是,这群教育尖兵很少能够撑过几年。

有些人迷失了生活目标,才到学校讨口饭吃。他们心里另有盘算,计划混个一两年就远走高飞,两只眼睛则总是巴望着日历,盼望暑假快快到来,然后飞到欧洲度假滑雪去。

但是这么下来,是老师惬意,学生倒霉。

这一年,“丛林”又多了几十位年轻的新面孔,我必须定期关心他们几位的教学状况。许多新进人员的确有本钱成为一流教师,可是他们就和美国其他地方的新教师一样,没头没脑地就走进了教室——前任教师留下烂摊子的教室。而且不管何时何地,这些菜鸟老师的经验谈也总是那么如出一辙,听来真叫人难受。

“蜂鸟”老师第一天站上讲台,授课对象是四年级学生。该班学生无法无天,她知道第一天就要给他们当头棒喝,非把规矩建立起来不可。这位气质出众、待人诚恳的“蜂鸟”老师,不出几小时似乎也真的搞定了这个班级,一切看来颇令人期待。只不过,有个小鬼不吃这套,既不配合也不专心。这天“蜂鸟”使尽浑身解数,花了好多工夫和他沟通,希望他能自觉自爱。可是最后,再有耐心的老师也会对这个小鬼失去耐性,于是“蜂鸟”决定让这个学生尝到代价。

当时全班的学生都埋首苦算数学,小鬼却朝四处乱掷纸团。“蜂鸟”走向前去,平静而沉稳地说:“亚伯特,这是书桌。你知道教室为什么摆书桌吗?因为我们要写作业。如果你不用书桌,就请站起来,书桌让给别的同学。谢谢你的配合。”这个叫亚伯特的学生真的站起来,还往后退一步。“蜂鸟”把椅子靠拢说:“很好,亚伯特,等你想通了再坐下。请你弄清楚,教室归我管理。我要你写功课,请你配合,我晓得你可以做好,了解吗?”

“了解。”亚伯特说。

“嗯,你就站几分钟吧,老师要教其他同学数学了,或许待会你就想通了。”说完,“蜂鸟”转过身去,看看其他同学是否算对。但是不出十五秒,几个学生却不约而同发出尖叫。

“蜂鸟”连忙转头,竟看到她完全没有料到的一幕:亚伯特居然脱下裤子,这下轮到老师尖叫了。“蜂鸟”一路冲进办公室,我看到这情况,自告奋勇帮她处理善后。四年级的小鬼居然有这种演出,她完全没有心理准备。不久后,亚伯特被我们请进副校长办公室,而“蜂鸟”即使惊吓万分,也依然硬着头皮回到教室继续上课。

下课时大家聊了起来,我特别安慰“蜂鸟”,称赞她处理得当。我告诉她这种状况真的太罕见了,不巧又发生在上课第一天。我也强调:不管碰到任何状况,都可以当成自我成长的契机。我还教给她一些方法,让她下次碰到类似状况可以临危不乱。

“下次呀?我会当场大笑,然后拿出皮尺。”她风趣地说。想想碰到这等事,“蜂鸟”还能自娱娱人,有朝一日,她必然是一等一有经验的好老师。

一年过后,学校来了个“嗡嗡嗡”老师。她真是人如其名,像个蜜蜂一样,每天勤劳地教书,是个热忱和才干兼具的好老师。她第一次教五年级,学生不但粗鲁,学业表现更欠理想。虽然“嗡嗡嗡”每天都很勤奋,成绩就是没啥起色。

她每天六点十五分以前到校,写的教案翔实又扎实。如果“嗡嗡嗡”在中产阶级家庭的孩子们所处的学校教书,保证成为大红人。她的班级真是难搞,就是资深优秀教师接手,恐怕也是无从施力。这群学生的阅读程度仅仅能媲美一年级,会背九九乘法口诀的更如凤毛麟角。“嗡嗡嗡”梦想改造全班,只怕希望渺茫。

虽然所有客观环境都不利于教学,她还是勇往直前,排除重重险阻。她开设课外辅导班,利用放学后的一个小时义务指导孩子功课。因为“嗡嗡嗡”没有教师证,下课后她还得立刻赶去参加修习班,那是专替“没牌”老师开设的无聊课程。

由于“嗡嗡嗡”是新教师,校方特地为她安排了一位师父。这位师父名满教育界,新老师都尊其为“督察”。

我先替“督察”美言几句:这位仁兄从不请假,教学态度更是正经八百。许多学校都有这类人物,他们误以为“正经”等于“效率”。诚然,这号人物的教学效率往往欠佳,要当新手的师父还有待考虑。

举例来说,“督察”动不动就对学生咆哮,整个班级都屈服于他的怒威之下。而“嗡嗡嗡”是班级经营的高手,居然要尊其为师父,情何以堪啊!不止一次,“嗡嗡嗡”感到心灵受到创伤,只因迫不得已必须聆听“督察”的批评训示。一想到这些事,“嗡嗡嗡”真想一走了之。在教学的路上,这些无理的干涉总会让人心灰意懒,年轻又杰出的教师感触尤深。

有次“督察”观摩阅读教育,“嗡嗡嗡”如临大敌,一切按照教师手册授课。这场教学演示顺利成功,每个学生都乖乖地完成了指定作业,给足了导师面子。可是等到下课钟响学生离开教室,空荡荡的教室只剩绷着脸的自己和板着脸的“督察”时,那气氛真教“嗡嗡嗡”度秒如年,紧张不已。

首先,“督察”以他在教室后面待了一节课的观察,以其专业角度提出改进教学的建议。耐人寻味的是,这建议无关课程内涵、学生反应或者是教学态度。建议很简单:“嗡嗡嗡”应该在讲桌上展示出教案。其实,教案白纸黑字就印在教师手册里,只需影印即可;“嗡嗡嗡”也早已影印一份,只是没拿出来。“督察”还不满意,居然要求她用手抄写一份。用手抄写?每天必须多花半小时,这样无异是浪费时间,“嗡嗡嗡”当下跟他抗议。“督察”大人立刻皱起眉头,并以极低的分数作为要挟。形势比人强,“嗡嗡嗡”只好牺牲午休时间,好好练习英文的笔画笔顺。

终于,“嗡嗡嗡”挨过了新手的第一年,表现可圈可点。到了学年最后一个星期五,这天上课时间特别短,学生在十二点二十分放学,而不是平常的下午三点整。再过短短五十六个小时之后,就会有别的年级到校上课。在我们这所全年无休的学校,是没有所谓寒暑假的。

然而就在这天,“嗡嗡嗡”收到学区教育部门的通知书,上面写着:“学区尚未收到阁下完整资料,如果未在下午三点前补齐,下周一工作难保!”“嗡嗡嗡”惊恐万分,立刻冲到市中心的教育部门补办手续。到达办公现场时,她竟然发现几百名和她一样的新老师早就大排长龙——大家都收到同样粗鲁无礼的通知书。而教育部门承办人员总应该将心比心,体谅当事人的心情,给予一些安慰说:“造成大家的麻烦,真是不好意思。各位老师在教育领域尽心尽力,仅代表学区致谢。我们也晓得这项规定荒谬无理,但我会全力协助各位,让各位可以安心回家度过周末。”

可是没想到,好不容易轮到“嗡嗡嗡”时,办公桌后方的小姐竟冷冷地说:“太晚了,现在已经下午五点,我们准备下班。”她说,如果“嗡嗡嗡”能在明早补办手续,下周一还是可以收到聘书的。

第二天,“嗡嗡嗡”起了个大早,清晨四点半便抵达现场,居然发现早已有人捷足先登——超过五十名老师干脆睡在板凳上过夜。后来,就在她及时填完表格时,承办人却要求她提供指纹。“嗡嗡嗡”解释,早在年初即已提供指纹。承办人不吃这套,不耐烦地说查无此项资料。“嗡嗡嗡”只好照办,转战别处再排一次队。承蒙老天眷顾,“嗡嗡嗡”终于跑完这些折腾人的流程,周一能够到校迎接新的班级。“嗡嗡嗡”是否真能日复一日地站在教室门口迎接新生?时间会证明一切。

相较于“蜂鸟”以及“嗡嗡嗡”两位女老师,“棒球”老师就懂得自保,而且老练许多。他有满脑子的想法,还没投入教育界就洞悉出教学的困境。他也熟悉学生的背景,晓得所有的活动和教案必须暂时束之高阁。“棒球”幽默风趣,善解人意,很受学生的欢迎。放学过后,他还留在校园陪学生踢足球,因为许多学生根本没有父亲。“棒球”关心学生的未来,是亦师亦友的好伙伴。他也热爱文艺,为了提升学生的写作技巧,甚至设计出创意十足的作文教学。老实说,他这班四年级的英文程度真是差到不行。

在“棒球”老师的班上,最崇拜他的学生就是巴比。巴比没有爸爸,妈妈晚上还得上班,因此家里常常空无一人。正因如此,巴比放学后总会在学校逗留很久,他常在操场打棒球,天黑了也还不回家。这时,操场上只剩一些不良少年,他们就像无所不在的兀鹰,四处搜寻落单的小学生。有一天,巴比央求“棒球”,希望放学后可以陪他打球。“棒球”虽然很想留下来陪他,但是看到班上其他学生天黑前就已经回家,他知道自己也必须离开,否则谁也担不起和学生独处的风险。因此这天傍晚,巴比还是和往常一样,孤零零的一个人待在操场上。

有一年,有个叫“无能”的老师接到学校聘书,只因为他会讲某种冷僻的语言,校方以为这样就可以照顾到特定族群的学生。但是“无能”的英语真是烂得可以,大部分的学生跟他对话,都觉得在鸡同鸭讲。可是“无能”的师父倒是负责,还鼓励徒弟美化教室。因此“无能”在教室张贴海报,希望提升学生的写作技巧。海报的标题下得好:“写好句子的秘诀。”但是,第一条守则竟是:“开头要大写!”原来,学生作文写不好,是有原因的。

我讲得这么直白,心里也很遗憾。教书的第一年真是大考验,而学校居然招聘许多这么不合适的老师。他们的态度各异,有的懒懒散散,有的埋头苦干,但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缺乏卓越教学的特质。他们霸占讲台,却从不在乎台下的反应;他们传授知识,却少了够格的教育背景;他们领了薪水,却不必为后果负责。而且更糟的是,有的人犯了严重过失,竟然完全不必负责!

但是说真的,他们聘任不适合的教师,还不算最严重的错误;最不应该的,是不懂把握好的老师。学校偶尔也会碰到教学卓越、潜力十足的年轻教师,而“光明”老师就是其中翘楚。她不但天资聪颖,学问一级棒,对学生更是体贴备至。她饱读诗书,更关心学生的阅读程度,对他们期盼殷切。“光明”的上进心很强,经常向资深优秀教师请教,随时从前辈身上汲取教学的养分,是卓越的教育人才。更难得的是,卓越的她永远追求卓越,但是有些行政人员并不欣赏这样的风格。因为她会提出质疑,让大家思考教育哲学,而且她不会对领导毕恭毕敬。她不是乖乖女。

有一年好运降临,“光明”获得攻读博士的机会,能在世界一流名校进修。只要留职停薪一年,博士学位手到擒来,又可以回到学校贡献所学。这在人才贫瘠的小学,真是前所未有的大新闻。想想看:拥挤的公立市区小学,居然有幸招致学识和实务兼具的大博士!

但是行政人员通知她,如果离开学校去读博士,以后再也别想回来,因为“现在正缺人手”。这位仁兄语重心长地说:“学校经营得辛苦,每位行政人员无不恪尽职责、兢兢业业,但你却要远走高飞。现在外面不景气,能窝在学校当老师,算你的福气!不知惜福的老师,我们不欢迎。”依照逻辑推论,行政人员应该竭尽可能重用“光明”才对,大家心里应该暗自窃喜:“一定是上帝眷顾,本校才有机会让优秀同仁攻读博士,我们的学生有福了!”但是实际状况并非如此,他们的意思竟是:“要滚就快滚!”

最后,“光明”真的离职了。这样优秀的新进教师留在学校,能够造福多少莘莘学子啊!失去“光明”的班级怎么办?这不打紧,下学年将由“无能”接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