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界怪事
“丛林”的状况不算特殊,但可以作为一种案例:这里有幼儿园,也有一到五年级的小学班级,教师多达一百二十五人。校方把教师分为三个年龄段,每个年龄段的暑假时间都不相同。教师各有其家庭生活,大家都希望下学年的日历能够配合私人计划,这是人之常情。比方说,长假的月份最好对应孩子或配偶的休假。根据工会聘约规定,安排人事之前,全体教师都有选择意愿的权利。本校的校长无权干涉教师的意愿,教师必须自行填写一份我们所谓的意愿调查表。
如何根据个人意愿指派班级?其中大有玄机。谁年岁长,谁讲话最大声,谁往往有优先权,这就是教育圈不成文的论资排辈。春风化雨三十年的教师,理所当然先挑班级,但是年头够久不表示教学水平就高。这惯例有瑕疵,因为万一资历浅的教师能力更强,如此的安排就绝非学生之福。不过在我们学校,光凭资历或能力还是无法吃香喝辣,学区的研讨会时数以及双语资格也有加分效果。在这套游戏规则下,拙劣的教师可能夺得人事安排的优先权,远远甩掉优异的教师。我们学校就有个人称“优异小姐”的女老师,她很不简单:比资历,她有三十年;比教学,她人如其名。她担任新手的师父,许多资历浅的教师都尊其为前辈,从她身上获益良多。在孩子眼中,“优异小姐”是他们遇到的最卓越的老师,这是在校学生和毕业校友一致的评价。但是,“优异小姐”居然排到一百零三名,真是匪夷所思。更让你难以置信的是:某些拔得头筹的教师,居然是还没拿到合约的人员!各位,不要怀疑。根据工会的聘任规定,各年级必须保留前面的排名给特定身份的人物,例如新进教师或双语教师。有些限制更离谱,甚至完全跟教学无关!工作不到一年的教师、连让学生专心上课都有困难的教师,居然取得优先排名;教学卓越的资深教师反而落在后面。这就是教育界怪谈,读者能理解吗?我是不能。
这种光怪陆离的现象每每造成严重的问题。全体教职人员勾心斗角、协商沟通甚至苦苦哀求,几个礼拜后,意愿调查表终于尘埃落定,教师交出了年级申请志愿。在协商过程中,行政人员和每位教师个别面谈,而且管理阶层和工会代表也在场。
本校有一百多个班,每个老师都要面临这种调动。大部分的教师都对新的安排感到满意——这可是行政处人员的心血结晶,他们居中穿梭斡旋,以皆大欢喜为目标。教师满意,教学成效当然提高,真是双赢的局面。
然而,凡事总有缺憾,总有人无法如愿,“唯我独尊”老师就是其中之一。他称不上顶尖教师,却也分配到想要的年级,但是班级却无法如他所愿。根据工会条约,不服指派的教师有权申诉,“唯我独尊”当然逮住机会。申诉成功就可以如愿以偿,但是比他优秀的教师就得靠边站了。
果真,“唯我独尊”的申诉有效。一个萝卜一个坑,他的职务改变立刻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多达十几位教师必须改变年级或班级。不仅老师的职务变动,影响所及更多达数百名学生,说不定他们原本可以享受较好的教学质量,却因为“唯我独尊”的坚持申诉,一切都改变了。
各位家长,请务必参与教师分派的过程,请务必睁大您的双眼,不然孩子的前途岌岌可危。能够挺身而出替孩子大声疾呼的,可能只剩各位了。
万一教师工会和校方管理层起了冲突,受害最深的肯定是学生。双方最可能擦枪走火的引爆点,就是教师待遇。以现阶段来说,教师惟一的调薪渠道,取决于研讨会的时数。这类研讨会多在放学或周末举办,内容乏善可陈,说穿了根本就是浪费时间。但是形势比人强,在意薪水的老师还是得乖乖出席。
另一方面,就算教师表现优异、教学成效斐然,还是得不到任何实质奖励。教师工会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绩效奖金,理由是校方主管无法客观评定教师的表现,其实工会的考虑不无道理。何谓“卓越的教学”?领导自有一套看法和说辞,想到这里我宁愿和工会站在同一阵线。一般说来,领导喜欢唯唯诺诺、永不反驳的老师。老师只要笑容可掬,把“关心孩子”这句话挂在嘴边,开会从不举手质疑,肯定得到青睐。但是我要在此提醒各位:一流老师永远突破创新、敬业精进,他们就是勇于质疑!
像我在“丛林”的同事“聪明”老师,他就因为曾经得罪上级,此后永远不得翻身。事情起因于一场数学研讨会,主席在会中夸下豪语,说这一年全校每个孩子的数学分数势必都要高过平均值。“聪明”以其数学专业当面纠正,他说每个学生的分数不可能都高过平均值;依照统计学,一半学生得分在平均之上,一半则在平均之下。“聪明”的专业曾让学生获益甚多,但这次发挥专长,当众给领导难看,结果就是变成学校的边缘人物。在校方主管看来,教师胆敢“捋虎须”就是与他们为敌,而“聪明”不像平庸的老师那样从不兴风作浪,所以哪天绩效奖金颁发下来,显然怎么样也轮不到他!因此,越是平庸,越是吃香,平庸的老师是校园里最吃得开的一群。在“丛林”这样的环境,哪怕是有了演说家兼作家道格拉斯(Frederick Douglass)或大哲学家苏格拉底这样的人才,他俩的排位应该也是在“一百二十四”和“一百二十五”名,正好用来垫底吧。所以,大家还是面对现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