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原道训
[原文]
夫道者,覆天载地,廓四方,柝八极①;高不可际,深不可测;包裹天地,禀授无形②;原流泉浡,冲而徐盈③;混混滑滑,浊而徐清。故植之而塞于天地,横之而弥于四海,施之无穷而无所朝夕;舒之幎于六合④;卷之不盈于一握。约而能张,幽而能明;弱而能强,柔而能刚:横四维而含阴阳,纮宇宙而章三光⑤;甚淖⑥而滒,甚纤而微;山以之高,渊以之深;兽以之走,鸟以之飞;日月以之明,星历以之行;麟以之游,凤以之翔。
泰古二皇,得道之柄,立于中央⑦;神与化游,以抚四方。是故能天运地滞,轮转而无废,水流而不止,与万物终始。风兴云蒸,事无不应;雷声雨降,并应无穷;鬼出电入,龙兴鸾集,钧旋毂转,周而复匝⑧;已雕已琢,还反于朴。无为为之而合于道,无为言之而通乎德;恬愉无矜而得于和,有万不同而便于性⑨;神托于秋豪之末,而大〔于〕宇宙之总。其德优天地而和阴阳,节四时而调五行⑩;㫬谕覆育,万物群生;
润于草木,浸于金石;禽兽硕大,豪毛润泽;羽翼奋也,角觡生也;兽胎不贕,鸟卵不毈⑪;父无丧子之忧,兄无哭弟之哀;童子不孤,妇人不孀;虹蜺不出,贼星不行;含德之所致也。
夫太上之道,生万物而不有,成化像而弗宰。跂行喙息,蠉飞螟动,待而后生,莫之知德;待之后死,莫之能怨。得以利者不能誉,用而败者不能非;收聚蓄积而不加富,布施禀授而不益贫;旋(县)〔緜〕而不可究,纤微而不可勤⑫;累之而不高,堕之而不下;益之而不众,损之而不寡;斫之而不薄,杀之而不残;凿之而不深,填之而不浅。忽兮怳兮,不可为象兮,怳兮忽兮,用不屈兮;幽兮冥兮,应无形兮;遂兮洞兮,不虚动兮;与刚柔卷舒兮,与阴阳俯仰兮。
昔者冯夷、大丙之御也⑬,乘云车,入云霓;游微雾,骛⑭怳忽;历远弥高以极往,经霜雪而无迹,照日光而无景;〔抮〕扶摇(抮)抱羊角而上,经纪山川,蹈腾昆仑⑮;排阊阖,沦天门⑯。末世之御,虽有轻车良马劲策利(锻)〔錣〕⑰,不能与之争先。是故大丈夫恬然无思,澹然无虑;以天为盖,以地为舆;四时为马,阴阳为御;乘云凌霄,与造化者俱;纵志舒节,以驰大区;可以步而步,可以骤而骤;令雨师洒道,使风伯扫尘;电以为鞭策,雷以为车轮;上游于霄雿露之野,下出于无垠之门,刘览(偏)〔遍〕照,复守以全;经营四隅,还反于枢⑱。
故以天为盖,则无不覆也;以地为舆,则无不载也;四时为马,则无不使也;阴阳为御,则无不备也。是故疾而不摇,远而不劳,四支不动,聪明不损,而知八纮九野之形埒者⑲,何也?执道(要)之柄而游于无穷之地〔也〕。是故天下之事,不可为也,因其自然而推之;万物之变,不可究也,秉其要〔趣而〕归之(趣)。夫镜水之与形接也,不设智故,而方圆曲直弗能逃也。是故响不肆应,而景不一设⑳;呼叫仿佛,默然自得。人生而静,天之性也;感而后动,性之(害)〔容〕也;物至而神应,知之动也;知与物接,而好憎生焉。好憎成形而智诱于外,不能反己而天理灭矣。故达于道者,不以人易天;外与物化,而内不失其情。至无而供其求,时骋而要其宿㉑;小大修短,各有其具;万物之至,腾踊肴乱而不失其数。是以处上而民弗重,居前而众弗害,天下归之,奸邪畏之。以其无争于万物也,故莫敢与之争。
[注释]
①廓:开扩,扩大。柝(tuò,唾):通“拓”,开拓,扩大。八极:八方极远之处。
②无形:没有具体形状,指万物产生之前的状态,即道。
③原:同“源”。淳:兴起,意指泉水奔腾。
④舒:舒展。幎:覆盖。六合:四方上下。
⑤横:充溢。四维:四方。纮:同“宏”,宏大,作动词用。宇:四方上下曰宇,即空间;宙:古往今来曰宙,即时间。章:同“彰”。三光:日、月、星。
⑥淖:柔和,柔弱。
⑦泰古:远古。二皇:传说中的两位帝王。一说指天皇和地皇,一说指伏羲和神农。柄:根本。
⑧钧:制造陶器所用的转轮;毂(gǔ,古):车轮中心的圆木,周围与车辐的一端相连接,中间有圆孔,用以插轴。匝(zā,咂):周圈,引申为环绕。
⑨有:各种各样的具体事物。便:安,适。
⑩五行:金、木、水、火、土,古人认为五行是构成各种物质的基本元素。
⑪贕(dú,读):动物未出生而生。毈(duàn,断):孵不出小雏的坏蛋。
⑫旋县:环圈。勤:竭尽。
⑬冯夷、大丙:神话传说中得道而能御阴阳的两位天神。
⑭骛:奔驰。
⑮扶摇:盘旋而上。掺抱:互相缠结转动。羊角:形容弯曲上升的状态。
⑯阊阖:传说是天的外门。
⑰末世:接近衰亡的时期,即衰世。策:马鞭。錣:马鞭末端的尖刺,用来刺马使之快跑。
⑱刘览:浏览。全:完整的道。经营:南北为经,东西为营。枢:门户的转轴,喻关键,根本。
⑲纮:纲绳。八纮:传说地是由八根绳子维系的,故以八纮形容土地之广大。九野:指天。传说天分为九大区域,参见《天文训》。形埒;界域。
⑳响:回声。肆:放纵,随便。景:同“影”。一设:单独出现。
㉑至无:虚无之极。时骋:随时变化发展。要:求。宿:归宿。
[原文]
夫临江而钓,旷日而不能盈罗,虽有钩箴芒距,微纶芳饵,加之以詹何、娟嬛之数,犹不能与网罟争得也①。射者扞乌号之弓,弯棊卫之箭,重之羿、逢蒙子之巧,以要飞鸟,犹不能与罗者竞多②。何则?以所持之小也。张天下以为之笼,因江海以为之(罟)〔罛〕,人又何亡鱼失鸟之有乎!故矢不若缴,缴不若〔网,网不若〕无形之像。
夫释大道而任小数,无以异于使蟹捕鼠、赡蜍捕蚤,不足以禁奸塞邪,乱乃逾滋。昔者夏鲧作(三)〔九〕仞之城③,诸侯背④之,海外有狡心。禹知天下之叛也,乃坏城平池,散财物,焚甲兵,施之以德,海外宾伏,四夷纳职,合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⑤。故机械之心藏于胸中,则纯白不粹,神德不全,在身者不知,何远之所能怀!是故革坚则兵利,城成则冲生⑥,若以汤沃沸,乱乃逾甚。是故鞭噬狗,策蹄马,而欲教之,虽(伊)尹〔儒〕、造父弗能化⑦。欲(寅)〔害〕之心亡于中,则饥虎可尾,何况狗马之类乎!故体道者逸而不穷,任数者劳而无功。
夫峭法刻诛者,非霸王之业也;棰策繁用者,非致远之术也。离朱⑧之明,察箴末于百步之外,不能见渊中之鱼;师旷之聪⑨,合八风之调,而不能听十里之外。故任一人之能,不足以治三亩之宅也;修道理之数,因天地之自然,则六合不足均也。是故禹之决渎也,因水以为师;神农之播谷也,因苗以为教⑩。
夫萍树根于水,木树根于土;鸟排虚而飞,兽蹠实而走;蛟龙水居,虎豹山处,天地之性也。两本相摩而然,金火相守而流⑪;员者常转,窾者主浮⑫,自然之势也。是故春风至则甘雨降,生育万物;羽者妪伏,毛者孕育;草木荣华,鸟兽卵胎;莫见其为者,而功既成矣。秋风下霜,倒生挫伤;鹰雕搏鸷,昆虫蛰藏;草木注根,鱼鳖凑渊;莫见其为者,灭而无形。木处榛巢,水居窟穴;禽兽有(芄)〔艽〕,人民有室;陆处宜牛马、舟行宜多水;匈奴出秽裘,于越生葛絺⑬;各生所急,以备燥湿,各因所处,以御寒暑;并得其宜,物便其所。由此观之,万物固以自然,圣人又何事焉!
九疑之南⑭,陆事寡而水事众,于是民人(被)〔赞〕发文身,以像鳞虫;短绻不绔⑮,以便涉游;短袂攘卷,以便刺舟,因之也⑯。雁门⑰之北,狄不谷食;贱长贵壮,俗尚气力;人不驰弓,马不解勒,便之也。故禹之裸国,解衣而入,衣带而出,因之也。今夫徙树者,失其阴阳之性,则莫不枯槁。故桔树之江北,则化而为枳;鸲鹆不过济,貌渡汶而死;形性不可易,势居不可移也。是故达于道者,反于清净;究于物者,终于无为。以恬养性,以漠处神,则入于天门。
所谓天者,纯粹朴素,质直皓白,未始有与杂糅者也。所谓人者,偶䁟智故,曲巧伪诈,所以俯仰于世人而与俗交者也。故牛歧蹄而戴角,马被髦而全足者,天也。络马之口,穿牛之鼻者,人也。循天者,与道游者也;随人者,与俗交者也。夫井鱼不可与语大〔海〕,拘于隘也;夏虫不可与语寒〔雪〕,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与语至道⑱,拘于俗、束于教也。故圣人不以人滑天⑲,不以欲乱情;不谋而当,不言而信;不虑而得,不为而成:精通于灵府⑳,与造化者为人。
夫善游者溺,善骑者堕;各以其所好,反自为祸。是故好事者未尝不中,争利者未尝不穷也。昔共工之力,触不周之山,使地东南倾㉑;与高辛㉒争为帝,遂潜于渊,宗族残灭,继嗣绝祀。越王翳逃山穴,越人熏而出之,遂不得已㉓。由此观之,得在时,不在争;治在道,不在圣;土处下,不在高,故安而不危;水下流,不争先,故疾而不迟。
昔舜耕于历山,期年,而田者争处墝埆,以封壤肥饶相让;钓于河滨,期年,而渔者争处湍濑,以曲隈深潭相予。当此之时,口不设言,手不指麾,执玄德于心,而化驰若神。使舜无其志,虽口辩而户说之,不能化一人。是故不道之道,莽乎大哉!夫能理三苗,朝羽民,徙裸国,纳肃慎,未发号施令而移风易俗者,其唯心行者乎!法度刑罚,何足以致之也?是故圣人内修其本,而不外饰其末;保其精神,偃其智故;漠然无为而无不为也,澹然无治也而无不治也。所谓无为者,不先物为也;所谓无不为者,因物之所为。所谓无治者,不易自然也;所谓无不治者,因物之相然也。万物有所生,而独知守其根;百事有所出,而独知守其门。故穷无穷,极无极,照物而不眩,响应而不乏,此之谓天解。
[注释]
①钩箴芒距:钓鱼用的钓线。詹何、娟嬛:传说中的善钓者。数:术。网罟:捕获鸟兽的工具。捕兽为网,捕鱼为罟,捕鸟为罗。
②扞(hàn,汗):张。乌号:即桑拓,其木质适合制弓。棊:地名,此地产上乘的箭。重之:加上。羿: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善射英雄。逢蒙子:传说是羿的弟子。
③鲧(gǔn,滚):相传是禹的父亲。仞:长度单位,有说六尺为仞,有说八尺为仞。
④背:背叛。
⑤纳职:进贡纳赋。涂山:传说中的地名。玉帛:瑞玉和丝帛,是古代祭祀、会盟时使用的珍贵礼品。
⑥革:去了毛的兽皮,引申为甲胄。兵:兵器。冲:古代用来冲撞城墙的战车。
⑦伊尹:名挚,商汤之臣,辅助汤伐夏桀。造父:传说是西周的善御者。
⑧离朱:传说中的善视者,能百步之外见秋毫。
⑨师旷:春秋时晋平公的乐师,盲人。聪:听力。
⑩禹:上古部落首领。古史载,禹用疏导的办法治水,取得成功。决:疏通,引导。渎:泛指江河水系。神农:传说中古帝名,相传他最早教民使用农具,播种五谷。
⑪然:燃。金:金属。相:相处。流:融化为可流动的液体。
⑫员:通“圆”。窾:空。
⑬匈奴:古代北方游牧民族。裘:皮衣。于越:春秋战国时的吴国、越国。葛絺(chī,吃):粗细的葛布。
⑭九疑:山名,在今湖南宁远县南。
⑮短绻不绔:穿没有裤腿的短裤。
⑯袂;袖子。攘:捋。刺舟:撑船。
⑰雁门:古代九塞之一,在今山西代县西北。
⑱曲士:孤陋寡闻的人。至道:最高的道。
⑲滑(gǔ,古):乱。天:自然本性。
⑳灵府:心,古人以心为精神之宅。
㉑共工:古代神话中的人物。不周之山:据说原为顶天柱,被共工触坏。
㉒高辛:上古帝喾之号,相传是黄帝的曾孙,尧的父亲。
㉓王翳:战国越国君。不得已:不得就君位。
[原文]
故得道者,志弱而事强,心虚而应当①。所谓志弱而事强者,柔毳安静,藏于不(敢)〔取〕,行于不能②;恬然无虑,动不失时;与万物回周旋转,不为先唱③,感而应之。是故贵者必以贱为号④,而高者必以下为基。托小以包大,在中以制外;行柔而刚,用弱而强;转化推移,得一之道而以少正多。所谓其事强者,遭变应卒,排患扞难;力无不胜,敌无不凌⑤;应化揆时,莫能害之。是故欲刚者,必以柔守之;欲强者,必以弱保之;积于柔则刚,积于弱则强;观其所积,以知祸福之乡。强胜不若己者,至于若己者而同;柔胜出于己者,其力不可量。故兵强则灭,木强则折,革固则裂,齿坚于舌而先之敝。是故柔弱者,生之干也,而坚强者,死之徒也;先唱者,穷之路也;后动者,达之原也。
何以知其然也?凡人中寿七十岁,然而趋舍指凑,日以月悔也,以至于死。故蘧伯玉⑥年五十,而有四十九年非。何者?先者难为知,而后者易为攻也。先者上高,则后者攀之;先者逾下,则后者(蹶)〔蹍〕之;先者隤陷,则后者以谋⑦;先者败绩,则后者违之。由此观之,先者则后者之弓矢质的也。犹錞⑧之与刃,刃犯难而錞无患者何也?以其托于后位也。此俗世庸民之所公见也,而贤知者弗能避〔有所屏蔽〕也。所谓后者,非谓其底滞而不发,凝(结)〔竭〕而不流,贵其周于数而合于时也。夫执道理以耦变,先亦制后,后亦制先。是何则?不失其所以制人,人不能制也。
时之反侧,间不容息⑨;先之则太过,后之则不逮。夫日回而月周,时不与人游。故圣人不贵尺之璧而重寸之阴,时难得而易失也。禹之趋时也,履遗而弗取,冠挂而弗顾,非争其先也,而争其得时也。是故圣人守清道而抱雌节,因循应变,常后而不先;柔弱以静,舒安以定;攻大磨⑩坚,莫能与之争。
天下之物,莫柔弱于水,然而大不可极,深不可测;修极于无穷,远沦于无涯。息耗减益,通于不訾⑪;上天则为雨露,下地则为润泽;万物弗得不生,百事不得不成;大包群生,而无〔私〕好(憎);泽及蚑蛲⑫,而不求报;富赡天下而不既;德施百姓而不费;行而不可得穷极也,微而不可得把握也;击之无创,刺之不伤;斩之不断,焚之不然;淖溺流遁,错缪相纷,而不可靡散;利贯金石,强济天下;动溶无形之域;而翱翔忽(区)〔芒〕之上⑬;邅回川谷之间,而滔腾大荒之野;有余不足与天地取与,〔禀〕授万物而无所前后。是故无所私而无所公,靡滥振荡,与天地鸿洞;无所左而无所右,蟠委错紾,与万物(始终)〔终始〕⑭。是谓至德。
夫水所以能成其至德于天下者,以其淖溺润滑也。故老聃之言曰:“天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出于无有,入于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夫无形者,物之大祖也;无音者,声之大宗也。其子为光,其孙为水,皆生于无形乎!夫光可见而不可握,水可循而不可毁。故有像之类,莫尊于水。出生入死,自无蹠有;自有蹠无,而以衰贱矣。
是故清静者,德之至也;而柔弱者,道之要也。虚无恬愉者,万物之用也;肃然应感,殷然反本,则沦于无形矣。所谓无形者,一之谓也。所谓一者,无匹合于天下者也。卓然独立,块然独处;上通九天,下贯九野;员不中规,方不中矩;大浑而为一叶,累而无根;怀囊天地,为道关门;穆忞隐闵,纯德独存;布施而不既,用之而不勤⑮。是故视之不见其形,听之不闻其声,循之不得其身,无形而有形生焉,无声而五音鸣焉,无味而五味形焉,无色而五色成焉⑯。是故有生于无,实出于虚,天下为之圈,则名实同居。音之数不过五,而五音之变不可胜听也。味之和不过五,而五味之化不可胜尝也。
色之数不过五,而五色之变不可胜观也。故音者,宫立而五音形矣。味者,甘立而五味亭矣。色者,白立而五色成矣。道者,一立而万物生矣。
是故一之理,施四海,一之解,际天地。其全也,纯兮若朴;其散也,混兮若浊。浊而徐清,冲而徐盈;澹兮其若深渊,泛兮其若浮云。若无而有,若亡而存。万物之总,皆阅一孔;百事之根,皆出一门。其动无形,变化若神;其行无迹,常后而先。
[注释]
①志弱:心志柔和。心虚:心中不存成见、欲念,恬然无为。应当:应付恰当。
②毳(cuì,萃):鸟兽的细毛,形容柔弱。不敢:指柔弱。
③唱:通“倡”,倡导。
④号:称呼,意为高贵者要用卑贱的称呼。
⑤卒:通“猝”。扞:抵御。凌:欺侮,侵犯。
⑥蘧伯玉:名瑗,字伯玉,春秋时卫国人,著名贤大夫。据《庄子·则阳》载:“蘧伯玉行年六十而六十化,未尝不始于是之,而卒诎之以非也。未知今之所谓是之非五十九也。”两文所载年岁有异。
⑦隤陷;绊倒,跌倒。以谋:趁机谋取。
⑧錞;古代兵器如矛、戟等在柄末端套的金属壳。平底叫錞,锐底叫鐏。
⑨反侧:比喻变化迅速。间:间隔。息:一呼一吸为息。
⑩磨:碾碎。
⑪訾(zī,资):通“赀”,计算,估量。
⑫蚑蛲:泛指低等生物。
⑬动溶:动荡,摇荡。无形之域:没有具体物体形状的地方。忽区:太空。
⑭靡滥:泛滥。鸿:大。洞:通。鸿洞:贯通。蟠:弯曲。错紾:交错变化。
⑮穆:默,寂静。忞(mìn,敏,去声):蒙昧。隐闵:隐蔽无形。既:尽。勤:劳苦。
⑯五音:宫、商、角、徵、羽。五味:酸、甜、苦、辣、咸。五色:青、白、赤、黄、黑。
[原文]
是故至人之治也,掩其聪明,灭其文章①;依道废智,与民同出于公。约其所守,寡其所求。去其诱慕,除其嗜欲,(损)〔捐〕其思虑。约其所守则察,寡其所求则得。夫任耳目以听视者,劳形而不明,以知虑为治者,苦心而无功。是故圣人一度循轨,不变其宜,不易其常②;放准循绳,曲因其当③。
夫喜怒者,道之邪也;忧(悲)〔乐〕者,德之失也;好憎者,心之过也;嗜欲者,性之累也。人大怒破阴,大喜坠阳,薄气发瘖,惊怖为狂;忧悲多恚,病乃成积;好憎繁多,祸乃相随。故心不忧乐,德之至也;通而不变,静之至也;嗜欲不载,虚之至也;无所好憎,平之至也;不与物(散)〔淆〕,粹之至也。能此五者,则通于神明。通于神明者,得其内者也。是故以中制外,百事不废;中能得之,则外能(收)〔牧〕之。中之得,则五藏宁,思虑平;筋力劲强,耳目聪明;疏达而不悖,坚强而不鞼④,无所大过而无所不逮;处小而不逼,处大而不窕⑤;其魂不躁,某神不娆;湫漻寂寞,为天下枭⑥。
大道坦坦,去身不远;求之近者,往而复反。(迫)〔感〕则能应,(感)〔迫〕则能动;物穆无穷,变无形象;优游委纵,如响之与景;登高临下,无失所秉;履危行险,无忘玄伏;能存之此,其德不亏。万物纷糅,与之转化,以听天下,若背风而弛,是谓至德,至德则乐矣。古之人有居岩穴而神不遗者,末世有势为万乘而日忧悲者。由此观之,圣亡乎治人而在于得道;乐亡乎富贵而在于德和。知大己而小天下,则几于道矣。
所谓乐者,岂必处京台章华,游云梦沙丘⑦,耳听《九韶》《六莹》⑧,口味煎熬芬芳,驰骋夷道,钓射鹔鷞之谓乐乎?吾所谓乐者,人得其得者也。夫得其得者,不以奢为乐,不以廉为悲;与阴俱闭,与阳俱开。故子夏心战而臞,得道而肥。圣人不以身役物,不以欲滑和。是故其为欢,不忻忻;其为悲,不慑惙⑨。万方百变,消摇而无所定,吾独慷慨遗物而与道同出,是故有以自得之也。乔木之下,空穴之中,足以适情,无以自得也。虽以天下为家,万民为臣妾,不足以养生也。能至于无乐者,则无不乐,无不乐则至〔乐〕极(乐)矣。
夫建钟鼓,列管弦,席旃茵,傅旄象⑩,耳听朝歌北鄙靡靡之乐,齐靡曼之色⑪,陈酒行觞,夜以继日,强弩弋高鸟,走犬逐狡兔:此其为乐也,炎炎赫赫,怵然若有所诱慕。解车休马,罢酒彻乐,而心忽然若有所丧,怅然若有所亡也。是何则?不以内乐外,而以外乐内;乐作而喜,曲终而悲;悲喜转而相生,精神乱营,不得须臾平。察其所以,不得其形,而日以伤生,失其得者也。是故内不得于中,禀授于外而以自饰也;不浸于肌肤,不浃⑫于骨髓,不留于心志,不滞于五藏。故从外入者,无主于中不止;从中出者,无应于外不行。故听善言便计,虽愚者知说之;称至德高行,虽不肖者知慕之。说之者众,而用之者鲜;慕之者多,而行之者寡。所以然者何也?不能反诸性也。夫内不开于中而强学问者,不入于耳而不著于心,此何以异于聋者之歌也?效人为之而无以自乐也,声出于口,则越而散矣。夫心者,五藏之主也,所以制使四支,流行血气⑬。驰骋于是非之境,而出入于百事之门户者也。是故不得于心而有经天下之气,是犹无耳而欲调钟鼓,无目而欲喜文章也,亦必不胜其任矣。
故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夫许由小天下而不以己易尧者⑭,志遗于天下也。所以然者何也?因天下而为天下也。天下之要,不在于彼而在于我,不在于人而在于(我)身。身得,则万物备矣;彻于心术之论,则嗜欲好憎外矣。
是故无所喜而无所怒,无所乐而无所苦。万物玄同(也),无非无是;化育玄耀,生而如死。夫天下者亦吾有也,吾亦天下之有也;天下之与我,岂有间哉!
夫有天下者,岂必摄权持势,操杀生之柄,而以行其号令邪?吾所谓有天下者,非谓此也,自得而已,自得则天下亦得我矣。吾与天下相得,则常相有己。又焉有不得容其间者乎?
[注释]
①至人:完美的人,即圣人。聪:听觉。明:视觉。聪明:泛指人的感觉器官。文章;青与赤相配为文,赤与白相配为章,此处泛指华丽的色彩。
②一度:统一标准。轨:轨道,引申为规律。
③放:循。准:测量平面的量器。绳:木匠用以取直的墨绳。当:适当。
④悖:乱。鞼(guì,贵):折断。
⑤逼:拥挤,狭小。窕;宽阔。
⑥娆:烦忧。湫漻(qiū liáo,秋辽):清澈。枭:雄豪。
⑦京台:相传是楚国的一个高台。章华:章华台,相传为春秋时楚灵王所造,地在今湖北监利县西北。云梦:相传是楚地大泽,为楚王畋猎的主要场所。沙丘:苑名,相传为商纣王所造,地在今河北广宗。据《史记·殷本纪》载:纣王曾在此为酒池肉林。
⑧《九韶》:古乐名,相传为舜所作。《六莹》:相传是颛顼时乐曲。
⑨忻忻:得意忘形。慑惙:忧郁寡欢。
⑩钟鼓:代指祭把、战争。管弦:泛指音乐。旃(zhān,沾):毛织的毡子。旃茵:泛指生活起居的享受。傅:装饰。旄:旄牛,古代以旄牛尾装饰于旗杆顶端。傅旄象:泛指器物装饰的华美。
⑪朝歌:商朝都城,在今河南淇县。鄙:郊外。靡靡之乐:轻柔淫荡的音乐。齐:排列。靡曼:美丽。色:女色。
⑫浃(jiā,家):透彻。
⑬支:同“肢”。
⑭许由:传说中的上古高士,晋皇甫谧《高士传》载:“尧曾让天下给许由,许不受,遁耕于箕山之下。”
[原文]
所谓自得者,全其身者也;全其身,则与道为一矣。故虽游于江浔海裔①,驰要袅,建翠盖②,目观《掉羽》《武象》之乐③,耳听滔朗奇丽激抮之音④,扬郑、卫之浩乐⑤,结《激楚》⑥之遗风,射沼滨之高鸟,逐苑囿⑦之走兽,此齐民之所以淫泆流湎,圣人处之,不足以营其精神,乱其气志,使心怵然失其情性。处穷僻之乡,侧谿谷之间,隐于榛薄之中,环堵之室,茨之以生茅,蓬户瓮牖,揉桑为枢;上漏下湿,润浸北房,雪霜滖灖,浸潭苽蒋⑧;逍遥于广泽之中,而仿洋于山峡之旁,此齐民之所为形植黎累,忧悲而不得志也;圣人处之,不为愁悴怨怼⑨,而不失其所以自乐也。
是何也?则内有以通于天机,而不以贵贱贫富劳逸失其志德者也。故夫乌之哑哑,鹊之唶唶,岂尝为寒暑燥湿变其声哉!
是故夫得道己定,而不待万物之推移也,非以一时之变化,而定吾所以自得也。吾所谓得者,性命之情,处其所安也。夫性命者,与形俱出其宗,形备而性命成,性命成而好憎生矣。故士有一定之论,女有不易之行,规矩不能方圆,钩绳不能曲直。天地之永,登丘不可为修,居卑不可为短。是故得道者,穷而为慑,达而不荣⑩;处高而不机,持盈而不倾;新而不朗,久而不渝;入火不焦,入水不濡。是故不待势而尊,不待财而富,不待力而强;平虚下流,与化翱翔。若然者,藏金于山,藏珠于渊,不利货财,不贪势名。是故不以康为乐,不以慊为悲;不以贵为安,不以贱为危;形神气志,各居其宜,以随天地之所为。夫形者生之舍也,气者生之(充)〔元〕也,神者生之制也,一失位则(三)〔二〕者伤矣。是故圣人使人各处其位、守其职而不得相干也。故夫形者非其所安也而处之则废,气不当其所充而用之则泄,神非其所宜而行之则昧。此三者,不可不慎守也。
夫举天下万物,蚑蛲贞虫⑪,螟动蚑作,皆知其所喜憎利害者,何也?以其性之在焉而不离也。忽去之,则骨肉无伦矣。今人之所以眭然能视,菅然能听,形体能抗⑫,而百节可屈伸,察能分白黑、视丑美,而知能别同异、明是非者,何也?气为之充而神为之使也。何以知其然也?凡人之志各有所在而神有所击者,其行也足蹪趎⑬坎、头抵植木而不自知也,招之而不能见也,呼之而不能闻也。耳目非去之也,然而不能应者何也?神失其守也。故在于小则忘于大,在于中则忘于外,在于上则忘于下,在于左则忘于右。无所不充,则无所不在。是故贵虚者,以豪末为宅也。
今夫狂者之不能避水火之难而越沟渎之险者,岂无形神气志哉!然而用之异也。失其所守之位而离其外内之舍,是故举错不能当,动静不能中,终身运枯形于连嵝列埒之门而蹪(蹈)〔坎〕于污壑穽陷之中,虽生俱与人钧⑭,然而不免为人戮笑者,何也?形神相失也。故以神为主者,形从而利,以形为制者,神从而害。贪饕多欲之人,(漠睧)〔颠冥〕于势利,诱慕于名位,冀以过人之智,植(于高)〔高于〕世,则精神日以耗⑮而弥远,久淫而不还,形闭中距,则神无由入矣。
是以天下时有盲妄自失之患,此膏烛之类也,火逾然而消逾亟。夫精神气志者,静而日充(者)以壮,躁而日耗(者)以老。是故圣人将养其神,和弱其气,平夷其形,而与道沉浮俯仰。恬然则纵之,迫则用之;其纵之也若委衣,其用之也若发机⑯。如是则万物之化无不遇,而百事之变无不应。
[注释]
①浔:水边。裔:衣服的边缘,引申为边远的地方。
②要袅(niǎo,鸟):古骏马名。翠盖:用翠鸟羽毛装饰的车盖。
③《掉羽》:持雉羽而舞,属文舞。《武象》:模仿兵士持盾斧等兵器而舞,属武舞。皆周王朝用于祭祀、朝贺、庆典等的雅舞名。
④滔朗奇丽激抮:形容乐曲的激荡汹涌,奇曲变幻。
⑤郑、卫之浩乐:春秋时郑国、卫国的音乐。浩:气势恢宏。
⑥《激楚》:古曲名。
⑦苑囿:古代畜养禽兽以供狩猎的园场,大曰苑,小曰囿。
⑧滖灖:霜雪满地。苽蒋(gū jiǎng,姑讲):植物名。
⑨愁悴:忧愁憔悴。怼(duì,对):怨恨。
⑩慑(shè,社):恐惧。荣:荣幸。
⑪贞虫:泛指小昆虫。古人以为其未知牝牡之合而夭,故谓之贞。
⑫眭(huì,会):形容眼睛深陷。营:通“营”,环绕,形容耳廓弯曲环绕。抗:坚实。
⑬蹪(tuí,颓):跌倒。趎:通“株”,露出地面的树根。
⑭钧:同“均”,同等。
⑮耗:即“耗”,亏损,消耗。
⑯委衣:自然下垂的衣服,形容人的神情像委衣那样恬静、无为。机:弩弓发箭的机关。发机:击发弓弩,形容迅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