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八 本经训
[原文]
太清①之(始)〔治〕也,和顺以寂漠,质真而素朴;闲静而不躁,推移②而无故,在内而合乎道,出外而调于义③;发动而成于文,行快而便于物④。其言略而循理,其行侻⑤而顺情,其心愉而不伪,其事素而不饰。是以不择时日,不占卦兆,不谋所始,不议所终;安则止,激则行;通体于天地,同精于阴阳⑥;一和于四时,明照于日月,与造化者相雌雄。是以天覆以德,地载以乐⑦,四时不失其叙,风雨不降其虐;日月淑清而扬光,五星⑧循轨而不失其行。当此之时,玄元至砀而运照⑨。
凤麟至,蓍龟兆,甘露下,竹实满,流黄出而朱草生⑩。机械诈伪,莫藏于心。
逮至衰世,镌山石,锲金玉,擿蚌蜃⑪,消铜铁,而万物不滋。刳胎杀夭,麒麟不游;覆巢毁卵,凤凰不翔;钻燧取火,构木为台;焚林而田,竭泽而渔;人械不足,畜藏有余;而万物不繁兆,萌芽卵胎而不成者,处之太半矣。积壤而丘处,粪田而种谷;掘地而井饮,疏川而为利;筑城而为固,拘兽以为畜,则阴阳缪戾⑫,四时失叙;雷霆毁折,雹霰降虐;氛雾霜雪不霎,而万物燋夭⑬。
菑榛秽⑭,聚埒亩⑮;芟野菼⑯,长苗秀⑰;草木之句萌、衔华、戴实而死者⑱,不可胜数。乃至夏屋宫驾⑲,(县)〔緜〕联房植⑳;橑檐榱题㉑,雕琢刻镂;乔枝菱阿㉒,夫容芰荷㉓;五采争胜,流漫陆离㉔;修掞曲,挍夭矫,曾桡芒,繁纷挐㉕,以相交持;公输、王尔㉖,无所错其剞劂削锯㉗,然犹未能澹人主之欲也。是以松柏菌露㉘,〔宛而〕夏槁;江河三川㉙,绝而不流;夷羊在牧㉚,飞蛩㉛满野;天旱地坼,凤皇不下;勾爪居牙戴角出距之兽,于是鸷矣㉜。民之专室蓬庐,无所归宿,冻饿饥寒,死者相枕席也。及至分山川谿谷,使有壤界,计人多少众寡,使有分数;筑城掘池,设机械险阻以为备;饰职事,制服等㉝,异贵贱,差贤不(肖),经诽誉,行赏罚,则兵革兴而(分)〔怒〕争生㉞;民之灭抑夭隐,虐杀不辜,而刑诛无罪于是生矣。
天地之合和,阴阳之陶化万物,皆乘(人)〔一〕气者也㉟。是故上下离心,气乃上蒸;君臣不和,五谷不为。距日冬至四十六日,天含和而未降,地怀气而未扬,阴阳储与,呼吸浸潭㊱,包裹风俗,斟酌万殊,旁薄众宜㊲,以相呕咐酝酿而成育群生㊳。是故春肃秋荣,冬雷夏霜,皆贼气之所生。由此观之,天地宇宙,一人之身也;六合之内,一人之(制)〔刑〕也㊴。是故明于性者,天地不能胁也;审于符者㊵,怪物不能惑也。故圣人者,由近〔而〕知远,(而)〔以〕万殊为一(古之人)同;气〔蒸〕于天地,与一世而优游㊶。当此之时,无庆(贺)〔赏〕之利,刑罚之威,礼义廉耻不设。毁誉仁鄙不立,而万民莫相侵欺暴虐,犹在于混冥㊷之中。逮至衰世,人众财寡,事力劳而养不足,于是忿争生,是以贵仁。仁鄙不齐,比周朋党,设诈谞㊸,怀机械巧故之心,而性失矣,是以贵义。阴阳之情莫不有血气之感,男女群居杂处而无别,是以贵礼。性命之情,淫而相胁以不得已则不和,是以贵乐。是故仁义礼乐者,可以救败,而非通治之至㊹也。
夫仁者,所以救争也;义者,所以救失也;礼者,所以救淫也;乐者,所以救忧也。神明定于天下,而心反其初㊺;心反其初而民性善;民性善而天地阴阳从而包之㊻,则财足而人澹矣,贪鄙忿争不得生焉。由此观之,则仁义不用矣。道德定于天下而民纯朴,则目不营于色,耳不淫于声,坐诽而歌谣,被发而浮游,虽有毛嫱西施之色,不知说也;掉羽武象㊼,不知乐也;淫泆无别不得生焉。由此观之,礼乐不用也。是故德衰然后仁生,行沮然后义立,和失然后声调,礼淫然后容饰。是故知神明然后知道德之不足为也,知道德然后知仁义之不足行也,知仁义然后知礼乐之不足修也。今背其本而求其末,释其要而索之于详,末可与言至㊽也。
[注释]
①太清:至清,指道,此处意指理想的上古社会。
②推移:运动变化。
③内:心志,思想,观念。外:行为,作为,表现。
④发:作。动:行。行快:动作敏捷。
⑤侻(tuò,拓):简易。
⑥通体二句:形体与天地通,精神与阴阳同。
⑦乐:生也,意指万物。
⑧五星: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
⑨玄元:天。砀:广大。运照:普照。
⑩竹实满:竹子结的果实成熟。流黄:传说中的土之精。朱草:红色的草。以上五句写各种祥瑞。
⑪捷(tī,梯):挑开。蜃:蛤蜊。
⑫缪戾:错乱。
⑬燋:通“焦”。燋夭:枯焦而死亡。
⑭菑(zī,孜):开荒。榛秽:芜杂的草木。
⑮埒(liè,列)亩:平整有疆界的田亩。
⑯芟(shēn,深):割草。野菼:泛指野草。
⑰苗秀:泛指庄稼。
⑱句萌:泛指初生草木。
⑲夏屋:高大房屋。驾:通“架”。宫驾:宫殿高耸重叠。
⑳县联:连绵。植:关闭门户用的直木。
㉑橑(lǎo,老):屋檐。
㉒乔:高。菱:通“陵”。阿:通“柯”。乔枝菱阿意指建筑物橑檐榱题处镌刻的奇异图案。
㉓夫容:芙蓉。芰荷:荷花,菱角。
㉔流漫:弥漫。陆离:色彩斑斓绚丽。
㉕掞(shàn,善):舒展。挍:同“校”。曾:同“增”。形容建筑物宏伟、美丽、别致。
㉖公输:公输班,古代著名工匠,春秋时鲁国人,又称鲁班。王尔:古代著名工匠。
㉗错:通“措”。
㉘菌露:通“簬”,竹名。松柏菌露泛指生命力强盛的植物。
㉙三川:西周以泾、渭、汭(一说汧)为三川,在今陕西省境内。
㉚夷羊:传说中的神兽。以其出现为亡国之兆。牧:田野。
㉛蛩(qióng,穷):蝗虫。
㉜坼(chè,撤):分裂、裂开。居:通“锯”。鸷:凶猛,勇猛。
㉝饰:整治,设置。职事:政府机构。服等:以服饰区别其等级。
㉞分:同“纷”。
㉟陶化:陶冶化育。人气:人之元气。
㊱储与:弥漫聚合。浸潭:滋润。
㊲旁薄:适合,贴近。
㊳呕咐酝酿:抚养孕育。
㊴六合:天地四方。制:制约,主宰。
⑩符:征兆。
㊶优游:悠然自得。
㊷混冥:万物形成之前混沌未分的状态。
㊸谞(xū,虚):才智,计谋。
㊹至:极。
㊺反:同“返”。初:人性之初,即尚无情欲之时。
㊻从:顺从。包:守持,爱惜。
㊼掉羽、武象:周王朝时的舞名。
㊽至:最高的道理。
[原文]
天地之大,可以矩表识也,星月之行,可以历推得也;雷(震)〔霆〕之声,可以鼓钟写①也;风雨之变,可以音律知也。是故大可睹者,可得而量也;明可见者,可得而蔽也;声可闻者,可得而调也;色可察者,可得而别也。夫至大,天地弗能含也;至微,神明弗能领也。及至建律历,别五色,异清浊,(味)〔殊〕甘苦,则朴散而为器矣②。立仁义,修礼乐,则德迁而为伪矣。及伪之生也,饰智以惊愚,设诈以巧③上,天下有能持之者,〔未〕有能治之者也④。昔者苍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⑤;伯益作井,而龙登玄云,神栖昆仑,〔智〕能愈多而德愈薄矣⑥。故周鼎著倕⑦,使衔其指,以明大巧之不可为也。
故至人之治也,心与神处,形与性调;静而体德,动而理通;随自然之性,而缘不得已之化⑧;洞然⑨无为而天下自和,憺然无欲而民自朴;无禨祥而民不夭,不忿争而养足;兼包海内,泽及后世,不知为之者谁何。是故生无号,死无谥,实不聚而名不立,施者不德受者不让,德交归焉,而莫之充忍也⑩。故德之所总⑪,道弗能害也,智之所不知,辩弗能解也。不言之辩,不道之道,若或通焉,谓之天府⑫。取焉而不损,酌焉而不竭,莫知其所由出,是谓瑶光⑬。瑶光者,资粮⑭万物者也。
振困穷,补不足,则名生;兴利除害,伐乱禁暴,则功成。世无灾害,虽神无所施其德;上下和辑,虽贤无所立其功。昔容成氏⑮之时,道路雁行⑯列处,托婴儿于巢⑰上,置余粮于亩首,虎豹可尾,虺蛇可蹍,而不知其所由然。逮至尧之时,十日并出,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食;猰貐、凿齿、九婴、大风、封豨、修蛇⑱,皆为民害。尧乃使羿诛凿齿于畴华之野,杀九婴于凶水之上,缴大风于青丘之泽,上射十日而下杀猰貐,断修蛇于洞庭,擒封豨于桑林,万民皆喜,置尧以为天子⑲。于是天下广狭险易远近始有道里⑳。舜之时,共工㉑振滔洪水,以薄空桑㉒,龙门未开,吕梁未发㉓,江淮通流,四海溟涬㉔,民皆上丘陵,赴树木。舜乃使禹疏三江五湖㉕,辟伊阙,导廛涧㉖,平通沟陆,流注东海。鸿水漏,九州干㉗,万民皆宁其性。是以称尧、舜以为圣。晚世之时,帝有桀、纣。〔桀〕为琁室、瑶台、象廊、玉床。纣为肉圃、酒池。(燎焚)〔撩焚〕天下之财㉘,罢苦万民之力。刳谏者,剔孕妇,攘天下,虐百姓。于是汤乃以革车三百乘,伐桀于南巢,放之夏台㉙;武王甲卒三千,破纣牧野,杀之于宣室㉚。天下宁定,百姓和集,是以称汤、武之贤。由此观之,有贤圣之名者,必遭乱世之患也。
今至人㉛生乱世之中,含德怀道,(拘)〔抱〕无穷之智,钳口寝说㉜,遂不言而死者众矣,然天下莫知贵其不言也。故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著于竹帛,镂于金石,可传于人者,其粗也。五帝三王㉝,殊事而同指㉞,异路而同归。
晚世学者,不知道之所一体,德之所总要,取成〔事〕之迹,相与危坐而说之,鼓(歌)〔舞〕而(舞)〔歌〕之,故博学多闻而不免于惑。诗云:“不敢暴虎,不敢冯河。人知其一,莫知其佗㉟。”此之谓也。
帝者体太一,王者法阴阳,霸者则四时,君者用六律㊱。(秉)太一者,牢笼天地,弹压山川;含吐阴阳,伸曳四时;纪纲八极,经纬六合;覆露照导㊲,普泛无私;蠉飞蠕动,莫不仰德而生。阴阳者,承天地之和,形万殊之体;含气化物,以成埒类㊳,赢缩卷舒,沦于不测;终始虚满,转于无原。四时者,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取予有节,出入有(时)〔量〕;开阖张歙,不失其叙;喜怒刚柔,不离其理。六律者,生之与杀也,赏之与罚也,予之与夺也,非此无道也。故谨于权衡准绳,审乎轻重,足以治其境内矣。是故体太一者,明于天地之情,通于道德之伦;聪明耀于日月,精神通于万物;动静调于阴阳,喜怒和于四时;德泽施于方外㊴,名声传于后世。法阴阳者,德与天地参,明与日月并,精与鬼神总;戴圆履方,抱表怀绳㊵;内能治身,外能得人;发号施令,天下莫不从风㊶。则四时者,柔而不脆,刚而不鞼㊷;宽而不肆,肃而不悖;优柔委从,以养群类;其德含愚而容不肖,无所私爱。用六律者,伐乱禁暴,进贤而退不肖;扶拨以为正,坏险以为平,矫枉以为直;明于禁舍㊸开闭之道,乘时因势,以服役人心也。帝者体阴阳则侵,王者法四时则削,霸者节六律则辱,君者失准绳则废。故小而行大,则滔窕而不亲㊹;大而行小,则狭隘而不容;贵贱不失其体,而天下治矣。
[注释]
①写:模仿。
②朴:纯朴无形的道。器:有形的具体物品。
③巧:欺上。
④持之;以暴力专制统治天下。治之:以德政民主治理天下。
⑤苍颉:传说中是黄帝史官,汉文字的创造者。高诱注:“苍颉始视鸟迹之文造书契,则诈伪萌生。诈伪萌生则去本趋未,弃耕作之业而务锥刀之利。天知其将饿,故为雨粟。鬼恐为书文所劾。故夜哭也。”
⑥伯益:传说是舜时人,善于畜牧和狩猎,并发明掘井取水。高诱注:“伯益佐舜,初作井,凿地而求水。龙知将决川谷,漉陂池,恐见害,故登云而去,栖其神于昆仑之山也。”
⑦倕(chuí,锤):传说是尧时的巧匠。
⑧缘:顺随,符合。不得已之化:自然变化发展规律。
⑨洞然:淡泊,空虚。
⑩交:俱,皆。忍:通牣,满也。
⑪总:一,聚合。
⑫或:有。天府:天道之府藏,道的精髓。
⑬瑶光:星名,北斗第七颗星。
⑭资粮:滋润,帮助。
⑮容成氏:传说中的古代帝王名。
⑯雁行:意指人们像大雁飞行那样,在道路上按长幼次序,彬彬有礼而行。
⑰巢:原始人构居于树上,故称住处为巢。
⑱猰貐:怪兽名。高诱注:“状若龙首,或曰似狸,善走而食人,在西方也。”凿齿:怪兽名。高诱注:“齿长三尺,其状如凿,下彻颔下而持戈盾。”九婴:传说中的九头怪物,能喷水火。大风:传说中的大鸟,飞行时能振起大风,毁坏房屋。封豨:大野猪。修蛇:大蛇。
⑲羿:古代传说中的善射者。畴华:南方泽名。凶水:北狄的地名。缴(zhuó,琢):以丝线系箭,用于射鸟。青丘:东方泽名。洞庭:南方泽名。桑林:地名。
⑳里:村落,宅院。
㉑共工:神话传说中的人物。
㉒薄:同“迫”。空桑:地名,一说在今山东,一说在今河南。
㉓龙门:山名,在今山西河津县西北,相传禹治水时凿此山,导河水穿山而过。吕梁:山名,在今陕西韩城。高诱注:“石生水中,禹决而通之,民所由得渡也。”
㉔溟涬:茫茫无际。
㉕三江五湖:泛指众多江湖。
㉖伊阙:地名,在今河南洛阳市南。廛:同“瀍(chán,禅)”。涧:二者皆水名,在今河南境内。廛涧二水皆东注洛水。
㉗鸿:通“供”。漏:排泄干净。九州;中国古时分为九州,泛指中原大地。
㉘燎焚:火烧,当挥霍之意。
㉙南巢:地名,今安徽巢县。放之:囚。夏台:地名,今河南禹县南。
㉚牧野:地名,今河南汲县与淇县之间。宣室:宫殿。
㉛至人:最贤圣之人。
㉜抱:怀抱,持有,具有。钳、寝:停止、止息,不开口说话。
㉝五帝三王:传说中上古五位帝王,夏商周三代开国君主。
㉞指:规范,意向。
㉟诗:《诗经·小雅·小冥》。暴虎:徒手打虎。冯河:徒步过河。佗:同“他”。
㊱六律:指治理国家的六个法则,下文有“六律者,生之与杀也,赏之与罚也,予之与夺也”。
㊲覆露:滋润,庇护。照导:引导。
㊳埒(liè,列):形、界限。埒类:各类事物。
㊴方外:指边远而教化不及的地区。
㊵圆方:规矩。表绳:法则,制度。
㊶从风:喻紧随。
㊷鞼(guì,贵):折断。
㊸舍:通“赦”。
㊹滔窕:不满意,不为下属所亲附。
[原文]
天爱其精,地爱其平,人爱其情。天之精,日月星辰雷电风雨也。地之平,水火金木土也。人之情,思虑聪明喜怒也。故闭四关①,止五遁②,则与道沦。是故神明藏于无形,精(神)〔气〕反于至真,则目明而不以视,耳聪而不以听,〔口当而不以言,〕心条达③而不以思虑;委而弗为,和而弗矜;冥④性命之情,而智故不得杂焉。精泄于目,则其视明在于耳,则其听聪;留于口,则其言当;集于心,则其虑通。故闭四关则〔终〕身无患,百节莫苑⑤,莫死莫生,莫虚莫盈,是谓真人。
凡乱之所由生者,皆在流遁。流遁之所生者五。大构(驾)〔架〕,兴宫室;延楼栈道,鸡栖井干⑥;标抹欂栌,以相支持;木巧之饰,盘紆刻伊;嬴镂雕琢,诡文回波;淌游淢,菱杼紾抱;芒繁乱泽,巧伪纷挐,以相摧错,此遁于木也。凿污池之深,肆畛崖之远;来谿谷之流,饰曲岸之际;积牒旋石,以纯修碕;抑淢怒濑,以扬激波;曲拂邅回,以像湡浯;益树莲菱,以食鳖鱼;鸿鹄鹔鷞,稻粱饶余;龙舟鹢首,浮吹以娱,此遁于水也。高筑城郭,设树险阻;崇台榭之隆,侈苑囿之大,以穷要妙之望;魏阙之高,上际青云;大厦曾⑦加,拟于昆仑;修为墙垣,甬道相连;残高增下,积土为山;接径历远,直道夷险,终日驰骛而无(蹟蹈)〔蹪陷〕之患,此遁于土也。大钟鼎,美重器,华虫疏镂,以相缪紾;寝兕伏虎,蟠龙连组;焜昱错眩,照耀辉煌;偃蹇寥纠,曲成文章;雕琢之饰,锻锡文铙;乍晦乍明,抑微灭瑕;霜文沉居,若簟籧蒢;缠锦经冗,似数而疏,此遁于金也。煎熬焚炙,调齐和之适,以穷荆吴甘酸之变;焚林而猎,烧燎大木;鼓橐吹埵⑧,以销钢铁;靡流坚锻,无厌足(目)〔日〕⑨;山无峻干,林无柘梓;燎木以为炭,燔草而为灰;野莽白素,不得其时;上掩天光,下殄地财,此遁于火也。此五者,一足以亡天下矣。
是故古者明堂之制⑩,下之润湿弗能及,上之雾露弗能入,四方之风弗能袭;土事⑪不文,木工不斫,金器不镂;衣无隅差之削,冠无觚蠃之理⑫;堂大足以周旋理文⑬,静洁足以享上帝、礼鬼神,以示民知俭节。
夫声色五味,远国珍怪,瑰异奇物,足以变心易志,摇荡精神,感动血气者,不可胜计也。夫天地之生财也,本不过五⑭。圣人节五行,则治不荒。凡人之性,心和欲得则乐,乐斯动,动斯蹈,蹈斯荡,荡斯歌,歌斯舞。歌舞〔无〕节则禽兽跳矣⑮。人之性,心有忧丧则悲,悲则哀,哀斯愤,愤斯怒,怒斯动,动则手足不静。人之性,有侵犯则怒,怒则血充,血充则气激,气激则发怒,发怒则有所释憾矣。故钟鼓管萧,干戚羽旄⑯,所以饰喜也。衰经苴杖⑰,哭踊有节,所以饰哀也。兵革羽旄,金鼓斧铖,所以饰怒也。必有其质,乃为之文。
古者圣人在上,政教平,仁爱洽;上下同心,君臣辑睦;衣食有余,家给人足;父慈子孝,兄良弟顺;生者不怨,死者不恨;天下和洽,人得其愿。夫人相乐无所发贶⑱,故圣人为之作乐以和节之。末世之政,田渔重税,关市⑲急征,泽梁⑳毕禁;网罟无所布,耒耜㉑无所设;民力竭于徭役,财用殚于会赋㉒;居者无食,行者无粮;老者不养,死者不葬;赘妻鬻子㉓,以给上求,犹弗能澹;愚夫蠢妇,皆有流连之心,凄怆之志,乃(使)始为之撞大钟,击鸣鼓,吹竽笙,弹琴瑟,失乐之本矣。
[注释]
①四关:人体与外界联系的四种器官:耳、目、心、口。
②遁:隐去,散逸。
③条达:通达,顺达。
④冥:静。
⑤百节:人身的关节,意指人的身体。苑:疾,病。
⑥井干:栏杆。
⑦曾:通“层”。
⑧橐埵(tuó duǒ,驼朵):古代冶炼时用来鼓风吹火的装置。
⑨靡流:融解,融化。坚锻:坚硬的锻造物。厌:满足。
⑩明堂之制:理想的政治体制。
⑪土事:泛指各类建筑物。
⑫隅差、觚蠃:形容衣服帽子上没有各种花俏的曲线和奇特的造型。
⑬周旋:礼节应酬。理文:处理政务。
⑭五:指金木水火土五行。
⑮节:礼节,节制。禽兽跳:歌舞无节制就似禽兽跳,是没有理智的。
⑯干:盾。戚:大斧。羽:雉鸟尾部的羽毛。旄:牛旄尾。古时乐舞分文舞和武舞,文舞者手持羽旄,武舞者手持干戚。
⑰衰(cuī,催):古代丧服。絰(dié,迭):居丧期间系在头上或腰间的麻带。苴杖:居丧时所用的麻杖,亦称丧棒。
⑱贶(kuàng,矿):赐,赏赐。发贶:发表,述说。
⑲关市:集市。
⑳梁:水中筑的用来捕鱼的堰。
㉑耒耜(lěi sì,垒四):古时一种耕作农具,类似后来的犁。
㉒会赋:统计人口,交纳赋税。
㉓赘:抵押。鬻(yù,玉):卖。
[原文]
古者上求薄而民用给,君施其德,臣尽其忠,父行其慈,子竭其孝,各致其爱,而无憾恨其间。夫三年之丧,非强而致之;听乐不乐,食旨不甘,思慕之心未能绝也。晚世风流俗败,嗜欲多,礼义废,君臣相欺,父子相疑,怨尤充胸,思心尽亡,被衰戴经,戏笑其中,虽致之三年,失丧之本也。
古者天子一畿,诸侯一同①,各守其分,不得相侵。有不行王道者,暴虐万民,争地侵壤,乱政犯禁,召之不至,令之不行,禁之不止,诲之不变,乃举兵而伐之,戮其君,易其党,封其墓,类其社②,卜③其子孙以代之。晚世务广地侵壤,并兼无已;举不义之兵,伐无罪之国,杀不辜之民,绝先圣之后;大国出攻,小国城守;驱人之牛马,傒④人之子女;毁人之宗庙,迁人之重宝;血流千里,暴骸满野,以澹贪主之欲,非兵之所为生也。
故兵者所以讨暴,非所以为暴也;乐者所以致和,非所以为淫也;丧者所以尽哀,非所以为伪也。故事亲有道矣,而爱为务;朝廷有容⑤矣,而敬为上;处丧有礼矣,而哀为主;用兵有术矣,而义为本。本立而道行,本伤而道废。
[注释]
①畿:方圆一千里为一畿。同:方圆百里为一同。
②党:古代地方行政组织,五百家为党。类:通“”,祭祀。社:社稷神,象征国家。
③卜:择立其子孙之贤者。在古代,天子不灭国,诸侯不灭姓,对被灭国仍要划给一块土地进行安置,使其宗庙得以延续。
④傒:通“系”,拘捕。“
⑤容: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