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你的金桥
北京冬奥会开始了,花样滑冰双人滑项目被安排在了最后,这是中国队有望获得的最后一枚金牌,压力自然非常大,因此,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决定花样滑冰队员不用出席北京冬奥会开幕式、闭幕式,全力以赴备战。赛前,冬季运动管理中心领导要求花样滑冰双人滑要担负起传统优势项目的责任,弥补平昌冬奥会痛失金牌的遗憾。
韩聪是这对双人滑搭档的男伴,他1992年8月6日出生于哈尔滨,4岁时对滑冰产生了兴趣,父母每天骑车送他到哈尔滨滑冰场学滑冰,冬天零下30多度的气温,风雨无阻。时间是公平的,你努力比别人多,流血流汗多,你就可能成功。成才的路上没有捷径,思想的高度会决定未来的走向。韩聪是一个热衷于思考的人,他会思考怎么去超越、创新,最开始学单人滑,后来转双人滑的时候是师从国家花样滑冰队总教练姚滨在20世纪80年代的双人滑搭档栾波。2007年,栾波让他搭档了隋文静,那一年隋文静12岁,娇小轻盈、精灵聪慧;韩聪15岁,沉稳细腻,精明干练。
15岁的韩聪与12岁的隋文静搭档,韩聪虚心倾听团队、教练员、编舞师、营养师的意见,他相信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这个时间段必须练这个动作,下个时间段必须练那个动作,一丝不苟,从不间断。两年后,雏鹰开始腾飞,2009年9月的全国锦标赛,在姚滨的三对最优秀的弟子申雪/赵宏博、庞清/佟健、张丹/张昊未参赛的情况下,名不见经传的隋文静/韩聪以黑马姿态横空出世,最终以稳定的表现获得了全国冠军。随后在国际滑联青少年大奖赛2009—2010赛季上,两人在白俄罗斯和德国两站比赛中表现优异,两度以20分的差距远远甩开对手获得冠军,要知道国际大赛高手过招儿分差率很小。这对新秀斩获了三年的世青赛冠军。
栾波教练欣喜地看到,这对黄金搭档选对了,他们配合默契,崭露头角,横扫对手。
2016年5月,隋文静做了右侧脚踝外侧副韧带重建和左侧脚踝肌腱复位手术。在距离平昌冬奥会开赛只有20个月的时间做双侧脚踝手术,对运动员来说充满风险。恢复好了有可能重振威风,一旦失败就会前功尽弃。
停止训练卧床休息使隋文静体重暴增,韩聪去医院看望搭档,看到她脚缠纱布躺在病床上,情绪低落。作为多年的搭档,他深深地懂得这次手术对于隋文静状态的打击。
两人在病房唠嗑,韩聪问道:“文静,谁给你手术单上签的字?”
隋文静回答:“我自己!”
听了这话,韩聪打心眼儿里敬佩隋文静,面对困境还有如此坚强的内心,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更何况是一个女孩子。术后72小时极限疼痛,打止痛针才能入睡,将近3个月不能下床,每天还要进行柔韧性测试,连走路都要重新学习,虽然能否恢复谁都没有把握。
在搭档住院的日子里,韩聪努力让自己忙碌起来,一个人坚持训练,看到别的双人滑搭档每天都在进步,他忧心如焚。在给自己加英语课和舞蹈课时借小选手的女伴儿来练托举。稍有空闲,他就陪伴隋文静去做康复治疗,给她讲队里发生的有趣的事情。他们达成默契,不去谈未来,只谈如何过好每一天。
在一场花滑表演中,韩聪独自出场完成了一套令人难忘的双人滑表演:一个人做托举,一个人做抛接,追光打到了角落,紧接着韩聪推着坐着轮椅的隋文静来到冰场中央亮相,观众非常感动,全场掌声雷动。隋文静双脚做了大手术后走路很吃力,站立不稳,韩聪始终坚定地鼓励她,使她顺利恢复,较快走出低谷。
做人,最重要的就是三气:骨气、底气、神气。人在骨子里没有了底气,就缺乏了做人的精气神。这对搭档都是彼此的主心骨、定海神针。当你病痛缠身感到疲惫时,我就变得无比强大,扶持着你,支撑着你,托举着你,成就着你,让你浑身上下焕发出精气神。这种精神力量是磁场,是无与伦比的太阳能。
芬兰麋鹿吉祥物寓意着生命力旺盛,同时也寓意着富贵吉祥,麋鹿是吉祥之物,鹿又被称为财鹿,不管是在东方还是西方都具有很好的寓意,麋鹿象征着富贵祥和,对美好未来的追求和向往。麋鹿给他们带来了好运, 2017年3月31日,在芬兰赫尔辛基举行的2017年花样滑冰世锦赛中,隋文静/韩聪成为中国双人滑史上第三对世界冠军。那一天,离平昌冬奥会只有10个月的时间,他们为了梦想始终在拼搏。
2017年赫尔辛基世锦赛后,韩聪在训练中右脚崴伤,然而他没有休息坚持训练,导致髋、胯的毛病显示出来。在韩聪面对困难的时候,隋文静勇敢地站出来力挺韩聪:“哥,努力,咱们来日方长!”
2018年1月10日,在距离平昌冬奥会开赛不到一个月之际,隋文静在训练中不幸划伤左腿,缝了5针。韩聪髋骨和胯的疼痛始终影响着他,这是“葱桶组合”比赛前的低谷期。但这将是他们第一次站在冬奥会的舞台,他们更加珍惜为国争光的机会。
出征前四五天,隋文静的右脚被诊断为疲劳性骨膜炎初期,比赛当天上冰训练,她的右脚钻心般疼痛,此时离短节目的亮相只有几个小时了。韩聪关切地问道:“疼痛1~10分,你觉得是几分?”
隋文静皱着眉头说:“8~9分。”
右脚是隋文静的落冰脚和起跳脚,她每做一个动作都要忍受剧烈的疼痛。他们达成默契:不能让对手看出隋文静有伤痛,要给他们心理压力。命运对隋文静太残酷了,比赛中隋文静脚趾疲劳性骨折,脚肿得像个发面卷,但是他们依然保持微笑。
德国组合萨夫申科/马索特动作完美,取得了159.31分,韩聪和隋文静想超过对手太难了,隋文静的脚根本使不上劲儿,导致动作出现了瑕疵。虽然他们立刻调整心态,顽强地完成每一个比赛动作,在冰场上充分展现了自我,但还是以0.43分之差摘下了平昌冬奥会的这块银牌。走下领奖台的那一刻,韩聪和隋文静的眼睛饱含泪水。他们已经竭尽全力,但他们仍觉得对不起祖国。
平昌冬奥会屈居亚军使他们心如刀绞。2020年,韩聪做了髋骨手术。他的脑海里没有年的概念,只有赛季的概念,备战就做大计划,他的心中只有一个目标,就是北京冬奥会夺冠。他觉得在家门口与世界各国选手同台竞技,体育不仅是运动,更是追求一种“更高、更快、更强”的精神。
2022年北京冬奥会,一般的运动员都不会遇到这么大的压力,但是中国队还有最后一块金牌要争取,压力重如泰山。韩聪每天都看冬奥会比赛,餐厅里、公寓楼的电视里到处都是比赛场景,奥运氛围浓郁。队友得了冠军,周围一片欢呼声。韩聪每天晚上边按摩治疗边看电视,心里默默计算金牌,我们可能是第九块,也可能是第十块,无论如何九和十都是个好数字。
韩聪对隋文静说:“如果北京冬奥会咱们找不到更好的曲子,还是选择‘金桥’。”
编舞师劳瑞发来的曲子在音乐上做了调整,在编排时新加的托举动作,像桥的姿态;隋文静在编舞上很有天赋,也会积极提出自己的想法;韩聪把握节目内容和方向,通过与世界著名编舞师劳瑞沟通磨合,把自己对于节目的想法也融入其中。“金桥”的核心写的就是互相扶持,奥林匹克精神除了更高、更快、更强,还有更团结,在世界人民的心上搭起互相沟通的桥梁,心之间有桥梁,互相扶持走出难关。疫情隔离了很多人,韩聪做手术时,隋文静像桥一样支撑着他,隋文静做手术时,韩聪像桥一样给她支撑和力量,他们要帮助每个人的心中都建成一座桥。《忧愁河上的金桥》是一个伤感的故事,希望这段舞蹈给人以力量,拥抱美好。
2022年2月18日,北京冬奥会花样滑冰双人滑短节目比赛,隋文静/韩聪发挥出色,以84.41的得分排名第一。接下来,三对俄罗斯选手也毫不逊色,韩聪觉得在世界级大赛中很多选手得分差距都是在毫厘之间,这才是比赛精彩的地方。
“当你身心疲惫失去信心,你面临打击眼里充满泪水,我会安慰你代你受苦,我会替你擦干眼泪……当天地昏暗黑夜来临,我愿俯身做你的桥梁,为你赴汤蹈火助你渡过难关。”这哪里是在唱民谣,分明就是在唱他们自己的人生经历。他们要展现最好的自己,把一场最精彩的比赛送给全世界的观众。
第二天自由滑决赛压力更大,一切有序进行,韩聪换完冰鞋,看到一对俄罗斯选手在滑行时加了一个跳跃动作裁判打分很高,他们是“葱桶组合” 的主要竞争对手,此时另外一对俄罗斯选手正在滑,计分器显示一片绿灯,意味着都做成功了。太奇怪了,大赛中俄罗斯选手超水平发挥,没有一对失误,韩聪压力巨大,隋文静拉着他的手说:“哥,我们第一次在芬兰世锦赛就用的‘金桥’的曲子,我们最后一个上场时总是能创造出无数的奇迹。”
韩聪惊讶地望着隋文静,这个文弱的小妹妹此刻变得如此坚强,他受到鼓舞,一字一顿地说:“坚定信念。”
隋文静一袭天蓝色和白色相间的裙装与韩聪的黑色服装搭配完美,他们当即决定加捻转四周,这是他们的撒手锏。音乐开启,宛如进入仙境,韩聪仿佛白马王子在冰上滑行、托举;隋文静酷似白雪公主,在洁白的冰面上旋转、跳跃,捻转四周做得天衣无缝,一点瑕疵都没有,首都体育场的观众目不转睛地注视着他们,欣赏着巅峰之作。结束比赛,他们不知道结果,韩聪激动地抱着隋文静说:“无论什么结果都无所谓,咱们都尽了最大的努力。”
离开冰场去等分席的时候,韩聪悄悄地问赵宏博教练:“能赢吗?”
赵教练看了看记分牌说:“不知道,但是你们用尽全力了就可以了。”
韩聪心中五味杂陈,短短几分钟他觉得仿佛过了一万年,平昌冬奥会输了0.43分,那种痛苦无法言表,一年都没有缓过来,难道又要重复平昌冬奥会的场景吗?想到这里,韩聪心里太难受了。
2019年、2020年、2021年连续三年的比赛韩聪都没有用捻转四周托举的动作,他给对手制造了一个悬念:国际大赛难度越高失误率越高,为了求稳,北京冬奥会不可能再上难度了。没想到韩聪和隋文静使出绝招儿,在北京冬奥会上拿出撒手锏。成功了!正是这个动作救了这对黄金搭档,最终以239.88分的总成绩摘取金牌。
场上响起庄严的国歌声,韩聪把隋文静高高举上领奖台,他们在国歌声中默默地流泪,谁说报国非要枪炮齐鸣刀光剑影,赛场上的顽强拼搏摘金夺银也是在报效祖国。
此时此刻,在云南腾冲的一家饺子馆里,韩聪的父母与顾客、员工一起看实况转播,他们的眼睛里饱含泪水,激动地欢呼,把嗓子都喊哑了。儿子小时候每天天不亮就上冰,是老两口冒着寒风在零下30多度的气温里摸黑骑着自行车送儿子去冰场;儿子小时候调皮把脚别在自行车轮子受了伤,是老两口送儿子去医院治疗。儿子从小就懂事,孝敬父母,刻苦训练,滑冰受了那么多伤,回到家里总是报喜不报忧。这次备战北京冬奥会,儿子来电话说:“不管怎么样,我们必须全力以赴!”
母亲用东北话说:“嗯哪,聪儿你好好比,我和你爸在云南为你祝福!”
终于完成了自己的目标,韩聪坐在大巴车里格外开心,脸似绽放的一朵牡丹。父母来电话祝贺,他对着手机高兴地喊:“爸爸妈妈,我没让你们失望!”
回到首钢运动员公寓,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欢乐,韩聪急忙打开电视,看了四五遍比赛实况回放,手机叮铃铃响个不停,祝贺声此起彼伏,今夜无人入睡。花样滑冰双人滑冬奥会决赛中国人多年都拿不到金牌,今天我们拿到了,“金桥”不是演出来的,是心灵的呼唤,真情的流露。他和隋文静是战斗的伙伴,他们内心有强烈的责任感,当运动员就要好好干出个样儿!
15年的风风雨雨,“葱桶组合”奖杯拿到手软,但是他们不想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他们想再拼搏。冬奥会后暂时没有国际大赛,韩聪暂别赛场,积极充电,让生活变得更加充实。他们进入北京体育大学冠军班读研究生,除了上课、完成研究生论文,还要为了新的学习方向做规划,开启新一段充电时光。他的研究生论文,研究方向就是15年的运动生涯。在运动生涯中几十年如一日,自己是最好的运动实验对象,采集了相关的数据,想法得到了导师的支持。
2022年9月12日,国际滑冰联盟正式任命韩聪为国际滑联花样滑冰单双人滑技术委员会运动员委员。职能包括参考国际滑联会员协会、理事会和运动技术主管的建议,编制、监督和维护单人和双人滑、冰上舞蹈、队列滑的技术规则;编写代表大会、理事会和各自的运动技术主管指派其编写的报告等。
韩聪觉得中国能够在国际滑联有一席之地非常好,他希望在任职期间能够帮助中国花滑继续前进。近期在制定动作规则时,韩聪还邀请隋文静上冰来验证新动作。他最初对委员职责的考虑是发挥自己在双人滑运动中的知识积累和感受。但现在他更多的是了解单双人滑的技术规则、裁判员如何工作、技术官员的工作、整个赛事如何运转,等等。他虚心向王北星等前辈人士取经、学习,未来在技术层面上,他会发挥委员的作用,参与讨论单双人滑的技术变化、动作制定和命名。
韩聪和隋文静还参与综艺节目,韩聪觉得自己是花样滑冰运动员,从事的是艺术类运动项目,参加的综艺节目是舞蹈和运动项目相契合的,对于节目的编排和创意也是有帮助的。他们希望传播花滑运动的艺术特点,展现运动员的精神风貌,把北京冬奥会的精神传递给更多人。
韩聪踏实、沉稳、谦逊,是一个值得信赖的人。采访结束时,我请他在笔记本上留言,他信笔写道:“做一个有思想的运动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