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饮食文化的冬奥使者
冬奥会上,被谷爱凌带火的韭菜盒子,引起了大家对餐饮业的关注。观众在欣赏精彩的体育表演时似乎也闻到了韭菜鸡蛋馅饼的香味儿。
冬奥会期间,金丰餐饮集团负责“鸟巢”和首都体育馆的餐饮保障工作。中央厨房远在距离“鸟巢”三四十公里以外的顺义基地。每天早上天还没有大亮,厨师们就披着一身月光,来到厨房,开始了一天的工作。头一天晚上按照确定的菜谱将原料准备齐全,为使出品速度符合要求,师傅们将毛菜加工处理成了净菜。当天早上,只需将净菜下锅烹饪,40分钟左右,热气腾腾的美味菜品就准备妥当,装入保温箱。再用20分钟时间完成装车、封签、起运,开上冬奥会专用道。一路风驰电掣,6点30分,天才蒙蒙亮,温热的早餐已经送进“鸟巢”内。7点整,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们准时开餐。首都体育馆的餐饮从平谷基地烹饪配送。
北京冬奥会上惹眼的,除了精彩的体育竞赛,少不了精美的美食。喜欢吃韭菜鸡蛋馅饼、夺冠后说想吃涮羊肉的谷爱凌,一天吃6个豆沙包的马耳他运动员,吃了200个饺子的美国滑雪选手,滑雪运动员特莎更是转型当起了“吃播”博主,频频晒出冬奥村的数道中国美食。宫保鸡丁、饺子、糖醋里脊、麻婆豆腐、葱油饼、担担面……冬奥村一天就要消耗1000多公斤饺子,午餐时段能吃掉80多只鸭子。
八大菜系单拎一个菜系出来,都可以报菜名报到嘴软。街头巷尾的名小吃更是不计其数,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中国人都能给你做出花儿来。
时任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说:“运动员们非常开心,也感到非常满意。”这点从各国参赛运动员们在社交平台对于奥运村的基础设施、餐饮及比赛场馆的花式点赞,就能够直观感受到他们的欣喜。
北京冬奥会,来了数千名运动员,以及国际奥委会成员、裁判、教练员、体育竞赛组织者、新闻记者、警察、安保工作者、志愿者等,他们分布在北京、延庆、张家口三大赛区的各个场馆,餐饮就成为重要的一环。
金丰集团收到“双奥”锦旗(金丰集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