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滑雪裁判的故事

高山滑雪裁判的故事

作者采访北京冬奥会高山滑雪裁判许晶

高山滑雪被誉为冬奥会皇冠上的明珠,比赛精彩绝伦。许晶1974年出生于北京一个军人家庭,父母皆从事我国的载人航天事业。他考入北京101中学,酷爱运动,师从体育教师梁学成老师,在短跑等方面略有造诣,高中期间不啻寒暑、拼搏训练,在高手如云、竞争激烈的101中学运动会上多次夺得200米奖牌。1992年初中毕业后,先后在北京邮电大学学习通信工程和管理工程,获工学硕士,后长期从事通信、网络运营和地图导航、智能硬件研发等工作

他始终没有放弃对体育运动的热爱,业余时间师从中国铁人三项运动协会主席张健老师,从事铁人三项和马拉松运动。铁人三项是将游泳、自行车和跑步这三项运动结合起来而创造的一项新兴的体育运动项目,是考验运动员训练能力、运动技术和意志品质的现代运动。铁人三项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1994年被国际奥委会列为奥运会比赛项目。

除此之外,他还是国家滑翔伞注册飞行员,喜欢滑冰和滑雪,曾经参与岭南地区的龙舟竞渡,常年参与北京国际马拉松赛,系北京武术协会太极拳陈氏研究会会员。他身体强壮,在网络上给自己起名为“打铁三哥”。

他曾经长期在境外和南方工作、生活,参与翻译和编写《铁人三项运动——完全训练宝典》《全球马拉松》《经济学百题问答》《互联网+和高校创业》等专著。在喜马拉雅和荔枝微课等平台上,他原创播出了大量的体育专项和运动康复方面的内容。后进入体育公司工作,致力于体育高科技产品的推广。

铁人三项的基本构成要素是游泳、骑车、跑步,每一项都是奥运和洲际赛会的大项,许晶自然而然对奥运充满向往。中国的高山滑雪属于初级阶段,尤其我们要主办冬奥会这样的高水平大赛,缺乏裁判。2021年4月,北京冬奥组委开始对高山滑雪裁判招兵买马,许晶提交了自己冬季运动和夏季运动的简历,以出色的体育成绩被延庆赛区高山滑雪团队聘为竞技团队旗门裁判二组组长。高山滑雪裁判主要来自两个渠道:一是体育界专项人士,二是高校体育专业老师,他和清华、北大的老师在一个裁判团队里。

到岗之后,高山滑雪裁判的主管部长叫安林彬。安林彬名字里有4个木,顾名思义与林木有关,他来自大兴安岭,哥儿仨都是八一队、黑龙江省队滑雪队员,先后获得过全国高山滑雪冠军。安部长和竞赛长对裁判团队制定了系统的岗前测试以及滑雪竞速和竞技四大项目的培训,颁发了国际雪联制定的中英文版的规则综述,根据国际裁判规则集中组织理论学习和沙盘演练,最后集结做有针对性的14天培训,使得裁判团队进一步系统地夯实了高山滑雪裁判的规则尺度和临场把控能力。

滑雪裁判的工作艰苦而危险,工作时有人不幸摔骨折了,女儿惦记父亲的安危,送给许晶一个钥匙作为护身符,还做了一个镜框,里面镶嵌着冬奥滑雪运动员戴着头盔参加滑雪比赛的照片,还有五环和雪花的图案,镜框下面写着:许朵儿于冬奥运。

女儿是爸爸的贴心小棉袄,许晶把镜框带到闭环的宿舍,放在桌子上作为陪伴。

接着,他们来到赛道开始熟悉环境,进行赛道基本的滑行练习和旗门裁判的站位练习,监督运动员能否规范地过旗门。上午培训,下午到现场,他们不能滑赛道,赛道的冰状雪是给运动员准备的。为了工作方便,赛场还修建了连接各个赛道密密麻麻的工作道,专门供技术官员和裁判工作时滑行。通过理论与实践的培训,裁判团队获得了赛道状况、裁判站位和临场执裁的第一手经验,临场经验还包含针对严寒和恶劣天气的现场经验。

裁判只能滑工作道。通过理论与实践的培训,获得了赛道以及旗门裁判站位和执裁的第一手经验。

2022年1月21日,裁判团队进入大闭环集结,而小闭环里住着运动员和教练员们;因为赛事和防疫等组委会的特殊要求,所以大小闭环的人员和物流不可自由流动和随意交叉。高山滑雪比赛时要滑冰状雪,之前只有一部分小众的专业人士,如运动员和教练员才接触过。故雪道制作时,造雪压紧后,还要往赛道雪面下注水让其结冰,竞速赛道要求有40%的冰状雪,而竞技赛道要有70%的冰状雪;比赛时,每滑下来一个运动员,工作人员就要跟下去两三个人推雪,以保证雪面平整和比赛公平。赛场地处大风口,冬季山上西北风怒吼,山顶气温很低,光荣的使命落在了许晶和其他裁判身上。在亲历了真正的冬奥高山滑雪赛道后,他们为了不辱使命,始终咬牙坚守在各自的岗位上。由于对冰状雪场地的不适应,摔伤过很多工作人员。

这支裁判队伍大多是来自专业队以及北大、清华等高校的老师,大家见多识广,经验丰富。在业余时间里,他们还自发组织裁判进行雪上项目的知识学习,做滑雪技能的提高培训以及滑雪板的检修等专业培训,充分发挥了来自不同领域专家的专业特长和技术能力。竞技赛道有200多名裁判,竞速赛道也有200多名裁判,加起来共有500多名技术官员。大家有了使命感,责任心自然强,有比赛时他们每天凌晨3点就起床、用餐,大家互相督促吃早餐、准时乘车出发,清晨五六点就乘坐缆车上山了。许晶作为组长,需要每天上车统计实到人数,用“冬奥通App”来报每个人的体温和健康状况……回程也要统计归队人数,最重要的就是下车统计每天每人的核酸状况。他们面对的大多是外国运动员,仔细观察运动员高速滑行中(可达时速120公里以上)滑得是否规范,是否合规绕过旗门,是否单脚或双脚错过旗门杆,等等。延庆海坨山顶极寒,他们在用手机拍摄现场状况时,有的手机还剩30%~40%的电时就会因低温而关机,许晶就会转用自己随身携带的华为备用机,供电持久性能强大。除干裁判的工作外,他们还要帮助赛道、推雪和准入等兄弟团队,运送旗门杆、AB保护网,以及其他装备,整个儿一个高海拔搬运工。

除了负责制作赛道和雪面的山地运行团队,奥运会负责赛事管理和运行的专业人员分为以下几个团队:

红衫——推雪

绿衫——应急、准入

紫衫——赛道

蓝衫——旗门

由于赛事调整,许晶转岗到准入的缆车控制等位置,主要负责中外运动员的安全提示,协助排除缆车故障,整理训练区的雪板雪具以及其他装备器材,提示和排除安全隐患。他工作的位置接近终点区,关系到运动员和教练员在训练中的安全和效率,他竭尽全力给各国运动员与教练员带来便利和安全保障。

除了裁判业务,他还参与到日常管理中,每天要登记上车人数报奥运通,下班要登记返程班车及核酸检测情况。还要对手中的雪具、服装、装备、器材、对讲机等进行细致的登记和有效的管理,对赛事中间产生的各种管理要求认真传达并督促落实。

他的工作非常辛苦,赶上比赛凌晨3点钟就要起床吃饭,乘车到缆车处上山做好赛前准备,到晚上五六点钟下山,在野外工作十几个小时后才能休息;有段时间干活时不慎摔伤,每天上山下山这段路程和十几个小时的坚持就格外难熬。循环往复,辛苦至极,疲劳一阵阵袭来。有时候乘坐缆车人多、遭遇恶劣天气缆车偶尔被强制停运,他们就踩着滑雪板从竞技赛道旁的工作道上一路飞驰下来,仅需七八分钟,倘若从竞速团队处滑下来就更快。

北京冬奥组委要求运动员训练时必须戴口罩和头盔,大多数国家的运动员都愉快服从,尤其是德国、奥地利、瑞士等阿尔卑斯山周边国家的运动员和教练员很严谨,训练全程戴口罩和头盔。许晶有外语基础,又会讲粤语,非常注意与各国运动员和港澳台地区的运动员、教练员交流。他和几个裁判自费购买了200多个熊猫、长城、天安门图案的纪念徽章送给各国运动员,他把纪念章送给人家,人家也反赠徽章给他。德国、奥地利、瑞士等国的运动员诚实守信,有时候没有戴徽章就告诉他:“明天我在这个地方等你。”果然,第二天他们就带着自己国家的徽章在那里等候他,还指着自己滑雪服上的汉字对他说:“你看,我的衣服上有中国字。”在担任裁判的日子里,许晶收获了信任和友谊,他觉得各国运动员、裁判员之间交换纪念章就是在分享快乐,分享信任,分享彼此的文化、历史和民族的精神。

见到中国香港队的运动员,他就用粤语与他们交流,香港没有雪,中国香港队师从波黑教练在波黑训练,有个项目的男队员滑得很艰难,但是仍咬牙坚持,争取完赛。甚至冒着受伤的危险,在终点前一两百米处多次跌倒,同样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碰到中国台湾地区的队员,他就用普通话与他们打招呼,拉近彼此的距离,让他们感受到海峡两岸一家人的骨肉情深。

冬奥会期间的防疫抓得很紧,每天每人发10个N95口罩,戴口罩上山,哈气时气体上升到雪镜里形成一层雾,摘掉雪镜想擦拭,里面的水珠立刻冻成霜,要是遇到近视眼戴雪镜和近视镜可遭罪了。延庆小海陀山是个大风口,建设者造2米高的雪,这样可以在山体表面形成一个大保温层,万一气温升高,底层的雪融化了,上面的雪面和冰状雪都不会受到太大的影响。

赛事结束后,他们还要在闭环里隔离两周,这段日子非常寂寞,不能随便出房间,不能串门,只能在房间里看书、看电视。他们组建了一个裁判隔离群,大家在群里聊天解闷儿。三八妇女节,冬奥组委给女裁判们发了彩色笔,他说:“你们把笔给我几支,我给你们画画吧。”

智能机器人带着笔来到他的房间门口,电话铃声响起:“您好,您的商品到了,请出门领取。”

他爱好书画,在北京101中学当过宣传委员,出墙报、出黑板报锻炼了画画的本事,拿起彩笔画起了熊猫冰墩墩踩着单板滑雪板滑雪,他还能迅速以“雪飞燕”、海陀山、奥运五环、双板滑雪为题材作画,发到裁判隔离群,群里一片惊呼:“老许,你还有这个本事?买不到冰墩墩,看看你画的冰墩墩也解馋啊!”

他觉得作为体育达人,能够切身参与到冬奥会的赛事中是国家和时代赋予自己的重大历史机遇,他深感荣幸,再苦再累也要坚持。他觉得在冬奥会上担任高山滑雪裁判收获大于付出,不仅在专业技术、裁判水准上有很大提高,而且有着强烈的荣誉感。冬奥会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让自己终身受益。

闭环集合十几天以后,理发的问题凸显出来。许晶是个有心人,几百人的团队,仅他带了两把理发推子。于是,大家轮番上阵嘁里喀喳理了十几个人的头发。他会理发,给20多个人的裁判团队每人都理过发。理发是最好的社交活动之一,让不同团队和小组的同事增进了沟通和了解,加深了彼此的感情。

许晶擅长文创,北京冬奥组委发了各式各样的口罩,他把口罩收集起来,形成了九宫格。春节期间,他拿出那版红色口罩,请裁判们在红色的口罩上签名,做成一个创意纪念品镶嵌在镜框里作为纪念。我看到上面用黑色签字笔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名字,许晶告诉我:“周峻峰是大连电视台体育记者兼导演、李玉超是越野滑雪运动员、卫虹霞来自国家体育总局法律部、佟奇来自大连机场集团、周文瑞来自哈尔滨高校、彭燕龙来自哈尔滨教育局、常晋福(芒莱)来自内蒙古海拉尔学院……”

闭环隔离的日子要自己找乐儿,大家在房间里练习高尔夫球发球,赵兴星、许晶、李成伟、刘浩原、高朗等人在红色的高尔夫球上签名,在寂寞的日子里留个纪念。李成伟是福建人,曾经荣获世界杯跳水系列赛男子十米台冠军、双人冠军、团体冠军、混合团体冠军等,系国际健将。他是清华大学硕士、清华大学体育部副教授,清华大学水上运动中心和游泳馆馆长。同时负责滑雪、冰球、冰壶和速滑四大社团协会的运行管理。他和许晶是近20年的朋友,还一起参与过2008年奥运舵手的选拔赛,一起进入前十名,两个奥运,他们都是参与者和见证人。

担任裁判员,许晶深深感到过去中国没有这么好的雪场,这次在高山滑雪赛道上中国有了重大的突破,北京冬奥会中国建造了国际雪联专家认可的冰状雪雪场。每滑过一个运动员对雪道就是一次破坏,需要专业人员上去推雪。过去,我们的高山滑雪赛道长度只有1公里,现在,延庆的高山滑雪赛道是10公里长,竞技和竞速赛道分别是3~4公里长。我们的装备好了,滑雪装备、滑雪服、滑雪板、头盔都进步了,器材也提高了。北京需要有一个高山滑雪赛场举行高山滑雪国际比赛。延庆要建两三个商业雪场,必须配套大众的需求,既要考虑在初中级雪道和魔毯上回收资金,又要为普通大众娱乐提供方便。

一日干奥运,终身奥运情,许晶保留着一些冬奥会期间的工作花絮视频,闲来观看仍然禁不住泪流满面。在茫茫的人海里,我是哪一个?在奔腾的浪花里,我是哪一朵?在征服宇宙的大军里,那默默奉献的就是我;在辉煌事业的长河里,那永远奔腾的就是我。不需要你认识我,不渴望你知道我,我把青春融进祖国的江河。在攀登的队伍里,我是哪一个?在灿烂的群星里,我是哪一颗?在通往宇宙的征途上,那无私拼搏的就是我;在共和国的星河里,那永远闪光的就是我。不需要你歌颂我,不渴望你报答我,我把光辉融进祖国的星座。山知道我,江河知道我,祖国不会忘记我。

多少次的滑坠,多少次的受伤,多少风险和困难,都一一渡过,他感受到国家的力量,民族团结的凝聚力。光阴似箭,始终不变的是我们这片国土上生活着一群有血有肉的人,在困难面前,始终有一群人愿意冲在前面,为自己的人民服务。

运动能够激活青年人用来学习的所有脑细胞,奥运给人带来奋斗的激情。祝福“打铁三哥”不断飞跃,百尺竿头更进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