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金王”任子威

“双金王”任子威

在冬奥会比赛中,短道速滑一般都被安排在前面,中国队首金的压力是巨大的。中国队派出了武大靖、任子威、范可新、曲春雨、张雨婷等混合接力阵容,他们互相配合,一举夺得短道速滑混合接力冠军,为中国代表团摘取首金。

赛后,范可新说:“每次训练都练到嗓子带血。”

作者采访任子威

短道速滑1000米比赛,中国队的武大靖、任子威、李文龙和匈牙利的中匈混血兄弟刘少林、刘少昂进入决赛。比赛进行中,裁判突然因为冰面不平提出中止比赛,运动员全力以赴拼了力,中止比赛重新开始对谁的体能都是一种损耗。

发令枪响了,运动员冲向冰场,任子威是从外道起步,刘少林猛然变线挡在任子威的前面死死地压住他,此时如果绕开对手需要花费很大体力,比赛中刘少林、任子威不断交替领滑,最后刘少林率先冲线,富有戏剧性的是,裁判认真观看录像,刘少林在比赛中被出示黄牌,最终判定刘少林犯规,取消成绩,任子威夺冠、李文龙获得亚军。

看到儿子夺冠的实况,任长伟激动地搂着妻子李艳在家里转圈。往事如烟……

1997年,任子威出生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一个军人家庭,看到胖乎乎的外甥,舅舅给他起名为子威,意思是男孩子要威风凛凛,虎虎生威。父亲任长伟是军人,母亲叫李艳,夫妻俩教育孩子要爱党爱国,为国争光。

哈尔滨是冰城,每所小学都有冰场,孩子第一次上冰都不会滑,但是任子威特别喜欢滑冰。他8岁到哈尔滨南岗区业余体校学习滑冰,启蒙教练是王北铭。白天运动员要训练,排给小学生的冰点都不好,往往排的是最早的冰和最晚的冰,他每天早晨5点钟起床到冰场训练,滑一个小时,满身大汗,回到家里,累得筋疲力尽。他家没有电梯,还要爬7楼,他连上楼梯的力气都没有了,对妈妈说:“妈,咱家要是住一楼就好了。”

回家冲个澡,吃点早点再去上学。运动员的道路充满坎坷。2010年,他左脚脚踝骨折;2011年,右腿胫骨骨折。两次滑冰摔跤严重骨折差点儿让任子威提前结束了自己的运动生涯。打石膏3个月,不能走路,只能卧床。后来一瘸一拐靠拄拐上学。妈妈心疼地说:“子威,要不咱不学滑冰了,妈看你骨折难受。”

教练王北铭一直劝说他不要放弃,继续坚持,他笑着对妈妈说:“妈,我年轻,骨头很快就能长好,我喜欢滑冰。”

后来,他进入黑龙江省队,在李昌勋教练的指导下开始从事短道速滑这项运动。

2014年,17岁的任子威入选到中国短道速滑队,师从教练李琰。李琰很欣赏他,给他起了个外号“大象”,意思是他有一股一往无前舍我其谁的冲劲儿。在国家队里,他是男队员里年龄最小的,却是队友和教练眼中最努力的,每天近13个小时的训练,他总是坚持到最后的那个。即使饱受膝盖疼痛的折磨,他依然轻伤不下火线,他是中国队第一位世界青年短道速滑锦标赛男子全能冠军。

2018年,任子威第一次参加平昌冬奥会,能够代表中国队参加短道速滑男子500米、1000米和5000米接力的比赛,能够在20岁的年龄站在国际最高级别赛场,向冬奥冠军梦冲锋,他感到无上光荣。

第一次到奥运村他很紧张,焦急地期待比赛。韩国队的强项是短道速滑,在韩国主场参加比赛,中国队要想有所突破谈何容易?预赛中,他第二个冲到终点,却被判为犯规,无缘比赛。平昌冬奥会比赛接近尾声,中国队颗粒无收,他忧心忡忡。最后一个比赛日到了,这是中国短道速滑队在本届冬奥会上夺取金牌的最后机会,他下决心一定要抓住机会。

2月22日,他亲眼看到武大靖顽强拼搏一骑绝尘,在男子短道速滑500米决赛中为中国队夺得宝贵的金牌。他受到鼓舞,最终与队友们共同努力,一举夺得男子短道速滑5000米接力银牌。

平昌冬奥会,他看到了中国冰雪健儿顽强拼搏的意志,增添了无穷的力量。冬奥会结束后两周的世锦赛上,他获得男子500米短道速滑亚军。回到国内,他始终保持身体的竞技状态,在社交网站上吸粉无数,屡上热搜。

北京冬奥会的鼓点越敲越紧,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主任倪会忠提出:短道速滑必须顶住压力,全力以赴力争取得开门红,各小项都要提高冲金转化率。

任子威长期随队进行封闭训练,在漫长的集训生活里,思乡心切,他思念父母,想回去看看家人,但当时正值体能训练的最关键阶段,一旦离开很可能会影响系统训练、影响全队士气。为了全队备战不受影响,他决定留在队中,他给父母打电话说:“爸爸妈妈,训练紧张我先不回家了,等我胸前挂着冬奥会金牌的时候再回去。”

他的父母热情地鼓励他:“儿子,不要惦记家里,能够视频看到你,我们就很知足,为了国家好好练。”

在韩国教练金善台的指导下,任子威羽翼渐丰,他要在家门口的冬奥会上给自己树立更高的目标。比赛的前夜他睡得很安稳,在2月5日晚上北京冬奥会首个比赛日的比赛中,他与队友曲春雨、范可新、武大靖组成的中国队密切配合在后程发力,一举夺得北京冬奥会短道速滑男女2000米混合接力冠军,为中国体育代表团收获了本届冬奥会首枚金牌,实现了开门红。喜悦充盈在他的心头,别人向他祝贺时他说:“打了三届了,这4年太难了,我真的没想到我会经历这么难的4年,真的感谢教练,我们每个人都做出了贡献,这是团队的力量。”

任子威在夺得短道速滑男女混合接力和男子1000米冠军后,成为中国队的“双金王”。

任子威皮肤白皙,平时戴着金丝眼镜显得很斯文,可到了冰场上就像一只猛虎,本届冬奥会,任子威作为老将,“冰上尖刀”的作用发挥出色。

短道速滑是危险项目,很刺激,他拿了冠军后激动不已,心里不想让自己兴奋,可是精神处在亢奋中,睡不好觉。他的膝盖劳损,全项目参赛消耗太大,他与队友磨合、交流,保持竞技状态。他是中国短道速滑队唯一一个短道速滑5个项目全部参赛的运动员。

从小离家在外训练,一年中与父母团聚的日子屈指可数,他对父母充满愧疚。冬奥会后他回家乡探望父母,正值哈尔滨疫情严峻,他报名当防疫志愿者,维持核酸检测秩序,给家乡的父老乡亲捐赠口罩、眼罩、防护服等防疫用品。他的父亲是老党员,父亲转业后在哈尔滨税务局工作,对他要求严格。他积极要求入党,2022年9月27日入党转正,9月30日作为运动员的优秀代表参加了在人民大会堂举办的国庆招待会,他第一时间向父母报喜,得知儿子这么有出息,哈尔滨的家中充满了欢乐。

任子威在世界杯短道速滑比赛中夺得冠军,他觉得自己没有哪个项目是最强项,也没有哪个项目是弱项,比较平均,综合实力很强,所以全项目参赛。为此他控制伤病,每天都要训练。

回顾自己走过的道路,哈尔滨南岗区业余体校的王北铭教练、哈尔滨短道速滑队的李昌勋教练、国家队的李琰教练、国家队的韩国的金善台教练,各个时代的教练都是他的恩人,是他一路走来最感恩的人,都在他不同的年龄段起到引路人的作用。他的父母是他坚强的后盾,一如既往地支持他。每天正常的训练节奏,4年的备战一直在坚持,不能停。北京冬奥会他拼尽全力,身体严重透支,心理疲惫。

任子威喜欢看加拿大短道速滑运动员查尔斯·哈梅林的比赛。查尔斯·哈梅林的父亲是加拿大短道速滑国家队的主管,他的弟弟是加拿大国家队的队友。他的成绩非常好,2009年,就创造了短道速滑男子1000米的世界纪录。2010年的温哥华冬奥会,他拿到了两枚金牌,在家门口大放异彩;2014年俄罗斯索契冬奥会又获得了一枚金牌。任子威从小就崇拜查尔斯·哈梅林,把他当成自己的偶像,憧憬着有朝一日也能像他那样为国争光。

2022年北京冬奥会,查尔斯担任加拿大运动员代表团开幕式旗手,这是他第四次参加冬奥会。任子威与自己的偶像同台竞技,查尔斯比任子威大10多岁,还在拼搏,并在北京冬奥会上荣获男子短道速滑5000米接力冠军。任子威与查尔斯经常在赛场相遇,他告诉查尔斯:“我小时候看过您的比赛,崇拜您,还跟您合过影。”任子威找到小时候与他的合影,查尔斯送给他新照片,并亲切地说:“你现在长大了。”

任子威很开心,他觉得奥林匹克的意义除了更高、更快、更强,还有更团结。作为运动员,应该与各国运动员加深友谊,为世界人民大团结做出贡献。

任子威喜欢打游戏、看小说、听民谣音乐、看篮球赛。他上初中时篮球就打得好,喜欢看美国职业篮球运动员勒布朗·詹姆斯打球,但是自己现在一打篮球就习惯性崴脚,为了滑冰不敢去打篮球。他常年专注滑冰训练,持之以恒。

2022年夏天,短道速滑国家训练营开营,随着2026年米兰—科尔蒂纳丹佩佐冬奥会备战周期开启,北京冬奥会短道速滑冠军任子威回到熟悉的训练场,开始了新的备战,他继续与队友一起拼搏,一起去冲击金牌。

任子威的梦想是做中国的冰上尖刀,他在我的笔记本上写道:“不是每4年,而是每一天。”

多么富有哲理的话,作为一名冰坛老将,是中国队的主心骨。短道速滑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做一个优秀运动员,他不是每4年去拼搏,而是每一天去拼搏。他坚信只要抓住每分每秒,坚持训练,金色的梦想一定会在米兰冬奥会上闪耀。

冰上尖刀任重而道远,我期待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