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中加冰雪友谊桥梁

搭建中加冰雪友谊桥梁

当前的国际形势十分严峻,某些国家千方百计抹黑中国,我写北京冬奥会绝不只是单纯写体育,我想在采访创作的过程中努力宣传中国文化,所以我写走近冬奥会,走进冰雪运动强国。北京冬奥会赛场见证了一幕幕超越政治、国家、种族的友谊场景,这就是奥林匹克的意义。

2019年12月,外交圈年终友谊沙龙在北京举行,我应邀出席了这场活动,亲眼见证了中国和加拿大冰雪项目签约仪式。

我采访了加拿大冰雪制冷产业国际知名专家、国际氨制冷学会亚太区副主席、中国制冷学会高级顾问、加拿大CTC冰雪体育设备公司柯路蒂总裁,他不仅是冰雪、冬季运动以及休闲娱乐领域的开拓者,也是领军者。他长期专注于中国及东南亚市场,指导开发了中国首个商业冰场项目—— 北京国贸滑冰场,很早就涉足于室内冰雪产业,致力于绿色和节能技术的引进和使用,还参与过北京冬奥会场馆的建设。

他组织了中国有史以来第一个获北美冰球职业联盟(NHL)认可的冰球夏令营和示范教学班,邀请了NHL历史上最著名的球队——蒙特利尔加拿大人队及其冰球学校和校友明星球员参加。2016年,当中国总理李克强访问加拿大时,参观当地“加拿大人”冰球队,获赠印有他名字的球衣。李克强总理穿上球衣为参加训练的小球员开球。柯路蒂先生为冰雪项目的设计和设施(如溜冰场、雪穹顶、雪场、冰壶等) 领域提供专业知识。作为冰雪领域的世界著名专家之一,他直接参与了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800多个冰雪项目。他与国际奥委会(IOC)和加拿大奥委会及其技术顾问、国际体育联合会(ISF)及国家体育协会(NSA)密切合作并提供咨询意见。

柯路蒂先生已经在亚洲居住了18年,娶了一个中国太太,生了一个漂亮的混血儿子,叫Aivon(艾冯),已经 9岁了。他喜欢滑雪,多次带着儿子到崇礼滑雪场滑雪,与儿子一起打雪仗。他积极参与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开发与推广。

我问道:“现在中加关系有点紧张,您为什么要这么热心地帮助我们中国的冬奥会场馆建设,不怕加拿大政府不高兴吗?”

他爽快地说:“我才不管他们是否高兴呢。”

我热情地说:“体育无国界,加拿大是冰雪运动强国,感谢您对中国的帮助。您会打冰球吗?”

作者采访加拿大冰雪制冰专家柯路蒂

他胸有成竹地对我说:“当然,在我们加拿大,几乎所有人都会打冰球。冰球不是加拿大人的专属运动,而是我们送给这个世界的礼物,我期待全世界的人都能来分享这个礼物。”

最近,柯路蒂给我发来贺卡,我问柯路蒂先生在为北京冬奥会忙些什么。他兴奋地说:“喂,晶岩,你好吗?我在北京参与了最后一个阶段的冰场馆的准备。”

他发来了他身穿防护服,戴着口罩和医用隔离面罩站在冰面上,左手握着冰壶的照片,我一眼就认出这是冰立方——冬奥会期间的冰壶场馆。

柯路蒂热爱中国,我经常看到他在朋友圈发冰雪运动的消息,还发了白求恩的照片。他积极参与北京冬奥会国家速滑馆和国家体育馆项目的开发,出现在中国的冬奥场馆一线。疫情防控期间办冬奥有多么艰难,在冬奥场馆,运动员和比赛区域实行闭环管理,我看到了一群像白求恩那样的外国友人为了北京冬奥会兢兢业业地工作着,我从心里感激他们。

北京大使村里有很多不同形状的石头,各国大使用不同文字在上面刻着“和平”的字样。德意志联邦共和国驻华大使写道:没有自由,就没有和平;没有和平,就没有自由。厄立特里亚国驻华大使写道:当一些国家还处于战乱时,任何国家都无法安定。让和平精神遍布星球上的每一个国家。

我举起照相机拍照,心中充满对和平的向往。窗外白雪皑皑,屋里温暖如春。我欣喜地看到中加两国建立冰雪外交,促进两国之间的友好关系。当年,乒乓外交使得小球推动大球,而今我多么希望冰雪外交能够促进世界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推动冬季奥林匹克运动,祝愿中加冰雪友谊之花盛开。

我把两年前采访柯路蒂的照片发给他,他幽默地说:“Nice picture and a nice encounter(美好的画面和美好的邂逅)。”

长篇报告文学《中国冬奥》出版后,我给柯路蒂寄去,他收到后热情地给我录了一段视频表示感谢,还把我的《中国冬奥》的片段翻译成英文宣传,盛赞《中国冬奥》。有一天,他把我和中央电视台的著名导演辛少英拉进一个群,热情地说:“It’s my pleasure to put you in touch here (这是我的荣幸,让你们在这里联系。)”

辛导演以为我在国外,用英语问候我,我热情地用英语问候辛少英,柯路蒂笑着说:“你们都在北京,可以直接用中文交流。”

柯路蒂的心与中国和冰雪事业紧紧地连在一起。

柯路蒂在“鸟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