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奥建筑扮靓双奥之城

双奥建筑扮靓双奥之城

北京冬奥会的召开是中国与世界的冰雪之约,当奥林匹克之火再次在北京点燃,每个中国人的心中都春意盎然。北京是奥运史上唯一一个既举办过夏奥会又举办过冬奥会的城市,令中国人自豪。从2008年奥运会至今,中国体育事业蓬勃发展,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举办再一次让北京走向世界、走向未来。几年来,为冬奥服务的人员不胜枚举,组织者、建设者、设计者、教练员、运动员、科研保障专家、中外制冰师、志愿者、新闻记者等,他们有些是冬奥会的“幕后英雄”,在其间做了大量细致扎实的工作,为冬奥会的成功举办提供坚实保障;有些则是赛事的参与者,在冰雪场上绽放他们的夺目光彩。他们以冰雪晶莹之心,倾力奔赴这场世界盛会。

每一个冬奥项目的背后都有一群默默坚守的人,他们用工匠精神铸就一流工程品质。一座座奥运场馆拔地而起,一座座融汇古老文明和现代风采的奥运城市在奥运建设者手中闪亮登场。中国奥运建设者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了一批世界一流的奥运物质遗产。

时隔14年,奥林匹克圣火再次在北京点燃,北京成为全球首个“双奥之城”。中国秉持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办奥理念,全力克服新冠疫情的影响,认真兑现对国际社会的庄严承诺,确保了北京冬奥会的如期举行。

2008年,美国《时代周刊》评选出2007年世界十大建筑奇迹,其中中国北京的国家体育场、中央电视台新址和当代万国城榜上有名。与此同时,美国《大众科学》杂志评选出2007年世界七大创新工程,北京的国家游泳馆——“水立方”一举夺魁,并获得了“威尼斯国际建筑主题奖”等多个世界奖项。

无独有偶,英国老牌报纸《泰晤士报》评选的2007年世界十大建筑中,中国北京的国家体育场、中央电视台新址和首都机场3号航站楼也同时入选。美籍华人贝聿铭、瑞士人赫尔佐格和德梅隆、法国人保罗·安德鲁、荷兰人库哈斯、英国人诺曼·福斯特……这些名字如雷贯耳,他们都是闻名遐迩的建筑大师,从世界各地不远万里来到中国,为中国设计现代化的建筑。

是奥运会给了中国这样的机遇。2008年北京奥运会场馆的建筑采取全球招标的方式进行,来自世界各地的177家设计单位报名参加了这场激烈的角逐。来自五湖四海的顶尖级建筑师、工程师汇聚一堂,用充满创意的建筑作品装扮着古老的北京城,使北京变得更加现代化,更加具有国际大都市的风范。

北京奥运会无疑是一场体育的盛宴,它带给人们欢笑、奖杯和新的世界纪录。但离中国老百姓日常生活最近、最直观的宝贵财富就是奥运建筑。“鸟巢”像一个威武的猛士崛起在奥林匹克公园旁,“水立方”像一个风情万种的女人依傍在“鸟巢”的身边,与“鸟巢”遥相呼应。形成了地与天、阴与阳、水与火、内敛与张扬、诗意与震撼、可变情绪与强烈性格之间的共生关系。国家体育馆扇舞轻扬,首都体育馆焕发青春,奥林匹克公园网球中心似清水芙蓉,顺义奥林匹克水上公园倚静制动,北京射击馆动中取静,北京射击场飞碟靶场烽火西山,铁人三项赛场水陆纵横,英东游泳馆池水自洁,奥体中心体育场骏马奔腾,奥体中心体育馆轻妆简形,击剑馆刀光剑影,五棵松棒球场拆装自如,朝阳公园沙滩排球场似黄金海岸,老山自行车馆融古通今,老山小轮车赛场上演巅峰之战,北京大学体育馆似中国脊梁,中国农业大学体育馆占尽风光,北京工业大学体育馆羽坛盛景,北京科技大学体育馆风华绝代,北京理工大学体育馆秀外慧中……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位于北京中轴线的北端,她的诞生使得举世无双的城市中轴线得以延续。北京人不仅得到了一大批体育新地标,而且获得更多的绿色空间。

与人民大会堂毗邻的国家大剧院独特的壳体造型以及20000块表面钛金属板与1200多块超白玻璃巧妙拼接,远远望去仿佛是帷幕徐徐拉开的舞台。大胆的椭圆形外观和四周的水面构成了一个标新立异的建筑造型,环绕着国家大剧院3.55万平方米的人工湖,使这座气势恢宏的宫殿犹如一颗晶莹的水上明珠。夜幕降临,壳体上闪烁着扑朔迷离的“蘑菇灯”,似乎是点点繁星,映衬着如梦如幻的艺术圣殿。这座建筑是传统与现代、浪漫与现实的完美结合。

当代万国城是一座由空中环廊将八栋塔楼连接在一起的商住两用建筑,当她在东直门巍然耸立时,昭示着环保建筑强大的生命力;首都机场3号航站楼仿佛是一条橙红色的巨龙,横亘在辽阔的原野上。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像一只金凤凰,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北京轨道交通线网总规模居全国首位。发展到目前27条地铁线路,地铁线路在增长,四通八达的地铁给北京市民出行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奥运会使北京的城市建设实现了2648飞跃:2648是指两轴、四环、六区、八线。两轴是指东西长安街、南北中轴路;四环是指二环、三环、四环、五环路长安街及延长线以北,六区是指天安门广场及周边地区、首都国际机场地区、奥运中心区、王府井商业区、北京站和什刹海地区;八线是指机场路、崇雍大街及延长线、西单北大街及延长线、平安大街及延长线、两广路、前三门大街、朝阜路、中关村大街。《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提出构建“两轴两带多中心”的新城市空间格局,将北京市各类分散的资源和功能整合到若干连接区域的交通走廊上,实现城市的集约化发展。

风景园林师参与整个奥运场馆室外设计,北京市绿化全面提速,绿化面积全面提升。北京城变美了,这些首都新地标的诞生象征着中国龙的崛起,昭示着中国经济的腾飞,展现着中国建筑文化的独特魅力。

北京冬奥会尽可能利用北京奥运会的建筑,当年的奥林匹克公园曲棍球场和射箭场拆掉新建了国家速滑馆(“冰丝带”);首钢工业园的废弃厂房新建了四块冰、滑雪大跳台、冬季奥林匹克公园;延庆小海陀山新建了国家高山滑雪中心(“雪飞燕”)和国家雪车雪橇中心(“雪游龙”);张家口赛区新建了云顶滑雪公园、国家跳台滑雪中心(“雪如意”)、国家越野滑雪中心(“冰玉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