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冰心“水立方”
北京申奥成功后,在港澳台同胞和海外华侨华人的强烈要求下,北京市政府破例决定,接受港澳台及海外华侨华人的捐赠,用于建设一座奥运赛场,以满足他们为北京奥运做贡献的愿望。于是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成为北京奥运会唯一由民间捐资建造的场馆。“水立方”不同于其他奥运场馆,它是全球海外华侨华人、港澳台同胞捐款修建的,这是一座港澳台侨同胞用爱心凝聚的“水晶宫”。
华侨提出捐款修建奥运场馆
筹办2008年奥运会之初,北京市政府不鼓励市民捐款修建奥运会场馆。有中央政府和全国人民的支持,北京市政府有信心、有能力办好这届奥运会。
“百年奥运,中华圆梦”,北京2008年奥运会像一个巨大的磁场,吸引了众多海外华侨的眼球。越来越多的华侨华人、港澳台同胞将对故乡的关注凝聚到奥运会的筹备中,积极为建设奥运场馆献计献策。
2001年国庆之夜,北京市人民政府举行盛大的招待会,欢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2周年。澳大利亚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会长邱维廉先生作为海外来宾代表在招待会上致辞。他说:“今年,中国申办奥运已经成功了,我提议由海外华侨捐款建立一个标志性的奥运场馆建筑,以体现中华民族海内外共同办奥运的民族团结精神。”
这是海外华侨第一次在公开场合提出由华侨捐款修建奥运场馆的建议,赢得了全场热烈的掌声。
2002年7月25日下午,北京市委领导聚集在一起开会。北京市侨办主任乔卫向市委领导汇报了港澳台侨同胞提出要为奥运会捐款的事情。大家议论纷纷各抒己见,北京市委书记一锤定音:“由华侨同乡会、校友会等海外社团自愿捐款修建一个中华牌体育馆,这是华侨爱国心的体现。根据大家的意见,现在确定用港澳台侨同胞捐款建一个奥运场馆,费用一亿美元左右。”
根据会议精神,北京市政府选定了捐款修建国家游泳中心。
“为‘水立方’捐款的账号是多少?”
2003年7月15日晚,北京市侨办在北京饭店举行为奥运捐款新闻发布会。这是市政府第一次公布这个消息。乔卫向众多大牌记者介绍了北京市政府筹办2008年奥运会的情况,声明由于海外华侨华人希望为奥运场馆捐款,从即日起北京市政府决定正式接受海外华侨为修建奥运场馆捐款。发布会上,整个会场鸦雀无声,连地上掉根针的声音都能听得清。最后他微笑着说:“我要发布的内容就是这些了,下面请大家提问。”
他本来以为大家会马上举手接二连三地提问。出乎他的意料,场上无人举手,却响起雷鸣般的掌声。掌声经久不息,越发热烈,他强烈地感受到华侨们的爱国心。
掌声持续了一分多钟,场上呼啦一下举起了几十条手臂,所有的目光都聚焦在乔卫的脸上。媒体人思维敏锐,犀利的提问一个接着一个:“请问,什么人可以参加捐款?”
他说:“这次捐款有一个特点,就是有非常明确的门槛。我们这次捐赠只对港澳台侨同胞。我们在对外介绍情况的时候,很多中国驻外大使、中国驻外总领事也非常希望捐款,但是他们不符合条件。”
会场气氛庄重而热烈。新闻发布会结束后,乔卫回到房间休息。过了一会儿,门铃叮铃铃地唱起歌来。他打开门,只见一位来自日本的记者走了进来。他从兜里掏出一个信封递给乔卫说:“乔主任,我是日本乐乐中国电视台的记者欧阳乐耕,全家人旅居日本。最近我父亲得了癌症,我陪父亲回国治病。刚才参加了新闻发布会,您讲得特别好。我带的钱不多,除了医药费和差旅费,只有1000美元零头。我把这些钱捐赠给你们,请务必收下!”
作者2006年采访正在建设的“水立方”
乔卫郑重其事地接过钱,表示感谢。
欧阳乐耕问:“请问我是第几号捐款人?”
乔卫说:“你是第一号现金捐赠者。”
欧阳乐耕说:“太好了!我捐款不是在献爱心,而是在尽孝心!”
“尽孝心”这三个字深深地触动了乔卫的神经。有一次,乔卫来到东南亚某国和一个华侨老板谈为“水立方”捐款的事。这个商人不会讲普通话,只会讲英语和闽南语。
华侨老板说:“我愿意参加捐赠。”
乔卫问:“您准备捐多少?”
华侨老板说:“我回去考虑一下。”
寒暄了几句,对方礼貌地告辞了。乔卫回到宾馆房间打开电视机看电视,过了片刻,电话铃声响起。他抓起听筒,女翻译的声音震得听筒嗡嗡作响:“乔先生,我要找您谈捐款的事情。”
乔卫心想:这华侨老板的动作真快。他爽快地说:“林小姐,你上来吧,我在房间等你。”
林婉然走了进来,递给乔卫一个信封说是捐款。乔卫打开信封,里面装有1400美元。他心里纳闷这么大的老板怎么给了这么点钱?他不露声色对林婉然说:“林小姐,为奥运会捐款,钱多钱少都是一份心意。钱我收下了,请你向大老板转达我的谢意。”
他觉得自己说得挺得体,谁知林婉然却不高兴地说:“乔主任,您为什么谢他呀?这是我们家的捐款。我们家有14口人,一人捐100美元。我们希望把我们全家的姓名在奥运场馆上刻在一起。”
这太令人意外了,乔卫觉得自己特别对不起这个小姑娘。他如鲠在喉,含着泪水说:“林小姐,你的这笔钱我更得收下了。请代我向你全家人表示感谢。”
还有一次,乔卫在一个印度尼西亚华商的会客室里与他聊天。他们天南地北海阔天空越聊越投缘。那位华商看了眼手表说:“乔先生,今天时间不早了,可我还想和您聊怎么办?”
乔卫说:“酒逢知己千杯少,这回没聊够,改日接着聊。”
那位华商高兴地说:“好,明晚我请您来我的办公室,咱俩好好聊。”
第二天晚上,乔卫如约而至。华商热情接待,一包香烟、几壶清茶,推心置腹地谈古论今,不知不觉就聊到了子夜时分。乔卫想告辞,华商不好意思地说:“乔先生,我还有些问题想请教您,明晚您能赏光吗?”
乔卫和蔼地说:“明晚我有个活动,要不后天晚上吧。”
华商高兴地说:“好,后天晚上,请您到寒舍相会。”
在海外,一般朋友聚会都是在茶楼、饭馆、咖啡厅、会所、办公室等公众场合,如果主人把你请到家里,那就一定是至爱亲朋了。第四天晚上,华商把乔卫迎进家门,两人秉烛夜谈。就这样他们三个晚上,觥筹交错,酒热语酣。
华商说:“乔先生,时间不早了,我最后再问您一个问题。”
乔卫诚恳地说:“您别客气,其实和您聊天我也很有收获。您随便问,只要是我知道的,一定给您圆满的解答。”
那位华商幽默地说:“我的问题是为‘水立方’捐款的账号是多少?”
“就是要把大家的爱国心凝聚起来”
2004年,北京市侨办邀请东南亚的70多个中学生来中国参加夏令营。
应邀参加夏令营的华裔孩子来自当地几所中文学校,年龄在13~18岁之间。乔卫派人专程到边境口岸迎接他们,并陪同他们乘火车来到北京。这些孩子非常节俭,在火车上连矿泉水都舍不得买。来到北京后,乔卫又派人带领他们逛北京的长城、故宫等名胜古迹,纵览北京全貌,还参观了“水立方”工地。当孩子们得知修建“水立方”的钱只有港澳台侨同胞才能捐款时,立刻从兜里往外掏钱。你拿出10元人民币,我拿出20元人民币,所有的孩子都捐赠了自己的零花钱。
国家发展到这一步,国家拿出这十个亿是没有问题的。为什么还要接受海外华侨和港澳台同胞对“水立方”的捐款呢?就是要通过这件事把大家的爱国心凝聚起来。海外华侨和港澳台同胞的参与和支持,为我们成功举办奥运会创造了有利条件。一定要把这件事情办好!
决定接受海外华侨华人捐款以后,2005年,陈玉杰代表侨办向海外所有华人社团发出“公开信”,倡议海外华侨华人踊跃为“水立方”捐款;刘淇主持过多次会议听取港澳台侨同胞为“水立方”捐款事宜;王岐山多次过问接受海外捐款的情况;刘敬民只要会见华侨谈起奥运会,必讲“水立方”的捐款;孙安民只要出访,必定带齐材料,走到哪里就把工作做到哪里;北京市20多个政府部门的领导身体力行地做工作。得道多助,众人拾柴火焰高,来自四面八方的声援给了他们很大的支持。
我也是中国人啦!
一天,北京市侨办收到一笔来自匈牙利的汇款,一个匈牙利华人社团女侨领把全家二三十口人组织起来,每人捐100美元。还在一张信纸上密密麻麻写了一串捐款人的名字。
在众多的中文名字里面,夹杂着一个英文名字。原来,女侨领的儿子娶了个“洋媳妇”,没有华人血统。北京市侨办的同志把这个洋媳妇寄来的100美元捐款及寄这100美元所需的手续费一并退还了回去。同时,还给女侨领全家寄去了捐赠证书。
退还这样的钱,北京市侨办的同志已经习以为常了。慢慢地,他们把这件事情淡忘了。谁知,过了一段时间,女侨领专门来到北京找乔卫:“乔先生,为捐款的事,我们家里产生矛盾了。”
乔卫笑着问:“啥矛盾?”
女侨领说:“我儿媳妇是匈牙利人,按照规定不能捐款;可儿媳妇的女儿有华人血统可以捐款。别看我这个小孙女才四五岁,不会说中国话,可她天天举着个捐款证书在妈妈面前显摆,一口一个‘我是中国人!我是中国人!’你说给我儿媳妇弄个假名捐款行吗?”
乔卫说:“这事儿我可不能做主,我请示一下吧。”
乔卫是个特别认真的人,马上就请示了北京市领导。答复说:“华人家庭成员允许用中国的姓名参加捐款。”
乔卫立刻把这个消息转告女侨领,女侨领高兴得心花怒放。她的“洋儿媳妇”拿到捐赠证书后也开心地向自己的小女儿显摆起来:“我也是中国人啦!”
8.5亿元凝聚成“水晶宫”
乔卫遇见了一个70岁的曾担任国际裁判的华侨。他把乔卫拽到一个角落,从兜里摸索着掏出了200美元,颤颤巍巍地递给乔卫说:“乔先生,我也参加奥运场馆捐款。”
2007年春天,乔卫在西班牙巴塞罗那市一家餐厅里向当地华人社团的侨领介绍北京奥运会场馆的建设情况。那家餐厅很大,除了他们以外还有一些局外人。当乔卫介绍完海外华侨为“水立方”捐款的情况,没想到邻桌的几个小青年神情激动地向乔卫走来。他们从兜里掏出了钱递到乔卫面前说:“先生,您刚才讲的我们都听到了。我们也是华人,请您接受我们的捐款。”
霍英东先生对振兴中国体育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早在中国1990年举办亚运会期间,他就捐款修建了英东游泳馆,这个游泳馆至今还在使用,给北京人的健身带来了便利。2008年北京奥运会,英东游泳馆继续派上用场。霍先生对中国筹办奥运会情有独钟,不仅慷慨解囊为多届奥运会获奖运动员颁发奖金,而且在中国申办奥运之初就表示:“如果中国申办奥运会成功,我还会再捐献。”
2002年底,“水立方”的设计方案已经基本通过。霍英东先生来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参观“鸟巢”“水立方”的设计模型,并高兴地表示:我要为国家游泳中心捐2亿港元。
他说到做到,决定把钱分四期捐献给祖国。钱捐到1.5亿港元时,霍英东不幸与世长辞。他的儿子霍震霆先生秉承了父亲的遗志,不仅担任了国际奥委会委员,而且一如既往地支持中国筹办奥运。后来,北京市侨办突然接到了霍震霆的电话:“请你们确认一下账号,我马上把父亲承诺的5000万港元打到你们的账户上。”
为了“水晶宫”,港澳台侨同胞无论钱多钱少都积极捐赠,有的罗马尼亚华侨5美元、10美元地捐。对于每一笔捐赠,北京市侨办都要造册登记。对捐赠100美元以下的表示感谢,对捐赠100美元以上的捐赠人,把他们的名字镌刻在“水立方”旁留名园的墙上,让捐款人的名字永垂史册。
港澳台侨同胞一份一份地捐赠,乔卫和他的同事们就一笔一笔地登记,一张一张地开收据,一个一个地在网上公开致谢。即使是捐赠1美元,他也要给人家开收据,在网站上公布人家的名字。由于很多港澳台侨同胞是在特殊场合捐款,乔卫身边没有带正式收据,所以他开的临时收据五花八门:有烟盒收据、名片收据、信笺收据、餐巾纸收据……他回去以后立刻给人家补寄收据。乔卫反复强调:港澳台侨同胞对“水立方”的捐款,一分钱都不能少,跑掉一分钱就是丑闻。中国举办奥运会,绝不能出现丑闻!他把每一笔捐款都上网公示,每个捐款人都能看到自己的捐款记录,每个局外人都能看到谁捐了多少。北京市侨办把全部捐款及利息一分不差地转交给北京奥组委。为了使奥运会捐款成为阳光工程,乔卫每个季度还请监察、审计部门对捐款数额进行审计。
来自101个国家和地区的35万多港澳台同胞及海外侨胞共捐献了8.5亿元人民币,充分体现了海内外中华儿女赤诚的爱国之心,彰显了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涓涓细流终于汇成了汪洋大海,“水晶宫”在爱心中诞生了!